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张郃被广为人知的特点便是擅长逃跑,尤其是面对赵云时,他甚至完全不敢应战,给人的印象是毫无名将的风度,常常被戏称为“张跑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总是畏战的人,竟在宕渠山之战中与张飞激战,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张郃:一名擅长逃跑的将领
在《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武力并非弱者,虽然在一些战斗中表现得不尽人意,但他的实力仍然可圈可点。比如在官渡之战中,他和张辽打成平手,甚至略微占优,凭此战果足以名声大噪。不过,张郃有个致命弱点,就是他作战时总是喜欢以退为进,逃避正面冲突,这也导致了人们普遍对他的评价较低。
在穰山之战中,张郃与赵云交战三十回合便选择撤退;而在潼关之战中,他与马超大战了二十回合后也是选择了后撤。尤其是面对马超和赵云这两位勇猛的将领,尽管张郃的能力可能并不差,但他在战斗中的表现远远逊色,让人不禁质疑,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将领,为何总是选择退却?
从某种角度看,张郃不仅实力尚可,而且为人十分圆滑,懂得在战场上保全自己,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他的这种做法也让他在战场上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滑头”。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虽然张郃总是面对赵云就会选择逃跑,却在宕渠山之战中与张飞展开了激烈的对决,且表现出相当强的信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他在面对张飞时毫不畏惧?
张郃与张飞的惊人对决
根据诸葛亮事后的回忆,张郃在宕渠山与张飞的战斗,令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诸葛亮和刘备都因此对张郃的评价有了显著的提高,甚至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蜀汉的其他将领对张郃也充满了些许忌惮。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场战斗是张郃主动请求参与的,他毫不畏惧张飞,甚至公开宣称自己并不将张飞放在眼里,表示只要自己出战,必定能够轻松取胜。这种信心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毕竟从战力上来看,张郃并非张飞的对手,为什么他敢如此大胆地挑战张飞呢?
事实上,曹操其实对张郃为何不畏张飞的原因早就心知肚明。为了揭开这个谜团,我们可以通过张辽在长坂坡之战中的表现来寻找答案。
长坂坡之战的隐秘背景
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英勇表现,让曹操对其产生了极高的评价,并下令不准放箭,要求活捉赵云。曹营的众多猛将纷纷追击赵云,眼看赵云即将陷入困境,突然间,张飞出现了,他毫不畏惧地挡住了曹军的追击。
从常理来看,曹营众多猛将齐出,根本不需要惧怕只有一人的张飞,但令人吃惊的是,曹军的将领们竟然都不敢主动与张飞交战,反而只能等待曹操亲自决策。曹操赶到现场后,回想起关羽斩颜良的英勇事迹以及关羽对张飞的夸奖,他也一时难以做出是否出战张飞的决定。张飞见状,进一步挑衅,最终直接将曹操逼得狼狈撤退,曹营的将士也在曹操的带领下纷纷退去,张飞成功地守住了长板桥。
此时,许多人都为张飞的英勇所震惊,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产生疑问:曹操为何如此害怕让手下与张飞交战?张飞虽勇猛,但曹营中也有如许褚、夏侯惇等猛将,为何曹操却不敢让他们去挑战张飞呢?更为疑惑的是,曹营的将领们在面对吕布、关羽、赵云时都敢出战,为何面对张飞却明显避而远之?
通过仔细分析,答案或许就在张飞背后的身份。事实上,张飞在曹操与刘备决裂之后,曾一度消失一段时间,很多人不知道他去做了什么。但据《魏略》记载,张飞在此期间并非消失在外,而是去抢夺了夏侯渊的侄女。夏侯家和曹家本是亲戚关系,张飞通过抢夺曹家女眷来报复曹操。
值得一提的是,张飞并未将夏侯渊的侄女虐待,反而以礼相待,最终与她结婚生子。这一行为让夏侯家无奈,因为张飞和她的孩子已然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若想报复张飞,反倒更为棘手。在这种情况下,夏侯家选择了忍气吞声,选择留住张飞,也不想因私仇激化矛盾。
张郃的误判
因此,张郃之所以敢在宕渠山之战中主动挑战张飞,正是基于对张飞与曹家、夏侯家的特殊关系的误解。他认为张飞能逼退曹军,完全是因为与夏侯家亲密无间,而并非因为他真正的武力。因此,张郃误以为张飞并没有传言中的那般强悍,才敢轻敌向张飞挑衅。然而,事实证明,张飞的武功远比他所想的要强大得多,最终张郃在战斗中被打得狼狈撤退,再也不敢轻易挑战张飞。
总结
张郃之所以不怕赵云,却敢在宕渠山与张飞交战,是因为他误判了张飞的实力和背景。他认为张飞击退曹军的原因是依赖于与曹家和夏侯家的关系,而非凭借他个人的武力。结果张郃的误解让他在与张飞的对抗中彻底失败,丧失了与张飞对决的信心,从此再也不敢与张飞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