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胡惟庸案性质的转变,看明初文官和勋贵的斗争!
迪丽瓦拉
2025-09-06 14:02:50
0

胡惟庸案性质的变化,揭示了明初文官与勋贵之间复杂且深刻的权力斗争。这场斗争,不仅仅是政治对抗,更是两个群体之间根深蒂固的利益碰撞。之前,淮下书生对比了《明史》和《明实录》对于李善长之死的不同记载,揭示了暴君与奸臣的传统形象在《明史》中的演绎与在《明实录》中的相对温和。这背后,正是那些与勋贵势力对立的文官们,借由自己的力量在历史的书写中做出了有意的修正。

文官们的称谓,在此时可以理解为文官集团的初步形态。这一时期的文官们,尚不具备后期文官集团那种强大的集结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开始悄然崛起。明朝初年,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打响。淮西集团由以淮西地区为背景的开国功臣构成,这些功臣通过军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浙东集团则代表着一群缺乏军功的文官士大夫,更多依赖学问和科举的身份来获得社会地位。

尽管刘伯温的去世让浙东集团失去了领袖,但这一集团的解体并未终结文官阶层的崛起。自宋朝以来,科举制度不仅培育了文人,也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注定这一阶层无法轻易被根除。明朝建立后,勋贵需要文官来治理国家,而文官则有了与勋贵对抗的动力,逐渐走向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在勋贵与文官之间的权力斗争中,两者都暴露出了各自的弊端。比如明初的几大案子,空印案、胡惟庸案前期,以及郭桓案等,都成为了文官与勋贵之间斗争的焦点。特别是胡惟庸案的前期,实际上是对文官集团的针对,而其后附带的李善长案与蓝玉案,便是针对勋贵的行动。尽管案件规模巨大,对勋贵的打击影响深远,但却对文官的群体力量几乎没有太大影响。只要科举制度继续存在,文官集团就会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随着国家逐渐进入和平时期,勋贵们依赖战功和封爵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文官们则逐渐积累了更多的权力。

朱元璋对淮西勋贵具有强烈的乡土情结,因此他对这些勋贵的封赏慷慨,尤其是那些来自淮西的开国功臣,往往能被授予公侯等高级爵位。而对于刘伯温等外乡人,尽管其能力卓著,却只得到了伯爵之位。朱元璋对于文官的态度则复杂得多,由于幼年生活的困顿,他对那些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官员心存忌惮,空印案、胡惟庸案前期以及郭桓案正是他对文官腐败的强烈反应。同时,他也曾一度停办科举,除了科举效果不尽人意外,还为了抑制文官集团的壮大。

胡惟庸案经历了十年的波折,最初是在洪武十三年针对文官的“擅权枉法”展开调查。然而,到了洪武十八年,案件的性质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从“擅权枉法”变为了“图谋造反”。在这一过程中,勋贵取代了文官成为了案件的主角,李善长成为了为胡案最后献出生命的勋贵人物。

同一个案件,从原本针对文官,转变为针对勋贵,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朱元璋的心性发生了改变,还是他被某些因素迫使做出妥协?我认为,在洪武十八年前,胡惟庸案完全是朱元璋主导的,郭桓案也是他主导的针对文官的大案,而到了洪武十八年后,可能并不是朱元璋的本意。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胡惟庸案性质的转变呢?其背后关键的因素,仍然与科举制度息息相关。洪武年间共举行了六次正式的科举考试,分别在洪武四年、十八年、二十一年、二十四年、二十七年和三十年。这些科举中,后五次连续举行,但从洪武五年到十七年之间,科举停办了十多年。这一时期的停办科举,显然对文官集团构成了不利影响。然而,洪武十七年科举恢复,次年便录取了472名进士,为文官群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洪武十七年,曹国公李文忠和魏国公徐达相继去世。这两位勋贵一位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另一位则是他最为依赖的“万里长城”。尽管李文忠和徐达与李善长等淮西集团没有过多牵连,但他们的去世还是对淮西勋贵集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科举的恢复使得文官集团的力量大增,勋贵与文官之间的能量此消彼长,正是这个变化,导致了胡惟庸案性质的根本转变。

朱元璋明知文官集团在不断壮大,但他也无法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他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寻求平衡。郭桓案发生时,472名新进士中,有149人卷入其中。而在洪武十八年前后,新的勋贵如傅友德、胡海、郭英和蓝玉等也被提拔,但随着李善长案和蓝玉案的爆发,朱元璋的平衡手段最终被文官们突破。废除丞相职务,皇权进一步集中的朱元璋,为什么却依然被文官们所左右呢?这场深刻的斗争,恐怕还远未结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十... 计划中的十二兵团以十八军作为主要骨干进行组建,初期还计划编入十军和十四军。这两支部队都有过重建的经历...
新手必备!大发导师带钱赚计划_ 大小与双单走势技巧规律【89hf · C C 】 “为什么贾宝玉那么爱林黛玉,却从来不劝她好好吃饭,...
原创 李... 前言 咸阳公主的婚礼宛如一场华丽的盛典,金碧辉煌,灯火辉煌,来自唐朝权贵家庭的各色男女汇聚一堂。此...
原创 贾...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母决定为宝钗庆祝生日,本应是件寻常的事,但在很多读者眼中,这个举动似乎暗含...
原创 跨... 当地时间5月16日,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移交战国楚帛书《五行令》与《...
原创 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极必衰,月盈则亏。历史的规律总是如此鲜明,特别是在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
原创 东... 古籍里的历史 庾亮的早期经历可谓顺风顺水,诸事得心应手。他不仅能策划周全,机智果断,还在战争中屡屡获...
原创 隋... 我们先来看看《隋唐演义》中的四猛和八大锤,看看他们是怎样的英雄人物。 李元霸,唐国公李渊的第四个儿...
原创 庞... 在三国时期,众多智慧谋士中,庞统的名字或许无法与诸葛亮相抗衡,但他的才华和影响力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庞...
原创 让... 前言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令北方朝廷头痛不已的民族,他们便是历史记载中的“契丹”。这一名称让人不禁好奇...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原创 民... 民国时期的袁大头是一种在市场上相对常见的银币,几乎随处可见。它的设计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各个版本在收藏...
为何司马懿直到死都无法染指曹魏... 公元251年,最后一任征东大将军王凌与兖州刺史令狐愚推举曹操的儿子曹彪推举为帝,发动兵变,谁料计划早...
原创 背...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涌现出了无数的历史人物。其中,有些人物因为其功绩和人格魅力,受到万世的称颂;而有些...
原创 长... 当谈及东吴立国的历史时,人们总会提到长江天险以及“划江而治”的战略。这四个字虽然简洁,但其中蕴含的复...
原创 老... 老美给了什么好处?北大数学4才子海外齐聚,如今颜宁弃国赴美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老美没什么特别的,...
满清八旗军,为何多尔衮一死就失... 八旗军是什么? 是当年后金建立的东北亚最强军事集团。 这只军队战斗力彪悍,借力明朝的内乱成就了清朝的...
原创 东... 前言 千年长盛,哪个国家的鼎盛时间最为悠久?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许多人会首先想到汉朝。汉...
原创 飞... 前言:历史上有一位著名将领,他的威名如虹,曾被匈奴称誉为“飞将军”。然而,他的历史却并不光鲜,身为英...
原创 海... 大家好,我是小蜘蛛。 巨人岛艾尔巴夫篇终于迎来真正的高潮,贾巴的加入让我们见识到天龙人那诡异的不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