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七望在隋唐有多豪横?宰相想结亲都难如登天,黄巢:不能惯着
迪丽瓦拉
2025-09-06 18:32:18
0

名门望族,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一直被世人所仰望和敬畏。

中国最尊贵的名门望族,要追溯到隋唐时代,包含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上述七个望族包含五个姓氏,故称为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的发展和衰落原因,一直是人们讨论的重点。

发家之路

普通人的发家,主要依靠的是勤劳,但一个名门望族的发家,都离不开运气成分、离不开时代的推波助澜。五姓七望的发家,要感谢“两种制度”的助攻,一种是独尊儒术,另一种是察举制。

独尊儒术的制度,是五姓七望的发家根源。东汉时期,汉武帝为了显示汉朝的治国之策区别于秦朝暴政,全面实行独尊儒术的治国理政方针。

与方针相伴的他任命了一大批擅长儒学经术的官僚,俗称文官。长期的政权稳定和内部和平,文官在治国安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位也越来越尊贵。

儒学文官的特点,就是尊师重道,他们最看重师生之情、裙带关系,老师带学生、学生再带学生,门生徒弟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形成一个庞大儒学“联盟”。

这些儒学文官的后代,也因为家学渊源,能够世代为官。最初的儒学文官通过长远发展、世代承袭,逐渐形成大姓豪族,其中发展最好的就是五姓七望。

独尊儒术让五姓七望发家了,而让他们达到辉煌巅峰的,得益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察举制。

察举制是当时朝廷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形式,任何人想要入朝为官,都需要有现任官员的举荐,而现任官员,以五姓七望及其门生为主。因此,举荐权被五姓七望所垄断。

五姓七望充分利用察举制的便利,把自家子弟推荐入朝为官,使得家族的政治积累、财富积累、声望积累都达到了顶峰,成为门阀士族的顶流。

现世和后世的人们,一致认为五姓七望最为高贵,想尽一切办法与之建立联系,其中不乏皇帝和宰相之流的人物。

门第执念

隋唐时期,皇帝和宰相都想融入五姓七望的血脉网,以此来抬高身价。

比如,唐高祖李渊在夺取江山、登基称帝后,为了显示自己出身尊贵,对外宣称自己是陇西李氏的正宗传人。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的八卦心理,成为热议的话题。

热议的人群中,不乏陇西李氏的本家和门生,他们对李渊的说法并不买账,给予了强硬的反驳。即便对方已经是当今皇帝,也不愿他破坏家族的正统血脉传承。

还比如,隋文帝杨坚,对外宣称自己是弘家杨氏的后人,只为了在群臣和百姓心中,自己的身价能高贵一些。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喜欢攀附名门望族?因为在那个阶级分明、重视出身的时代,只有名门望族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朱元璋称帝后,那么在意别人对他出身的态度。

皇帝们为了融入五姓七望,编造着自己的出身。宰相等官员们为了融入,也想出了很多办法,最管用的是结亲。

但是,想法很好,实现起来相当困难。五姓七望对门第的执念,超出对任何事情的重视,他们的子女结亲、联姻,必须得门当户对,不能跨出五姓七望之内。

比如,唐朝宰相薛元超,自己出身关西六大豪族之一的河东薛氏,也算是一方大姓豪门。

他家去五姓七望提亲,就硬生生被拒之门外。

五姓七望的声望高、门第高,达官显贵都难以融入,更别说普通百姓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五姓七望也逐渐走向衰落。

衰败原因

五姓七望的起家和发展,靠的是爆棚的运气和时代的红利;他们的继承和沿袭,靠的是实力的雄厚和当权者的政治需要。其实,在他们垄断人才资源、左右政治走向的时候,已经被当权者妒忌。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一个,他认为五姓七望在官场树大根深,已经威胁到自己的权威,左右着政策的方向。此外,五姓七望还垄断着教育资源和人才选拔,让他身边的可信之人少得可怜。

李世民想要削弱五姓七望的权势,但是所用方法都收效甚微,最后也只能叹息。

唐高宗李治和他媳妇武则天,为了收拾五姓七望,把正的歪的办法都用上了。最狠的一招是,禁止五姓七望的子弟们联姻,这相当于直接将捆绑在一起的大家族,分裂成单独的个体。

狠招一出,五姓七望也傻眼了,本来就靠互相联姻、互相关照,才能保证世代富贵。如今朝廷非要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目的就是削弱整体,分成个体,然后各个击破。

