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1949年至1958年间同时担任外交部长,展现了他在国际事务上的才能。此外,周恩来还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及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积极参与国家的顶层决策。作为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及第二、三、四届的主席,他承担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行政工作的繁重职责,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体现了他在军事领域的深厚造诣。同时,他也是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作为国务院副总理以及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委的主任,聂荣臻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方面,他付出了巨大努力,为新中国的军事力量奠定了基础。
代总指挥贺龙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多个重要职务。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充分体现了其在党内的重要地位。至1959年底,他出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并继续兼任国家体育总局主任,推动了国家在防务和体育领域的发展。
郭沫若在1949年10月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10月19日,他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郭沫若当选为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到了1958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推动了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蔡廷锴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积极参与国防和体育运动的建设,同时也担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副主任。在1964年12月至1968年期间,他还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
周士第于1950年10月19日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在这一职务中,他负责保障国家空域安全,守护人民的安全和安宁,为我国的防空体系建设付出了辛勤努力。
陈奇涵在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被选为中共中南局委员,展现了其在区域政治中的影响力。1952年,他当选为江西省政协主席,紧接着在1953年,他被调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审判庭庭长及军事法院院长。1958年,他则升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法律体系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伯承在1950年11月时建议并被任命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担任院长兼政治委员,积极推动军官的教育与培训。自1954年起,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及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并于1959年成为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为国防军事战略发展贡献了智慧。1962年,他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继续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
徐特立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由于年事已高,记忆力有所下降,他自愿申请免职。然而,他依然对此后的国家事务保持高度关注,用自己的经验继续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朱德在1950年10月1日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随后同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1月,他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肩负起维护党的纪律的重要任务。1954年9月,朱德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顺利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国家的政策制定与执行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