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身为春秋最后一霸的越国,却未能成为战国七雄,有何隐情?
迪丽瓦拉
2025-09-06 06:03:31
0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主要发生在大国之间,尤其是齐国、楚国、晋国三者的相互争斗。而吴国与越国的对抗,实质上局限于地区性的较量,本质上是其他三国的势力外延扩展的产物——换句话说,越国与吴国的崛起是晋楚争霸的副产物。

自古以来,楚国就是晋国的头号敌人,二者可谓是世仇。楚国的强大贯穿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对楚国的敌视可见一斑,甚至可以说晋国恨不得将楚国一举消灭。然而,尽管晋国竭尽全力策划种种战略,想要将楚国彻底摧毁,却总是未能如愿。凭借其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楚国每次总能迅速重整旗鼓,重新崛起。因此,直接通过战争消耗来打败楚国注定行不通,晋国不得不另辟蹊径——联吴制楚。

之所以选择吴国,是因为吴晋两国有着血缘上的深厚联系;另外,吴国地理位置上靠近楚国东部,而又接近齐国,可以借助齐国的力量共同推动吴国崛起。晋国的策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中原地区的强大生产力的支持下,吴国迅速崛起,不仅干扰了楚国北上的战略,还给楚国的本土带来了不小的威胁,让楚国从主动变为被动。

尽管晋国的这一阳谋颇为高明,但楚国并不是傻子,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牵制吴国,楚国也开始了反击,扶持吴国邻近的越国。越国历来被中原视为蛮夷,和楚国有着类似的心理,因此两国很自然地结成了同盟。这样,地方性的“吴越争霸”正式上演。

早在勾践即位前,吴越两国就已经摩擦不断,尽管双方互有攻伐,却都未能彻底击垮对方。直到公元前493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战胜越国,勾践成为亡国之君。然而,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的努力,最终复仇成功,重新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尽管如此,这个霸主地位并非完全稳固。《吴越春秋》记载勾践在灭吴时提到:“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戈。”可以看出,越国能成功灭吴,实则是借力楚国的国力。

而且勾践在利用楚国力量的同时,趁着吴国向中原扩张时发起了偷袭,出其不意、以逸待劳,最终取得了成功。事实上,勾践的灭吴之战规模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宏大。《史记》记载勾践征讨吴国时所带兵力:“发习流水军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及诸御千人”。如此小规模的军队,实际上是越国倾尽全力之举。

因此,越国之所以能够一时风光,并非因为其体量庞大,而是由于前期精心策划的操作成功。而越国的强大,某种程度上也存在“注水”现象,未能顺利进入“决赛圈”也就不足为奇。勾践的霸业,实际上是小国争霸下的大国冲突。

那么,既然越国的强大有些“水分”,为何大家仍然承认勾践的霸主地位呢?(《史记》记载:“周元王派使者赐勾践祭肉,命他为侯伯。”)这与勾践的外交政策息息相关。灭吴后,勾践会见晋、齐等大国诸侯,并献贡给周天子。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勾践还主动归还吴国侵占的土地,恢复了多个国家的领土。越国归还了陈、宋的土地给两国,又将淮河上游的土地归还给鲁国,并将泗水以东五百里土地赠送给楚国。正是这种巧妙的外交手段,才使得越国的霸主地位获得了其他国家的承认。

然而,越国在灭吴之后,并没有从战争中得到多少实质性好处。越国为了复仇而灭吴,这一点不容忽视。《史记》记载勾践于公元前475年,倾尽国力发动了灭吴战争,越军甚至围困吴国三年。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越国的资源消耗极为严重,战后的损失让勾践感到十分懊恼。吴国的领土虽被吞并,但这一片土地不仅经济空虚,而且缺乏生产力,成为了“负资产”。战后的越国疲惫不堪,根本没有能力振兴吴国的废墟。勾践的选择,只能将吴国的土地让给其他国家,以求自保。

