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活人陪葬,人进去以后能在墓穴中活多久?真实情况让人唏嘘!
迪丽瓦拉
2025-09-06 15:03:00
0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古代殉葬制度的理解逐渐丰富,这一制度在历代王朝中都时常出现,尤其是在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中,甚至延续到夏、商、周,直至汉、唐及明清时期。考古学家在挖掘的墓葬中,频繁发现随葬的遗骸,而其中不仅包括死者的随葬品,还揭示了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活人殉葬的存在。

那么,这些被迫成为殉葬品的生命究竟能在墓中存活多久呢?通常认为,古人采用人殉的方式是在墓主去世之后,活人与其一起被埋葬在墓中。然而,除了这种常见的同时入葬的形式,还有其他两种不同的入葬方式:一种是活人在墓主之前进入,另一种是晚于墓主进入。进入墓穴的时间不同,活人的存活时间也有所不同。

首先来分析一下与墓主同时入葬的活人。在古人看来,尽管肉体死去,但灵魂依然存在。因此,墓中通常会放入陪葬品,如金银、古玩、字画等,甚至会有墓主生前最喜欢的食物。这些食物和其他陪葬品类似,成为了进入墓中的活人的生存保障。活人所需要的三大要素是空气、水和食物,墓穴中的氧气足够,但水源是一个难题。根据研究,如果只吃食物而不喝水,人类一般在7至14天内会死亡。因此,墓主陪葬的活人,最多可以存活两周,尽管食物中含有少量的水分和营养。

对于那些早于墓主或晚于墓主进入墓穴的活人来说,由于食物未必完好或已经腐烂,他们的存活时间比同时入葬者要短,通常不会超过七天。早入墓的活人往往作为祭品,称为“人牲”,他们的身份多为无辜百姓或被判死刑的犯人,用以祭祀神灵,就如同古人使用牲畜献祭一样。通常,这些人牲进入墓中时,墓主的食物尚未安置好,或早已腐烂,甚至被已经入墓的活人所食用。

此外,活人殉葬时,食物和水的缺乏使得人类无法生存太久。如果还受到惊吓或身体极度虚弱,死亡的时间可能仅仅是几天。研究表明,墓穴中的活人往往面临着极度的生存困境和极端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因互相攻击和争夺食物而丧命。

考古学家在发掘这些古墓时,常常会发现,除了墓主的骸骨外,其他骸骨也常常不完整,甚至会出现一些“结构异常”的现象,这些骨骼一度被误认为是“人骨位置结构异常”,并成为专家研究的对象。经过排查后,学者们排除了天生残缺和动物啃咬的可能性。所有这些残缺的骨骼通常都是因活人殉葬者互相搏斗和吞食他人肉体所致。墓穴的封闭性非常严密,甚至资深的盗墓者也需要借助工具才能进入,所以不可能是猛兽所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骨骼大多被砍劈过,说明墓中的活人曾因饥饿和绝望在墓内展开过激烈的生死斗争。死去的活人互相攻击,甚至以肉体为食,这样的恐怖场景给人带来无比的震撼。

在这些极端环境中,活人的存活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变化。有些强壮的幸存者,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可能在墓穴内存活更久。考古学家在研究这些墓葬时,发现骸骨的死亡时间差异极大,一些骸骨的死亡时间甚至相隔数年之久。这些非正常死亡的骸骨,或许是盗墓者在翻动陪葬品时,不小心被埋葬的幸存者所杀。

这些人殉的习俗和实践也让盗墓者感到深深的恐惧。老练的盗墓者通常不敢轻易掘开新埋葬的墓穴,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些墓中,可能藏有幸存的活人陪葬者。这些“活人陪葬者”如同黑暗中的幽灵,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并反击,成为墓道内最为可怕的存在。历史中不乏盗墓者因此丧命的案例,甚至成了墓中的一顿“美餐”。

由于其极端残忍的性质,人殉制度在各个朝代受到了广泛的批评。许多学者和思想家都试图废止这一制度。从史前的部落到商周时期,强者为尊的丛林法则使得上层阶级可以轻易操控他人的生死,以维持他们在死后的统治地位。在这些统治者眼中,人牲不过是祭品和工具,他们的命运从来不被看作平等的生命。尽管如此,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春秋时期,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提出了对人殉的质疑,最终迫使部分统治者停止使用活人殉葬,转而使用人俑代替。

