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年仅二十八岁时,便在众多将领中以最年轻的身份打败了黄巢,重夺了长安,立下赫赫战功,成就了第一的荣耀,其军队也成为了最强的力量,令所有将领都对其心生畏惧。——司马光
李克用,字翼圣,原名朱邪,沙陀族神武川新城人。其父李国昌本为沙陀族的首领,归顺了大唐,承担起守卫北部边疆的重任。李国昌将部队安置在代北地区,以期保护大唐的北方边防。此时,唐朝内部权力割据、民变四起,对远在代北的局势无暇顾及,李国昌趁机出兵攻占了代北的重镇云州(今山西大同)。这一举动激怒了唐朝,导致广明元年(880年),唐军亲自出征讨伐李国昌。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国昌大败,带着儿子李克用以及少数亲信兵逃亡至鞑靼。
这场战争让李国昌和李克用深刻认识到了大唐的强大力量,父子俩从此改变了之前摇摆不定的态度,转而坚定地支持和拥护大唐。中和元年(881年),黄巢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往蜀地,并下诏要求各地藩镇自行征兵平叛。身在鞑靼的李国昌和李克用父子立即决定南下,组织旧部回归代地,参与平叛。李国昌很快去世,李克用继承了父亲的重任,并在平叛战争中竭尽全力。李克用所领导的沙陀军,骁勇善战,屡次让黄巢感到极大的压力和恐惧。
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在陈州(今河南周口淮阳县)成功大败黄巢的主力军,顺带救出了被黄巢围困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战后,朱温热情邀请李克用前往汴州(今开封)做客,李克用应邀而去,亲自带领三百名卫兵赴宴。酒席间,李克用情不自禁,饮酒过量后情绪激动,不仅在宴会上当众嘲笑朱温的军略,还揭露了朱温曾是黄巢部将的历史背景。黄巢气得几乎昏厥,于是趁李克用下榻上源驿时,派人纵火袭击他。天降暴雨,火势被扑灭,而李克用的卫兵也拼死保护,最终李克用逃脱,这一事件被称为“上源驿之变”。从此,李克用与朱温结下了深仇,双方的争斗也由此开始。
大顺二年(891年),唐昭宗任命李克用为河东(今山西)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陇西郡王。李克用不负重托,迅速平定了河东的叛乱和地方藩镇,积极参与朝廷的平叛任务,多次出兵帮助朝廷平定动乱。唐昭宗评价李克用:“克用有兴复大功。”并于乾宁二年(895年)授予他“忠正平难功臣”称号,晋升为晋王。
天复四年(904年),朱温威逼唐昭宗和百官迁都洛阳,不久后更毒死了唐昭宗。李克用得知消息后,立即在河东地区整军备战,誓言要为唐朝复仇,击杀朱温。然而,由于朱温已掌控中原并控制了朝廷,李克用虽位于偏远的河东,但仍难以与朱温抗衡。更糟糕的是,朱温联合了幽州(河北)的刘仁恭、凤翔(陕北)的李茂贞以及北方的契丹部族,形成了对李克用的合围之势。
公元907年,李克用因重病无法处理军政事务,朱温趁机发动政变,自立为帝,建立后梁。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因病去世,享年53岁。
李克用临终时将三箭交给长子李存勖,第一箭用来讨伐刘仁恭,第二箭用来惩治契丹,第三箭用来灭掉朱温,寄托他一生的心愿。李存勖继承父志,先后剿灭了刘守光(刘仁恭之子)和李茂贞,并在幽州城外斩杀了六万契丹骑兵。公元923年,李存勖攻破汴州,灭后梁,重新恢复了大唐的荣耀,建立了后唐。后人称之为光复大唐社稷,实际上也被视为大唐的延续与荣耀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