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念祖精通壬遁术
清代乾隆年间,浙江桐乡有一位名叫徐念祖的相师,他精通壬遁术,闻名遐迩。某年二月,正值会试临近,钱屿沙,这位乾嘉三大家之一的学者和考官热门人选,前往拜访徐念祖。见面后,钱屿沙向徐念祖询问自己是否能成为当年的主考官。徐念祖凝望着钱屿沙,微笑着说道:“看您的神色,魁罡并到,喜气非凡,意元卷出公房乎?”意思是说,今年的会试会元一定会出自钱屿沙门下,且他自己排名第一。
果然,钱屿沙最终成为了当年会试的主考官,而会元蒋元益和殿试状元钱维城,也都成了钱屿沙门下的考生。徐念祖后来也步入仕途,担任过蒙阴县县令。在任期间,有一次发生了一个令人紧张的事件,一个犯人越狱逃脱。如果不能迅速抓捕,这件事将成为上司追责的根源。然而,徐念祖并未急躁,他没有马上派差役四处搜寻,而是安坐书房,静心卜卦。卦象指示,逃犯藏匿在城东三十里外的一片芦苇丛中。
徐念祖随即指挥捕快前去追捕。当他们穿越了漫长的距离,来到一个小村庄时,徐念祖命令大家休息片刻,自己则在一棵柳树下静坐。他环视周围,眼前是一个水塘,水塘边有一丛茂密的芦苇。远处有几间茅草屋,一位老婆婆站在屋檐下,目光紧盯着水塘边的芦苇丛。徐念祖心领神会,转头命令捕快前去搜索芦苇丛。果然,逃犯就藏匿在其中,手持芦苇,遮掩住自己。
二、李芬为兆惠占卜
李芬,原籍兰州皋兰县,自幼家境贫寒,依靠自己进入军营当兵。乾隆年间,定西将军兆惠平定伊犁,李芬在兆惠麾下担任千总,负责行营的传令工作。随着伊犁的平定,兆惠继续奉命征讨大小和卓部。征战途中,兆惠的军队逼近叶尔羌城,霍集占率领部队在城内顽强抵抗。他们将城墙加固,高度达到三丈以上,还挖掘深深的濠沟,并在其中插上了许多尖锐的木桩,防御异常严密。尽管清军围困叶尔羌城已久,但始终无法突破敌人的坚固防线。
这种僵持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清军的粮草即将耗尽。兆惠在大帐中深感无奈,心中焦虑不已。这时,李芬走到他面前,提醒道:“将军,士兵们已经快要饿肚子了,您难道不考虑立即解决粮草问题吗?”兆惠怒道:“军营中没有粮食,你还敢在这里大声喧哗,是想动摇军心吗?”
李芬淡然一笑,毫不慌张:“军营东南地下埋着三百多石粮食,您只需派人去挖掘即可。”兆惠不信,警告他若无法找到粮食,定按军法处置。李芬不慌不忙,指派兆惠家童带着锄头前去挖掘。过了一会儿,家童回来了,手里竟然握着米粒,带回了粮食。兆惠吃惊不已,连忙派人去挖,果真挖出了三百多石粮食,解了困境。
兆惠继续问:“还有其他粮食吗?”李芬回答:“军营西北角还有二千七百多石。”经过挖掘,果然又找到了这批粮食。其他将士闻讯后,都为李芬的准确占卜感到惊叹。
兆惠找了李芬单独谈话,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些地方有粮食?”李芬微笑答道:“我会占卜,所有这些预测皆由卦象得来。”兆惠好奇:“你能卜算敌人什么时候会破?”李芬信心满满地回答:“我早已卜过,再过几天,援军就会到达,第二天我们将大破敌军,到时将军必定功成名就,封公爵。”这番话如李芬所言,几天后援军果真到达,敌军败北,兆惠也如愿功成。
三、摄政王多尔衮问卜
摄政王多尔衮在率军入关时,途中遇见了一位卜卦先生。出于好奇,多尔衮邀请这位卜卦先生为自己卜算,询问此次入关是否会有吉凶。卜卦先生神色凝重地答道:“王爷此次入关大吉,但恐怕最终结局并不太好。”多尔衮心生疑问,追问其中缘由,卜卦先生深沉地说道:“天下得之者摄政王,失之者亦摄政王。”多尔衮更加困惑:“我得了天下,怎会从我手中失去呢?”卜卦先生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补充道:“将来自然会有验证。”
多尔衮依旧不解,继续追问:“那天下最终会归谁?”卜卦先生答道:“寡妇孤儿得之,寡妇孤儿失之。”多尔衮失望地说道:“若真如此,岂不是与我无缘?”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带领军队进入北京,成功驱逐李自成,迎接顺治帝母子进入京城,顺治登基为帝。尽管多尔衮有机会自立为帝,但他始终认为这应是天命,且认为顺治孤弱,难以稳定政权,期望在之后的日子里夺取皇位。最终,这一切的努力都未能成真,多尔衮未能再有与皇位的任何关系。
到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王载沣在袁世凯逼迫下,隆裕太后带着溥仪退位,这一历史事实也与卜卦先生的预言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