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绵长,朝代更迭、王朝兴衰交替。每一个朝代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若说到盛世,唐朝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那一幕。唐朝建立了一个辉煌的盛世景象,万国来朝,盛况空前,它的强大和神秘至今令人惊叹。而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既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同时也因其手段和心机,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野心家”。
1397年前的一天,玄武门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兄弟相残的惨剧在此上演,经过一场激烈却短暂的厮杀,李世民以一场“天命之争”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启了他长达23年的帝王生涯。这场由李世民亲自策划的悲剧,因为触犯了人伦常理,被史书记载得含糊其辞,直到常何墓志铭的出现,隐藏在历史中的真相才得以揭开。而常何,正是这场权力斗争中一个被大多数人遗忘却至关重要的人物。
提到常何,初唐时期他并不是个显赫的人物。在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许多大名臣都被史书详细记载,而常何却只是唐朝历史中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常何原籍河南开封,年少时便投身于李密的阵营,成为一名勇猛的将军。当时,隋朝末年,战乱不断,常何眼见时局动荡,决定与程咬金等众将士一同投降李唐,选择了一条明智的道路。他从中看到了李唐家族的未来,也许早在那时,他便预见到了李唐的盛世。
随后的几年中,唐朝和高句丽爆发战争,常何被任命为平壤道行军副总管,带领大军奔赴前线。他立下赫赫战功,勇猛善战,历经近三十年的戎马生涯,功绩虽不及李靖、秦琼、程咬金等人显赫,但依然兢兢业业,为大唐立下了诸多战功。唐朝建立初期,常何被任命为禁军将领,负责守卫宣武门。
《旧唐书》中记载了一件关于常何的趣事。贞观五年,李世民广开言路,召文武百官上书提出意见。常何虽然是武将,却对文辞并不擅长,于是让门客代笔,写下了几大篇章。没想到这些文字正中李世民的心意,李世民便召常何前来面谈。面对皇帝的询问,常何并未隐瞒,坦言是门客马周所写。马周是一个极具才华的文人,李世民即刻召见并与他探讨政事,两人政见相投,交谈甚欢。从此,马周得到了升迁,而常何也因此受赏,赐布帛二百匹。
常何的能干与眼光令人钦佩,但他选择支持李世民的原因并非单纯的忠诚。其实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虽有显赫的军功,却始终没有实权。尽管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李渊仍选择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军功远不如李世民,这一决定显然令李世民心生不满,然而作为非长子,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并不稳固,且得不到宗亲的支持。反观李建成则得到了朝中大臣的广泛支持,整个局势看似对李世民非常不利。
而常何,作为禁军将领,他的身份虽然不显赫,却掌握着皇宫的安危,成为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两方争夺的焦点。李世民早已察觉到常何的重要性,频频向他示好,赠送金刀和黄金,甚至通过金钱拉拢禁军士兵。而常何的背景并不显赫,他在李世民的金钱和人格魅力下,逐渐向李世民倾斜,成为了李世民的支持者。
李世民的周密筹划使得他在与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占得先机。李建成虽知情却自信满满,认为禁军为自己所用,李世民无法撼动他的地位。然而,李建成的轻敌最终让他丧命。公元626年6月4日,李建成、李元吉一行人依旧按照计划前往宫中,然而在玄武门,他们突然意识到局势不对。就在两人准备返回时,李世民跃马冲出,亲手射杀了李建成,而李元吉也未能逃脱厄运,最终被杀。常何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李世民能够迅速而顺利地完成这一宫变。
李渊此时正在皇宫附近的海池内游玩,平静的时光被打破,尉迟敬德急匆匆前来报信:太子李建成已被秦王李世民所杀!李渊虽然内心悲痛万分,但却无能为力。随即,李渊决定将所有军国大事交给李世民,几个月后,李世民顺利被立为太子,并在同年八月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虽然以“弑兄”之举登上了帝位,但他也将唐朝的统治推向了巅峰。尽管他的手段让后人非议,但他无疑是一个优秀的皇帝。李世民的目标不仅仅是太子之位,他深知要获取真正的权力,就必须夺取皇位。这样的胆略和谋略,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若李渊未能妥协,恐怕天下将陷入战乱,李世民的计划也许会失败。然而,李世民巧妙地保持了局势的平衡,显示了他出色的政治手腕。
尽管常何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始终没有因此获得官职上的提升,李世民为了避嫌,给予了他丰厚的金银奖励。唐朝的官方史料对此事并未做过多记载,若不是常何的墓碑被发现,恐怕他的名字永远会被历史遗忘。直到今天,我们才得以了解,在那场宫廷斗争中,常何的作用是如此举足轻重。
常何最后死于黔州,享年66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绢布二百段。两年后,他的遗体被运回家乡安葬。从道德角度看,常何助李世民弑兄夺位,确实是帮凶,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他的支持让一位天才皇帝成功登基,开启了唐朝的辉煌篇章。常何的功过是非,后人自有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