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被视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大重心。您是否意识到,在唐朝达到“开元盛世”之后,也正式开始了官员们的工作餐制度呢? 据《大唐新语》第六卷记载:“为优待重臣,上曰:苏延可除中书侍郎,仍令移入政事院,便提供事食。”因而,工作餐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此时。所提供的工作餐不仅是为了中书侍郎一人,后来的宰相在政务繁忙之余,也会享用免费工作餐,于是,这便逐渐演变为唐朝的一种惯例。
皇帝为了嘉奖官员,有时会特别设计机会,让官员们享用工作餐,以表示对他们辛劳的慰劳。唐玄宗不仅开创了工作餐的制度,还对其进一步丰富,增加了多样的内容与形式。在开元十三年的时候,唐玄宗为了完善地方管理,特别选派了一批能力突出的官员,诸如大理卿、尚书左丞相和兵部侍郎等担任重要职务。由于他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玄宗在他们启程前专门为他们设立了宴会,而这次的工作餐形式多样,不仅有美食,还有表演可供观赏。至于这顿工作餐的佳肴,绝非凡品,皆乃皇帝的御膳,包括各式珍馐美味,令人目不暇接。盛唐时期的宫廷宴席可以说是华丽至极,金碧辉煌的玉盘上摆满了价值不菲的美味,皇帝所享的美食更是千金难买。
在这场豪华的盛宴之中,宫廷歌姬载歌载舞,优美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交相辉映,笙歌袅袅,气氛壮观无比。此外,这次宴会上还演奏了唐玄宗的《十韵诗》,如此规格的盛宴若放在现代,简直堪称国宴级别。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唐玄宗的用人之道,极具气魄地拉拢人才,确实唯有皇帝才能施展如此手段。
然而,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政治面临困境,民生凋敝。为了整顿发展并激励官员们的才能,唐代宗开始为不同等级的官员设定相应的餐饮规格。其中,宰相的餐食规格最高,以丰盛和分量大著称。史书记载称:“可食十人”,意即宰相的餐食可以供十人享用,而其他级别的官员也各有不同的标准,官员们享有的福利因此逐渐成为了正式的惯例。到了唐代宗后期,财政出现危机,国库拮据,官员们开始劝谏皇帝取消奢侈的工作餐,把省下来的钱款充实国库,以备国家之需。代宗欣然接受建议,因此唐朝的工作餐在这一时期暂停,变相为国家效劳。
既然奢华的工作餐势必取消,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另一种工作餐形式。《石林燕语》中详细记载了所谓“公堂会食”的方式。当时,唐朝御史台的官员们在处理政务时,由于中午返家路途遥远,来回的开销可观,但毕竟也需用餐,不能违反皇上的规定,只好另辟蹊径,利用公堂的场地,大家聚在一起用餐。御史、主簿以及两院的官员在各自的座位上均遵循着规则,毫无逾越之举,甚至还衍生出一些官职,此事后来更成为一段佳话。
但有一次,唐代宗在安史之乱后对平定叛乱的将领郭子仪进行嘉奖,特意从国库拨款设宴招待他。史官记载,这顿盛宴的费用高达十万缗铜钱,实在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