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解体与英国有什么关系?撒切尔夫人在冷战时期布下的局
迪丽瓦拉
2025-09-06 04:02:48
0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的国旗缓缓降下,克里姆林宫内的景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当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中宣布苏联正式解体时,曾经在全球舞台上屹立不倒的红色巨人终于倒下了。

关于苏联解体的历史研究,目前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强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源自内部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时代的改革失败。另一种则认为,美国自1953年冷战初期起,就通过国务卿约翰·杜勒斯提出的“和平演变”战略,经过近四十年的逐步推进,最终促成了苏联的解体。

我个人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相当复杂,不能仅仅归结为单一因素。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无疑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正如一句俗话所说,“屋漏偏逢连夜雨”,各种不幸因素接踵而至。

实际上,早在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便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这被视为冷战的开端。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英国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角色,冷战也可以看作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与东斯拉夫民族之间的世纪对抗。

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英国,究竟在苏联的解体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西方国家是如何让苏联走入连环陷阱的?

从英美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来看,至少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内,她的名声是非常高的。美国政治家基辛格曾称撒切尔为伟大的首相,一个值得依赖的坚定盟友。与此相反,2013年撒切尔去世时,俄罗斯人则称她为“伟大的人,是苏联和俄罗斯的可尊敬的敌人”。这句话准确体现了“敌人的英雄就是我方的仇人”这一道理,尽管立场不同,撒切尔依然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撒切尔于1979年成为英国首相。那一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并支持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苏联的强大军力令西欧国家倍感压力。1981年,苏联更是以50万军队在阅兵式上向世界展示其军事力量。面对这一威胁,大多数欧洲国家选择了缓和策略,唯独撒切尔显得格外强硬,也因此获得了“铁娘子”的称号。那为何英国要与苏联硬碰硬呢?

西方对苏联的颠覆并非因为“公有制”或“集权”,而是因为苏联拥有强大的制度优势和资源,特别是在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领域,这些都可能使英国在全球市场上被挤出局。对英国而言,这样的威胁远远超过军事力量。

英国的战略目的历来不在于称霸欧洲,而是通过维持欧洲的分裂来保护自身利益。这种“大陆均势”思想一直影响着英国的外交政策,任何一个强大的欧洲国家都可能成为其潜在的敌人。美国和英国的距离过远,但苏联的崛起让英国不得不将其视为最大的对手。

为了削弱苏联,撒切尔与美国总统里根联手,精心设计了一套多层次的“阴谋”。这一计划从制度、文化、经济到军事方面全方位地针对苏联弱点,逐步实施。

撒切尔继承了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精髓,结合了里根的政治手段,成功将冷战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她的智囊团支持下,撒切尔发现了苏联体制中的多个软肋。首先,苏联宪法允许任何加盟共和国脱离联邦,这本身就是解体的隐患。其次,苏联的民族问题,尤其是由沙皇时代遗留下来的“大国沙文主义”,加剧了各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最后,苏联领导人,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缺乏坚定的意识形态,容易受到外部影响。

撒切尔并不仅仅依赖智囊团的研究,她还积极吸引苏联境内的移民,并通过他们收集情报。这些人对苏联内部的情况极为了解,为撒切尔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1984年2月,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去世,撒切尔亲自前往莫斯科参加葬礼,并首次与戈尔巴乔夫会面。当时,戈尔巴乔夫尚未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撒切尔对戈尔巴乔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邀请他夫妇到英国访问。宴会期间,撒切尔大胆地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反感,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次日,撒切尔公开表示,非常欣赏戈尔巴乔夫,并称其“迷人而幽默”。

这场对话不只是一次意识形态的碰撞,也让撒切尔成功拉近了与戈尔巴乔夫的关系。她通过这种情绪上的走位,巧妙地接近了戈尔巴乔夫,为后来的合作铺平了道路。

撒切尔的智囊团研究了戈尔巴乔夫的性格,认为他容易被诱导,且极度爱虚荣。因此,戈尔巴乔夫被认为是“和平演变”的最佳人选。

通过这些巧妙的布局,撒切尔成功促成了1985年1月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第一次会面,标志着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里根所推行的“星球大战”计划成为苏联的经济重压。

至此,戈尔巴乔夫为了改革苏联经济,逐渐陷入了撒切尔和里根设置的连环陷阱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头条创作挑战赛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一排名显然并不公正。典韦排在第三位,但他并未斩杀...
原创 如...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义,反对隋朝的暴政,并最终占领长安,宣布自立。公元618年...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誉为文人谋士中的佼佼者,而张飞与赵云则被视为武将中的佼佼者,常人无法与他们...
原创 唐... 中国历史悠久绵长,朝代更迭、王朝兴衰交替。每一个朝代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若说到盛...
原创 大... 前言: 在明代,有三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正旦节、冬至节和万寿圣节。其中,正旦节即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也...
原创 一... 明朝时,有一个官员陈幼学,走马上任之后,工作非常用心。 周围的人笑话他:“不就是一份工作,拿点薪水,...
原创 清... 在一些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中,流传着一个说法:清朝的官员在早朝之前,不吃早饭,不喝水,而是在嘴里含上一...
原创 “... “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 这句话提及的背景,是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的历史事件。有传言称,当时一些百...
原创 魏... 这篇文章提到的历史情节涉及了中国古代许多复杂的政治和军事事件。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增加了一些细节和描...
原创 人... 人类有争强斗勇的天性,但我们要学会控制。 正如古人所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原创 诸... 姜维的北伐,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称为“九伐中原”,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多次北伐魏国的...
原创 安... 在商周时期,周公以“吐哺”之心回归天下,表达了他为国为民的精神;而在汉朝,贤良对策则成为吸引天下英才...
原创 为... 在古代,许多朝代的官场中官员众多,既有做事的也有不做事的。进入官场后,不论职位高低,都能享受富贵荣华...
原创 为...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的君主和才子纷纷涌现,但汉景帝刘启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燃烧的雄心壮志,实现了...
原创 隋... 隋军第一次南下伐陈失败后,隋文帝杨坚并未甘心,经过两年的筹备,再度集结大军,准备二次出征。 这一次...
原创 峥...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次重要转折。虽然虎门炮台及抗击英军的历史背景极具象征...
原创 逃... 前言: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六月,广东韶州府知府衙门再次迁回了位于韶州府学宫西侧的旧址。这座建筑...
原创 水... 建国初期,傅作义被任命为新中国水利部部长。然而,他的任职并不顺利,水利部的很多干部对他并不友好,甚至...
九旬教授网上开讲 图为白述礼在线上为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授课。   受访者供图 宁夏银川,天蒙蒙亮。92岁的白述礼端坐在...
原创 战... 在河南省的郭庄村,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落。在2005年春节的初一,这一天的早晨,一声巨大的轰鸣声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