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期,总督与巡抚同为地方的高官,拥有极大的权力与影响力。但两者之间仍有明显的区别。总督的职位品级较高,管辖范围也通常比巡抚广阔,掌握的不仅是某一省份的军政、民政、财政大权,甚至可能是两个或三个省的事务。因此,总督是清朝地方行政体系中的最高级别的官员,权力之大可见一斑。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设有九大总督,分别为: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和云贵总督。这些总督的管辖区域,在康熙皇帝及之前的清代皇帝时期并不固定。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清朝的国土版图并未完全固定。直到乾隆年间,经过平定和卓战役和金瓶撤签等一系列变革,清朝的版图才逐步稳定,从此九大总督的管辖区域也趋于固定。
其中,东三省总督尤为特别。该职务设立最晚,在光绪年间的1906年才被设立,不久后便被废除,几乎是昙花一现。然而,东三省总督在九大总督中的名义地位却异常崇高。原因在于,东三省掌管着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而辽宁省正是清朝的发源地,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作为清朝的“故乡”,其总督的地位无疑备受皇帝重视。
直隶总督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全名为“总督直隶等地提督军务、粮饷、河道兼巡抚事”,所辖的区域包括今天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以及京津一带。由于直隶总督管辖区域紧邻京城,且其管理的权力远及许多重要职位,因此地位显赫。诸如九门提督等高级官员,都要受到直隶总督的调度与指挥。九门提督负责保卫京城的安全,控制着北京城内两万多名军兵,确保朝廷的统治安稳。由此可见,直隶总督的重要性。而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名人,曾担任过这一重要职务。
紧随其后,便是两江总督。之所以将其排在第三,主要是因为两江地区是清朝朝廷的财政重地,是国家的“钱袋子”。清朝近半数的赋税收入都来自这个地区。回顾太平天国的历史,太平军一路进攻,最终的定都之地正是两江总督的治所——今天的南京。而两江总督的名字来源于“江南省”和“江西省”,在雍正年间,江南省被拆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两江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粮饷支持,确保了西北战役的胜利。
陕甘总督也是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职位。陕甘总督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天的陕西、甘肃和新疆。康乾时期,西北连年征战,陕甘总督的职务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西北战事频繁,陕甘地区为军队提供物资支持至关重要。年羹尧和岳钟琪(岳飞的后代)都曾担任过陕甘总督职务。
四川总督在九大总督中有其特殊之处。与其他地区的总督不同,四川是唯一一个单独设立总督的省份。而湖广总督,管辖的主要是湖南和湖北两省,但为何称之为“湖广”?这是因为明朝时期便已设有湖广省,清朝延续了这一名称。两广总督则负责管理广东和广西两个省份。
在清朝的九大总督中,云贵总督显得有些“尴尬”。云贵总督的全称是“总督云南、贵州等地提督军务、粮饷、河道兼巡抚事”。云贵地区地势险峻,经济落后,农业生产不发达,这使得很多封疆大吏宁愿到经济更为发达的两江等地担任巡抚,也不愿意前往云贵地区担任总督。
在清朝的官制中,九大总督都是正二品官员。在康熙之前,他们还同时担任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务。雍正之后,清朝的官制逐渐稳定,正二品的总督开始担任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升任为清朝一品大员。这些总督无疑是清朝最为强大的地方官员,尤其是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地位更为显赫。相比之下,其他总督虽然重要,但地位稍逊一筹。对于这些总督的比较,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