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统治持续了四百多年,相较于后来的大一统王朝,其国祚显得较为长久。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夏朝的统治一直稳固。事实上,周围的边缘族群对夏的挑战从未中断过。在那个部落联盟向原始国家过渡的时期,夏、商、周等部落很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历史的进程往往会选择某一时刻的“共主”作为时代的代表,因此不同的时代往往贴上了不同部落的标签。
大禹治水的伟业为夏朝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洛阳盆地则是夏朝的核心统治区域。夏族的直辖领土周围,存在着不少大小不一的部落。在夏族实力最强盛时,这些部落会尊奉夏朝为天下共主,而夏则以一种脆弱的羁縻关系维持着表面的统治。然而,当夏族的力量不足以维系这种平衡,或周边部落具备了挑战夏朝宗主地位的实力时,夏的统治便会随之瓦解。
根据历史记载,夏朝至少面临过两次灭国级的挑战。一次来自山东半岛的有穷氏,另一次来自商丘的商部落。位于山东半岛的有穷部,栖息在丘陵地带,这片地形的特点至今在地形图中仍然能清晰辨认。夏朝建立后的几十年内,有穷部进攻夏族核心区域,并放逐了夏主太康,这段历史被称为“太康失国”。有些史书记载者喜欢为失败找原因,诸如荒淫、怠政等,但或许真正的原因并不全是这些。
有穷部的首领为后羿,这位传说中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实际上也是一位出色的弓箭手。剥离了神话色彩,后羿的箭术确实为有穷部推翻夏朝提供了强大的军事支持。尽管如此,“太康失国”这一事件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有穷部并未在技术和生产上形成压倒性的优势。随后,夏朝的少康成功复国,重新恢复了共主地位。然而,接下来的商部落的崛起,最终彻底改变了夏朝的命运。
在夏朝的统治过程中,夏人始终对商族保持着一种脆弱的羁縻关系,而商人则悄然积蓄着力量。如果商族缺乏技术上的差距,可能通过一次战争打入洛阳盆地后,命运和有穷部一样。然而,商族恰好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工艺技术——青铜冶炼技术。青铜器成为了区分夏商两代最显著的文物,而商族早在夏朝还未掌握这项技术时,已经开始熟练应用。通过大量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我们可以推测商族或许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合金配比,而这些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让商族军队的战斗力如虎添翼。
同时,商人还掌握了另一项重要的军事技术——马拉战车。在多个殷墟遗址的发掘中,都能发现马拉战车的痕迹。这种两轮战车虽然载重不大,但机动性极强,通常由一名驭手、一名弓箭手和一名执戟手组成作战单元。马车冲锋的速度堪比坦克,如果再有步兵支援,那简直是古代版的步坦协同。对于仍以石器和棍棒为主的夏人而言,商族在青铜和战车技术上的优势,简直相当于一战时德国的坦克或二战时美国的航母,夏朝败北可谓是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