武则天当了皇帝,处于舆论中心的她本来就战战兢兢,害怕权威被挑战,而五姓七望,就是一个“存在即威胁”的群体,她当然不允许他们的势力继续壮大。

因此,武则天通过改革科举制度,规定任何人都要科举选拔等等措施,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下层人士进入了官场,进而实现分散权力的目的。

上面削弱五姓七望势力的办法,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的“杀招”还要看“菊花诗人”黄巢。

黄巢灭族

黄巢对门阀士族的态度,是仇恨。

为什么?年经时候的黄巢,热衷于科举,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实现抱负,但是仅仅因为门阀士族的“沆瀣一气”,让才华横溢但出身低微的他落榜了。

从此,仇恨的种子就埋下了。当黄巢占领长安和洛阳时,处处烧杀抢掠,包括生活在长安和洛阳的五姓七望家族。

为了利用五姓七望的影响力,达到治理百姓的目的,黄巢对他们还算客气,希望他们能够出面带头配合新政权。

哪知,傲慢的五姓七望打心眼里瞧不起穷酸人家出身的黄巢,处处不配合。一怒之下,黄巢把以五姓七望为主的门阀士族,通通进行了“灭门行动”,并且没收了所有财产。

这一举动,直接把五姓七望连根拔起,从此消失在了人世间。

综上所述,五姓七望从东汉起家,至魏晋发展,最后到隋唐巅峰,历经600多年历史,创造了中国门阀士族的实力巅峰。但物极必反,傲慢膨胀的他们最终还是被清算,成为一纸文字存于世间。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关注我,一起了解历史中的那些风云人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中国近代历史中,面临过众多的内外挑战,国家屡次陷入困境。国内的贫弱与外部的列强侵略,使得中国无力应对...
原创 上... 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在近代的繁荣崛起,是因为民国时期将首都迁至南京,这一论述未免太过简单化。实际上,从...
南明最后一位战略大师,差点让明... 随着1644年北京的陷落与满清的入关,大明朝两百余年的历史似乎即将划上句号。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大明王...
原创 泰... 当提到世界历史上最致命的船舶灾难时,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往往无可避免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即使在一百多年...
原创 明...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评选》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且波澜壮阔的朝代之一,历时近三百年,培养出了...
原创 斯...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剧变。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的继任者,在上台后不久便开始了对斯大林时代...
丈夫被大清皇帝打败,她选择入宫... 提起历史上有名的女人,你能想起谁?唐朝的武则天?还是清朝的慈禧太后?或者是有事的时候才想起来的钟无艳...
原创 朱... “朕问你,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面对朱元璋这个威严的提问,蒙古少女王氏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四个字。这...
原创 千... 李克用是唐朝末年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十三太保”中的父亲或义父。他出身于沙陀部...
原创 谁... 他是千古第一战将,力拔山兮气盖世。战死之后,五人争抢其尸,竟传出“分尸之际,马被硬拉回来”的传说。这...
原创 李... 李世民的晚年与多疑 随着李世民年岁渐长,他变得愈加疑心重重。到贞观十三年(639年),即李世民生命...
原创 清... 在许多清宫戏中,我们常常看到皇帝被一群美丽的后妃围绕,仿佛享受着无尽的奢华和宠爱。观众会误以为他掌握...
原创 苏... 提到清朝,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持续了268年。在这漫长的两个多世纪的统治岁...
原创 此... 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谭绍文可谓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从24岁踏上工作岗位,到61岁成为天津市委书记,再到...
网文书单|推荐4本网文,可以当... 编者按:网文江湖,泥沙俱下,我们先行蹚雷。 《绍宋》能在完结4年后,仍被众多读者追捧,就在于该书写出...
原创 秦... 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文明从原始时期延续至今,广袤的土地上积淀了无数珍贵的历史遗产,这些文...
原创 我... 我们深信,只有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而非他国的善意,才能实现真正持久的和平。和平并非天赐,而是建立在强...
原创 日... 话说1868年的东京街头,刚登基的明治天皇正为两件事发愁:一是怎么把武士们的刀剑换成西装革履,二是怎...
原创 长...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因争夺上党地区的控制权,最终在长平一带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争被后人称为...
原创 他... 作为少数民族兴起的政权,元朝时期的统治者对蒙古人和色目人极为器重,而汉人则只能屈身于中下级官职。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