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朝以来,中国历经过数十个朝代,涌现出无数诸侯和帝王。在考古学领域,发现皇帝陵墓常常是揭开一个朝代历史面纱的关键所在。1928年,在河南安阳挖掘出的殷墟遗址,被视为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个发现不仅向世人证明了商朝的历史存在,更是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为商朝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极大丰富了我们对这一历史阶段的理解。
殷墟
如今,转眼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至今我们似乎还没有发现与殷墟同等重要的古遗址。国内主要朝代的皇帝陵墓几乎都已被挖掘得差不多,唯有个别像秦始皇陵和乾陵这样的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在考古学的价值评估上,秦始皇陵的意义远超乾陵,因为秦始皇陵不仅年代更为久远,规模也显得更为宏大。许多考古专家推测,秦始皇陵中或许隐藏着大量先秦时期的竹简,甚至还有六国历史的记载,这一猜测在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国还有一个在商朝之后的朝代,即西周,但令人费解的是,迄今为止,我们竟未发现任何一位国王的陵墓。西周共有十二位帝王,再加上周文王和周公,总计有十四位。然而,在关中地区却没有找到西周王陵的踪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西周之前的商朝已发现了殷墟,而西周之后的东周也陆续发掘出了各国君主的墓葬。那么,西周王陵为何迟迟未能被找到呢?原因相对简单,史书记载表明西周的墓葬并没有进行封土和树标的处理。
基于百年来的考古积累,人们普遍推测西周王陵可能位于周原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宝鸡市。在这里,考古学家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大量的西周早期及西周的墓葬,数量超过百座。然而,这些墓葬基本上应为先周时期的遗迹,主要是贵族的墓葬。随着丰镐迁都之后,这一地区的墓葬数量明显减少。1996年,考古人员在扶风县发掘出一个大型殉葬车马坑,坑深达12.6米,发现殉葬马匹超过40匹,车辆有20余辆。这在目前已知的周代墓葬中,其规格、深度,以及殉车马的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被认为具备王陵的标准,但后来并没有进一步的重大发现。
自2003年以来,在周公庙附近的凤凰山遗址,考古学家 удивительно发现了一处西周高等级的墓葬群,其中能够归为国王级别的墓葬有10座,陪葬车马坑则有15座,挖掘过程中还出土了超过10000片的甲骨,其中能辨认的甲骨文达2500余字,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片甲骨上刻有37个字,极为罕见,学界称其为“甲骨之王”。经过考古学家的细致研究,认为这些墓葬属于周公家族的王族遗骸,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西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