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科进士实授知县有多难?以平均值计算,至少要在吏部排七年的队
迪丽瓦拉
2025-09-06 01:03:52
0

知县,尽管品级不高,长期以来一直被戏称为“七品芝麻官”,这一比喻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久而久之,大家普遍认为知县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官。然而,将这种说法套用到清代的官场中,就完全不成立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知县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位,而且获得这一职位的难度也非常大。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会对御史的看法持不同意见。毕竟,进士作为科举中的最高功名,一直以来都非常稀缺,怎么可能连知县这样的职务都难以获得呢?其实,御史根据清代的选官制度,从中可以看到一些玄机,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是进士,能够成为知县也并非易事。

进士,作为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依据殿试成绩分为一、二、三甲,前三名被直接任命为翰林院官员,剩余的进士则要经过朝考这道环节,才能决定是否能够进入庶常馆,成为庶吉士。庶吉士的选拔率一般为30%左右,而未能通过朝考的二甲和三甲进士则会被登记在册,列入庞大的候补队伍。清初时期,官员极度短缺,新科进士大多无需等候就能马上担任职务。然而,尽管新科进士可以直接任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知县,部分进士会被留在京师,担任各部院衙门的工作,从六品主事开始做起。

进入康熙中期后,随着国家逐渐稳定,官员数量逐步饱和,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康熙和雍正时期,进士从候补到实授的时间最短需要四年,最长的甚至要九年。乾隆至道光时期,进士授职的平均时间大约为七年左右。若从这个角度来看,清中期以后,进士选官的难度已经显著增大。如果将其与现代的公务员选拔制度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今天的新科进士通常只是刚刚通过笔试,是否能够成为正式公务员,还需经历面试等环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进士选官的难度加大呢?以知县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知县的职位空缺少,候补人员多。清代虽然有1300多个知县岗位,但每年退下来的空缺并不多,有时一个省一年的空缺都不过寥寥几个。因此,吏部选官的依据主要依赖于“出缺”。只有知县职务出现空缺,地方的督抚才会上报给吏部,这个程序叫做“截缺”,若督抚未按时上报,便会受到降级处罚。只有当吏部收到具体的出缺信息后,才能开始从候补者中挑选合适的人选。

然而,铨选的门槛极高,候补者被分为六个“班”。新科进士属于“除班”,即首次担任官职的人,除了进士,还包括举人、贡生等。而“除班”排在“升班”和“补班”之后。换句话说,只有在其他候选人都不符合条件时,新科进士才有机会被选中,然而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

其次,新科进士在选知县时面临许多不利因素。每月,吏部都会进行一次铨选,俗称“月选”,但知县的空缺数目并不固定。进入正式的铨选程序之前,吏部会发文给符合条件的候补者,要求他们填写资料,这个环节就像今天的投简历。而新科进士一旦顺利投供,就会进入“政审”阶段,即审查是否存在“事故”。这里的事故指的是有无父母去世尚未到守孝期,是否上过祖上的税款未付,或是否曾受到朝廷处罚等。如果被核实有这些问题,就无法进入铨选,直到问题解决后才能重新参与。

除此之外,本籍的进士无法在本籍地担任官职。例如,江苏金坛县的知县职位出现空缺时,江苏籍的进士便无法参加选拔,这叫做“密其回避”。铨选的最终结果还需要依据资历来决定,即按照候补者的资历来排定优先顺序。由于新科进士是首次入仕,因此在知县职位空缺时,资历较老的候补者会被优先选中,只有当出缺职位较多时,新科进士才有可能入选。

这些规定只是吏部的官方要求,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可谓是官场的“人情世故”,或者说是政治腐败。如果新科进士拥有较强的背景,或者家庭富有,只要肯打通关系,肯花钱,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实授。

随着康熙中期以后,进士的候补期逐渐拉长,许多贫困家庭的进士,由于无法负担京师的生活开销,通常选择回籍待命,等到吏部发文时,再回京参加选拔。这样的进士通常需要等候超过六年,甚至更长。因此,从进士到知县的过程,既漫长又充满艰辛。所以,清代的知县绝非“芝麻官”,反而是一个人人争相争夺的重要职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1991年12月25日,曾存在仅69年的世界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布解体。当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
原创 苏... 作为人类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庞大的联合国家,苏联最后的掌舵人在苏联解体的三十年后也离开了人世,...
原创 日... 战争时期,女人常常被用作“求和”的筹码,成为政治交易中的牺牲品。 在中国历史中,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
原创 “... 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的更换十分频繁,每个都在任不久,犹如走马观花般换了一届又一届,而徐阶是真正掌握...
原创 丰... 丰臣秀吉,作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堪称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星。然而,他的出身与其他两位战国三杰——织田信...
原创 从... 隋朝的建立,对于当时的中国历史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隋朝的建立不仅改变了...
原创 明... 自秦朝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时代,国家的统一标志着皇帝作为最高权力象征的地位确立。那时,...
埃及、莫桑比克等非洲40多国中...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应中国国防部邀请,5月6日至15日,由埃及、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肯尼亚...
原创 战...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间的战争接连不断,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思潮和政治制度层出不...
原创 中... 确实,你没有看错。这段历史并不是晚清时期,也不是民国,而是20世纪90年代的1993年。 在199...
原创 显... 原文改写: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定国号“永昌”,自号...
原创 一... 每一块大陆都有其独特的文明与文化,岁月的流转让这些文明在历史的洪流中绽放光彩,宛如璀璨的星辰。在纵览...
原创 董... 东汉末年,战火四起,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疾苦,官府腐败,社会秩序完全崩溃。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英雄人物...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的国旗缓缓降下,克里姆林宫内的景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当戈尔巴乔夫在电...
原创 8... 1981年,国民陆军中将、全国政协委员杜聿明因患肾衰竭在北京住院治疗。 这一天,杜聿明的身体稍微...
原创 多... 引言: 古代的王朝更迭,往往会有一场血雨腥风。 近百年的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在非洲也发生了一些,比如被...
原创 她... 导读:清朝的皇后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因其地位尊崇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母,受到万人敬仰。然而在清朝...
原创 烽... 挺进粤北的东纵战士 陈仲舒,原名松茂,祖籍东莞篁村袁屋边南祠堂,出生于广州。1937年7月7日,抗日...
原创 唐...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朝代更替频繁。许多朝代如汉朝、唐朝、清朝等,不仅存在时间长久...
原创 细... 我的宝藏作者 都城,一直以来作为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每个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对于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