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说实话,越聊越觉得有趣。有时候,我们大胆地提出一些历史假设,进行头脑风暴,既能从另一角度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另类总结。
回到正题,如果当时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能坚守立场,决心与日本死磕,拼尽全力去应对,那日本到底有没有能力将清朝灭掉呢?
答案是:不可能!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很快就能明白:
第一:日本的内功不足
尽管日本经过了20多年的明治维新,经过艰辛努力,勉强完成了从传统封建化到现代化的蜕变,仿佛披上了文明的新衣,但不可忽视的是,日本毕竟是一个小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岛国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发展的上限。
甲午战争,本质上看,根本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抗。对于慈禧而言,这场战斗的失败,实质上也不过是一次丢面子的事情。毕竟,自从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后,祖国的颜面早已一层层剥离,丢一次脸又何妨?而且,签署条约的还有其他国家,和她有何关系呢?
然而,对于日本而言,这场战争却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若是输掉了这场战争,意味着经过20年明治维新的努力付诸东流,意味着日本一夜之间将面临破产的危机。事实上,日本也没有预料到自己会赢,连看热闹的西方国家都看好清朝,谁能想到清朝竟像2014年世界杯上的巴西队一样被日本以7:1的比分狠狠击败,面子丢得彻底。
为了这场战争,日本几乎倾尽国力,耗费了巨额财力,军费支出高达2亿日元,而当时的日本财政收入不过8703万日元。
即便到了最后阶段,日本也在勉力支撑,毕竟它的国力增长并不无限,早想结束这场消耗战。如果慈禧坚决反抗,不妥协到最后一刻,局势将更为胶着,疲于奔命的小日本军队,最终也难以支撑下去。
可惜的是,慈禧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质上,像个封闭的地主婆,只要自己的一切不受威胁,外面的风雨再大也无关紧要。对于日本来说,能够签署《马关条约》,能够通过这个协议保住一部分利益,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第二:中国人有血性
我一直反感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人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已经失去了血性。这种说法太过片面,根本不了解中国历史的真实面貌。你以为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是凭空掉下来的,还是天上掉下来的好运气?
这一切,都是经过无数次战斗和牺牲得来的。我们好客,但如果有人敢欺负我们,那血性一旦被激起,将是惊天动地的力量。即便八旗兵在甲午战败后显得无力,地方上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觑。即使北洋水师被摧毁,陆地上的战争一旦打响,敌人将难以脱身。
如果日本真心要灭掉清朝,那只会激起全国上下的反抗,各种势力联合起来对抗外来侵略。
不要说什么换个皇帝都一样,这种想法完全不懂历史。即使是清朝这种外来政权,也依然是中华大地上的一份子。历史上,即便国家不同、政权更替,所有的动乱和战争,本质上都是自家人内部的纷争。如果外敌入侵,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事了。日本的介入,无疑将导致中国人团结一致,奋起反击。
尽管清朝当时软弱,但中国人并不软弱。一旦民族存亡面临威胁,源自几千年的文化力量将会觉醒,爆发出令人震撼的抗争精神。
第三:国际局势的反对
如果日本真有意吞并清朝,那么首先,英国和俄国两个国家是绝对不会同意的。特别是沙俄,当时的沙俄绝对不允许日本独占清朝的领土。事实上,日本在签订《马关条约》后,便试图占领辽东半岛,然而,沙俄与德国、法国联合起来,强迫日本放弃了这块领土。连辽东半岛都没能吞下,还敢妄图吞并整个清朝?
此外,英国作为一个商人国家,必然会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商业利益。若日本真的灭了清朝,直接影响到英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因此,英国不可能对日本的扩张坐视不理。
如果日本真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愤怒,那么不仅慈禧太后,不用她动手,列强的反应将足以让日本无法承受。
总之,当时的小日本想要吞并清朝,面临的内外压力太大,根本无法实现。尽管这场战争揭示了大清帝国的衰弱,但也为之后的侵华历史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