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局势变得极为动荡,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景象。在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中,以“河朔三镇”为首的节度使们逐渐成为“土皇帝”,他们不再服从朝廷的命令,自顾自地拥兵自重,甚至父子之间接掌权力,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王朝。然而,有一位节度使与众不同,他宁愿选择以死相殉,也不愿意背离国家,走上割据之路。这个被誉为唐朝最忠诚节度使的人,他究竟是谁呢?
一、劝父归朝
这位忠诚的节度使名叫田布,字敦礼,故乡在平州卢龙。他是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侄孙,而他的父亲田弘正则是魏博的一位著名将领,作战时勇猛无比,且为人颇具儒雅气质。田布是家中第三个孩子,自小便受到父亲熏陶,早熟懂事。他的父亲当时受到节度使田季安的猜忌,于是田布多次劝说父亲归降朝廷,田弘正对此感到颇为惊讶,心中对儿子的忠诚与智慧深感欣慰。
在812年,田季安意外去世后,其子田怀谏继承了节度使的职务,但并未能得到将士的支持,众人一致推举田弘正为新的领袖。借此机会,田弘正选择放弃割据之地,重新归向中央朝廷。在815年,唐朝与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之间的战事愈演愈烈,田布被任命为指挥官,率军前往支援。在连续的作战中,他经历了十八场战斗,成功攻占了凌云栅与郾城,屡次建立赫赫战功,因此被晋升为左金吾卫将军和御史大夫,受到了朝廷的器重。
二、节度一方
至820年,田弘正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而田布也被正式授予河阳三城怀节度使的职务。这对父子同时执掌节度使的职务,引起了当时人们的赞赏,大家一致认为田氏父子在国家面前忠诚而勤勉。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春天田布被调任泾原节度使,而到了秋天,成德地区突然爆发了兵变,田弘正以及他的一干随属和家人一共三百多人惨遭杀害。
在这紧急时刻,魏博节度使李愬因重病无法带兵作战,朝廷经过讨论,普遍认为“魏博实力雄厚而镇上势力薄弱,且魏人对田弘正十分钦佩,委任田布掌权定能成功”,于是派遣田布前去接任魏博节度使,意图让他镇压成德的叛乱。然而,田布深知自己无法驾驭魏博军队,面对这一困扰,他含泪向朝廷推辞,但皇帝并未同意他的请求,决意让他承担起重任。
三、自杀而死
临行之前,田布将府上所有的乐器和谐音释放,斟酌着同妻儿道别,神情凝重。在抵达魏博后,他对军中经验丰富的老将士们表现出无比的尊重,悉心照顾,甚至将自己的俸禄分给手下的士兵。在朝廷的催促下,田布无奈率领三万大军出发,成功地前往南宫并破获了敌军的两个据点。然而,此时军中出现了一个阴险的角色——史宪诚,他暗藏野心,伺机而动。
就在军队出征的时期,突如其来的大雪覆满大地,严寒和粮草短缺的双重打击使士兵们士气低落。史宪诚乘机在军中传播谣言,造成了将士们军心涣散,“众遂溃,皆归宪诚”,只有田布所掌控的中军并未动摇,于是他果断带领中军返回魏博。然而,第二天在军中再次爆发哗变,众将威胁道:“公若行河朔旧事,生死随公,若不然不战。”这里所指的“河朔旧事”便是当年的割据之事。田布意识到已无力挽回局势,向皇帝上表道:“臣观众意,终且负国。臣无功,不敢忘死。”说罢,他拔刀自刺心口而亡,临终之际低语道:“上以谢君父,下以示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