孔子对这种做法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即便是用人俑替代人殉,也无法改变其中的暴虐性质,最终依然是断绝了自己的后代。尽管如此,人殉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特别是秦国的统治者,尽管有些君主如秦献公出于真心要废止这一制度,但秦始皇等后期君主并未放弃,反而加剧了这一做法,甚至在修建陵墓时要求将工匠困在墓中陪葬。

进入汉朝后,刘向曾力图废止人殉,但这一制度依然在某些地区和时期延续,直到唐宋时期才有所减弱,尽管仍有一些妃嫔被作为人殉安葬。明朝时期,朱元璋和朱棣也曾推崇殉葬制度,甚至亲王和妃嫔也不例外。

然而,直到明英宗时期,随着皇帝对人殉制度的深刻反思,才最终决定废止这一制度。清朝初期,努尔哈赤死后,仍有一些妃嫔按照传统殉葬,但这项制度在康熙时期彻底被废止。

随着中国封建专制的逐步崩溃,人民迎来了新生活,古代封建王朝的残酷制度也逐渐被历史所遗弃。现代社会对于生死观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转变,迷信和暴虐的传统已经被逐渐摒弃,人们不再迷信于死亡后的另一个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让这一切成为历史的尘埃。

总结来说,活人殉葬的存活时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从理论角度看,随墓主同时入葬的活人通常能活七到十四天,而早于墓主或晚于墓主的活人存活时间更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墓中的幸存者可能会因恐惧、饥饿和绝望而变得更加恐怖,甚至展开互相残杀,使得他们的生存时间无法估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被低估的夏侯惇 夏侯惇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常常被低估。很多人认为他仅仅是和张郃、徐晃差不多的...
原创 晚... 影像捕捉了历史某一瞬间,或许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若将视角拉长至百年之后,这些曾经看似平常的瞬...
为什么说唐朝江山,有一半是公主... 隋末天下大乱,隋炀帝暴政,内部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百姓们都揭竿起义。在这乱世中,北周贵族——唐家也顺...
原创 雍... 前言 雍正年间,朝政正处于变革的风潮之中,而年羹尧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为显赫的将领之一。然而,雍正皇帝...
原创 南... 文/高庆军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武装起义,它是第一次打响武...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的战斗模式多以两军对阵的方式展开,其中单挑式的对抗颇具代表性。这种单挑通常由双方派出一...
原创 尚...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有一场戏尤为引人注目。孙嘉诚,作为户部主事,为了揭露朝廷在铸钱上的腐败,竟与...
原创 先... 1. 艾布·伯克尔(573~634年):他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一任正统哈里发,以“萨迪克”(忠贞者)...
原创 三... 俗话说,兄弟打虎,上阵父子齐心。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将出自同一家族,真正诠释了“虎父无犬子”的道理...
原创 江... 江腾蛟,1919年出生在湖北黄安这个小县城,现如今已经更名为红安。这个地方曾涌现出不少开国将军,而江...
原创 宋... 宋齐丘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与南唐的显著大臣。身处动荡的时代,宋齐丘勤于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从而奠定了扎...
原创 若... 前言 “我姓蚩尤,可不是炎黄子孙哟!” 提到中华民族的发源,我们通常会想到黄帝和炎帝。然而,...
原创 李... 李元霸是隋唐时期一位英勇的猛将,他那无可匹敌的武勇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手中握着一对重达数百斤...
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横?宰相想... 名门望族,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一直被世人所仰望和敬畏。 中国最尊贵的名门望族,要追...
原创 马... 龙争虎斗:马超与赵云的巅峰对决猜想 在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猛将如云,每一位英雄都以其独特的武艺与传...
原创 十... 计划中的十二兵团以十八军作为主要骨干进行组建,初期还计划编入十军和十四军。这两支部队都有过重建的经历...
新手必备!大发导师带钱赚计划_ 大小与双单走势技巧规律【89hf · C C 】 “为什么贾宝玉那么爱林黛玉,却从来不劝她好好吃饭,...
原创 李... 前言 咸阳公主的婚礼宛如一场华丽的盛典,金碧辉煌,灯火辉煌,来自唐朝权贵家庭的各色男女汇聚一堂。此...
原创 贾...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母决定为宝钗庆祝生日,本应是件寻常的事,但在很多读者眼中,这个举动似乎暗含...
原创 跨... 当地时间5月16日,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移交战国楚帛书《五行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