原创 那一年,郭沫若对陈寅恪开出了致命一枪
迪丽瓦拉
2025-09-05 21:07:27
0

1958年5月16日,郭沫若在《关于厚古薄今问题--答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的一封信》中提到:“资产阶级的史学家只偏重资料,我们对这样的人不求全责备,只要他有一技之长,我们可以采纳他的优点,但不希望他自满,更不能把他当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实际上,我们需要超越他。就像我们今天在钢铁生产等方面,计划在十五年内超越英国一样,在史学研究上,我们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资料掌握上超过陈寅恪。我就算当着陈寅恪的面也敢这么说。‘当仁不让’。陈寅恪做得到的,掌握了马列主义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不信。一切权威,都必须被我们超越!这正是发展的规律。”这封信于6月10日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迅速引发了全国知识分子的震惊。

在此之前,位于岭南的中山大学校园内已经贴满了几万张大字报,尤其是对陈寅恪的批评,虽然这些批判多集中在学术领域,但也未曾停止。当郭沫若的这篇“雄文”发布后,事态迅速升级,局面变得愈加复杂。中山大学的“革命者”们,就像狼群在寒风中嗅到血腥的味道,突然间露出凶狠的野性,开始变得更加激进,展开了对他们认为的“猎物”——陈寅恪的追逐和攻击。

校园里的大字报中涌现出“拳打老顽固,脚踢假权威”“烈火烧朽骨,神医割毒瘤”等充满杀气的标语。部分师生借机制造风波,传播极端言论,试图将身心已显疲惫的陈寅恪彻底打倒,并踩在他的身体上以显示他们所谓“革命者”应有的勇气和气吞万里的豪情。与此同时,一些流氓分子看到郭沫若公开挑战陈寅恪,认为这是一个绝佳机会,想通过投机取巧来迎合潮流,展现个人能力,借此改变命运。于是,除了在大字报中喊出要对陈寅恪进行暴力攻击外,一些曾经听过陈寅恪讲授“元白诗证史”的历史系学生也开始主动向这位曾经的导师、如今的“阶级敌人”发难,他们期望能够借此博得郭沫若的青睐,一跃成名。

面对来自南北的围攻、谩骂与威胁,陈寅恪在1958年7月下旬愤然致信中山大学校长,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不再开设课程,以免“误导青年”;二是要求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学校,选择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专心写作,以求一份宁静。然而,尽管经过交涉,陈寅恪未能如愿搬离,他依然住在中大校园东南区一号楼,但他决定结束自己32年的教学生涯,正式告别讲台。此后,陈寅恪的身影逐渐从中大师生的视野中消失,同时也在整个中国史学界慢慢隐去。自此,他开始专注于明末名妓柳如是的研究,并倾力撰写相关著作。

1962年6月10日,73岁高龄的陈寅恪因不慎在浴盆中滑倒,右腿股骨颈断裂,次日被送往中山医学院第二附院治疗。由于年事已高,医生担心手术风险太大,因此经过陈寅恪同意后,决定采取保守治疗,但疗效不佳,断肢未能恢复。半年后的1963年1月21日,陈寅恪在寒冷的冬季出院,尽管身体虚弱,依旧被抬回家中。

此时,陈寅恪因目盲和腿脚不便,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日复一日地躺在床上,或被人抬到木椅上静坐。外界的一切光明与他已无缘,剩下的只有无尽的黑暗与他为伴。

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中,陈寅恪却依然立下了一个目标:在生命的尽头,完成他心中最重要的一项使命——写作《柳如是别传》。在助手黄萱的帮助下,陈寅恪不畏艰难,经过大量资料的整理与考证,最终于1965年完成了这部长达80万字的巨著,标志着中国历史传记文学的新篇章。这部作品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震撼。

此后,陈寅恪继续耗尽最后的力气,开始着手写作《寒柳堂记梦》,讲述自己家族的历史以及个人的往事,作为对这个世界的最后告别。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这部作品未能完成,陈寅恪的遗愿最终未能实现。

当然,历史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影响的。我们不能仅凭今天的眼光来判断过去的事物。比如,曾经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在某些问题上也显得固执己见。就如他与郭沫若在书籍排版问题上的争执,郭沫若主张横排,而陈寅恪则坚持竖排,甚至在遗嘱中明确声明,自己去世后出版的作品必须采用竖排格式并且使用繁体字,否则不得出版。然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资料,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媒体,几乎都采用了横排的格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知县,尽管品级不高,长期以来一直被戏称为“七品芝麻官”,这一比喻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久而久之,大家...
原创 崖... 唐太宗李世民曾赋诗一首赠与自己的臣子萧瑀,述说忠臣的定义,并对萧瑀进行了肯定。诗中那一句“疾风知劲草...
原创 王... 1949年,随着国民党逐渐失败,毛主席带领党组织正式进驻北京。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但毛主席并未因胜...
原创 一...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参考图) 融州县令王玄策,如字所见...
考古学家到底在“挖”什么? 近日,一部突破传统教材模式的考古学理论入门佳作《考古何以可能》隆重上市! 作者陈胜前教授以二十余年教...
原创 汉... 在古代历史中,许多被誉为通晓算命和风水的大人物频繁出现。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涌现出这样的奇才人物。 例...
新疆文物地图更新记 荒漠无人区专项调查队在丹丹乌里克遗址记录相关信息。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是一个普查点位,位于富蕴县可可...
原创 慈...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进行改写和细节添加。 --- 说到中国近代史,不能不提到慈禧太...
原创 汉... 王照,来自直隶宁河,是一个在而立之年时中举的才俊,随后被任命为翰林。在维新运动的激荡中,光绪皇帝采取...
原创 新... 苏南地区是新四军成立初期的重点活动区。当苏南沦陷后,许多抗日武装力量纷纷涌现。1938年4月,新四军...
原创 四... 四川汶川的三江乡有一座特别的墓穴,里面没有尸骨,只有2000条辫子。这些辫子属于来自邛崃山脚下的藏族...
原创 家...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一方宁静天地里,吴先生将一枚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紧紧握在掌心。这枚钱币...
原创 中...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浙江省孕育了众多杰出的人物,例如宋代的文学巨匠苏东坡和清代的画坛巨匠郎世宁等...
原创 丰...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同样,雍正皇帝的顺利继位也离不开军事力量的强有力支撑。首...
原创 南... 在陈朝的历史中,宗室的地位随着朝代的更替逐渐发生变化。武帝、文帝以及废帝时期,由于宗室势力的弱小,宗...
原创 为... 在我家书柜里,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书籍都是历史小说,其中包括了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
原创 这... 作者:青灯 历史,如何记载一个人的一生? 是有关她的生卒年,是有关她的家庭家族家人子女,是最后死亡的...
原创 历... 刀、剑、枪、矛、戈、戟、斧、弩、鞭、锏为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排行,中国古代向来以刀剑为尊,用刀、用剑的将...
郁南县历史文物展启幕,350件...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5月13日上午,郁南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县博物馆展览厅...
原创 为... 说起扁鹊,大家肯定不会感到陌生。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课本中,扁鹊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曾经令人印象深刻,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