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终时下令要求所有后宫妃子随他一同陪葬,而在这一刻,他三岁的小女儿的一句话,却让冷酷无情的他破例网开一面,赦免了她的母亲。那么,这个小小的女儿究竟说了什么,能让朱元璋改变心意呢?
1398年,朱元璋已年满71岁,身体渐渐衰弱,尽管宫中的御医们昼夜为他治疗,但病情并未见好转,反而愈发严重,终日卧床不起。虽然他早已明白人生终究会有生老病死,但当他意识到自己即将离世时,依旧无法坦然面对这一事实。身边的大臣与嫔妃们出于关心,轮番前来看望和照料他,但朱元璋心中清楚,他们大多是为了探听局势,做着未来的打算,并非出于真心的关怀。这让他越来越烦躁,时常对他们发火。
有一天,轮到张美人前来看望他,而她的三岁女儿也坚持要一同前去探望父亲。张美人是朱元璋最年轻的妃子之一,入宫时年仅二十出头。张玄妙(即张美人)因其年轻、容貌美丽以及温柔的性格,深得朱元璋宠爱。不久后,她便为朱元璋生下了一个小公主,这也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宝庆公主年纪虽小,但在张美人的教导下,既懂事又孝顺,时常陪伴父亲左右,朱元璋每当心情烦闷时,只要看到她就会感到一阵愉悦。因此,当朱元璋病重时,宝庆公主坚决要来看望自己的父亲。
朱元璋看着宝庆公主走到床前,心中一阵酸楚,感叹若不是自己生病,或许此刻连见到女儿的机会都没有。小公主望着父亲虚弱地躺在床上,紧紧抓住他的手,带着撒娇的语气问道:“父皇,您怎么了呀?”朱元璋听到这一句话,心中一阵温暖。以前来看望他的人,常常只是言之无物、虚伪奉承,唯独这个小女孩的关心让他感到十分欣慰。他摸了摸宝庆公主的头,回答道:“父皇生病了,你看我能好吗?”这时,站在旁边的张美人心里十分紧张,生怕女儿天真无邪的话语得罪了朱元璋,然而她并未开口阻止。
让人意外的是,宝庆公主竟然笑着回答:“父皇不会有事的,我生病时吃了药休息一下就好了,父皇好好睡一觉,明天就能好。”听着这个充满童真、简单纯粹的话语,朱元璋不禁笑了出来,谁能抵挡得住这样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呢?但他还是忍不住叹息,摸着宝庆公主的头说:“睡觉已经没用了,到时候我就要走了。”听到这话,宝庆公主显得很疑惑,于是又问道:“父皇要走去哪里呢?”朱元璋答道:“我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小公主听后拉着张美人的手,撒娇地说:“那我和母亲一起去,父皇就不用害怕啦。”朱元璋看到女儿如此天真,摇头笑道:“傻孩子,你不去。”
张美人早已预料到,朱元璋去世后,自己必定会随他一同陪葬,但想到自己将再也不能陪伴年幼的女儿,心中不禁泛起了无限悲凉。宝庆公主看着父亲摇头后,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顿时哭了起来。她哭得伤心欲绝,而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朱元璋的内心。在那一刻,朱元璋做出了决定——赦免了张美人,允许她幸存。
朱元璋于1398年6月病逝,他在临终时留下遗旨,要求46位后宫妃子和曾为他照顾的宫女一同殉葬。然而,年幼的宝庆公主因母亲的精心照料得以幸免,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朱元璋的这一决定,无疑与宝庆公主的天真话语息息相关。张美人的命运因她的女儿得到了改变。
朱元璋死后,宝庆公主得到了历代皇帝的关照。尤其是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基后,作为最小的妹妹,宝庆公主受到了极大的宠爱。史料中记载,朱棣特意让自己的皇后徐皇后亲自抚养宝庆公主,显示出他对这个妹妹的深厚宠爱。更令人惊讶的是,宝庆公主的婚事也是由朱棣亲自操办的。当她到结婚的年纪,朱棣亲自挑选了一位出色的驸马——赵辉,这位驸马不仅家世显赫,还具有很高的品德。为了给妹妹送嫁,朱棣甚至派遣当时的皇太子朱高炽亲自送嫁,嫁妆也比其他公主多出数倍,这在当时实属罕见。
宝庆公主性格温和善良,深受宫中众人的喜爱,但她的一生却很短暂。她未能活过四十岁,去世后,朱瞻基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以“皇奶”的礼节悼念她。虽然宝庆公主的一生如流星般短暂,但她得到父亲、兄长及侄子们的宠爱和照顾,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圆满与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