越国在灭吴后的做法,表面上看似霸业成就,实则内心充满无奈和心酸。越国对于吴国领土的控制,显然远没有达到预期,且不得不向其他大国妥协。勾践迁都琅邪一带,表面上看似是为了继续谋划霸业,实则大概率是为了避开楚国的压力。因为,楚国肯定不会允许自己的“门徒”越国继续扩张,因此必定会进行制裁。

然而,越国的情况并未因此得到改善。尽管越国表面上似乎在恢复元气,实际上却渐渐陷入了停滞。越国没有抓住时代的机遇,未能进行有效的变法。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中原的诸侯国遵循周礼,尚未进行革新。但随着时代变革的推进,周天子的威望逐渐衰退,旧秩序被打破。大国们纷纷进行变法,致力于打造更加强大的军队和政权,而越国却因为体制上的落后,错失了这一机遇。

与其他实行中央集权的大国不同,越国仍固守分封制,这使得国家内部的权力分散,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而且,由于百越民族长期缺乏中原的礼乐制度和文明基础,越国的文化逐渐落后,未能发展出强大的软实力。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导致了越国的衰弱。

越国的历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而越国的“内乱”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越国的政治混乱,诸如王位更替频繁、大臣专权等,导致了国家的内部动荡。逐渐地,越国陷入了政权的空洞,失去了凝聚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商朝,以其残暴的名声载入历史,而如今,河南安阳的这片土地,埋藏着三千多年前的商朝遗址,悄然诉说着那段...
原创 《... 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第七回中,重要人物赵云第一次正式亮相。赵云一现身,便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强敌,那...
原创 袁... 公元1916年6月6日,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在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后,最终去世,留下了一段令人称道...
原创 晚... 在晚清时期,英国商人和政府不仅对已经获得的中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利益感到满足,还意图进一步扩大其...
原创 “... 蚂蚁庄园知识问答中提出的问题是:“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是出自哪位唐代诗人之手?选项包括A...
原创 长... 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在数万曹军的围堵中,奋力杀出,最终成功救出刘备之子阿斗,令人惊叹。这一壮举展现了赵...
原创 睢... 历史开讲 大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六月,著名将领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大军在潼关战败,导致安史叛军迅...
端午节的含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重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念历...
原创 野...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帝王因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常常身陷权力的漩涡。对权力的贪欲与诱惑,让许多帝王...
原创 诸... 在风云激荡的三国时期,众多英雄人物涌现,其中以诸葛亮和司马懿为代表,堪称这一时期的两颗璀璨星辰。曹操...
原创 烧...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在北郊畅春园辞世。 微风拂过他的遗体,仿佛回到多年前他诞生在风...
原创 西... 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这一表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中,标明东方的起始点为长安或...
原创 中... 前言 “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诞生和凝聚力。然而...
山西太原阳曲县新发现北齐至隋代... 5月15日,记者探访位于山西太原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北石岔沟一处岩棚附近的摩崖造像。近日,山西大学考古...
原创 被... 在提到中国抗日战争时,人们常常联想到的英雄部队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抗联。然而,实际上在抗战期间...
原创 杨... 杨尚昆的故居位于金龙村,这个名字给人一种生动的想象,仿佛一条“金龙”飞跃而出,令人印象深刻。金龙村位...
千年水岗惊现神秘机关!古人智慧... 站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指尖拂过冰凉的玄武岩表面,我忽然意识到这些凹凸不平的凿痕里,藏着远比史书记载更...
原创 为...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王朝的更迭常常如一道绚烂的风景,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命运多舛的北宋前...
原创 东... 三国剧本之外的隐藏副本:被罗贯中 "删档" 的辽东燕国秘史 家人们谁懂啊!我们背得滚瓜烂熟的三国鼎...
原创 张... 张翼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而言并不陌生,他乃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将领。在历史长河中,他曾追随诸葛亮和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