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至今,现有193个会员国。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安全,规范各成员国的行为,防止冲突的发生,并尽力调解各国之间的争端,以促进各国间的合作与发展。尽管联合国对美国的约束力相对较弱,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其存在,世界在这段时间里得以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这当然离不开联合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共有二百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异,造成了语言的多样性,其中许多国家的语言并不相通。为了便于国际间的沟通与更深层次的合作,联合国设立了六种主要的通用语言。早期,日本曾试图将日语提升为国际通用语言,并向联合国提出了相关申请,然而遭到了拒绝。拒绝的理由也显得十分有理,有效地削弱了日本的反驳可能性。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间的交流与贸易日益频繁,但语言不通这一障碍依旧存在,成为合作中的一大难题。为了消除这一障碍,联合国决定设置六种通用语言,分别是:英语、汉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在选择这些语言时,联合国充分考虑了其影响力、使用范围以及其语言的独创性等多方面因素。
当日本申请将日语定为通用语言时,众所周知的是,日本的文字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汉字的影响,许多字形中都包含汉字的元素。自从唐朝时期,日本在尝试入侵中国失败后,便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带回了各类科技、制度以及文化等,包括汉字的使用。因此,可以说日语的字体并非完全原创,加上日本地处岛国,国土面积有限,人口仅约1.26亿。
此外,日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算很大,说日语的人口相对较少,使用范围有限。相比之下,中国拥有14亿的人口,加之遍布全球的华侨,几乎在每个国家都能找到说汉语的人。汉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受众基数庞大。因此,从联合国的选拔标准来看,日本的情况明显不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