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文化不高会以为是夸赞
迪丽瓦拉
2025-09-06 19:33:10
0

双星闪耀:杜甫与李白的相遇、离别与永恒诗魂

一、京华相逢:两个灵魂的碰撞

天宝三载(744 年)的长安城,虽已过开元盛世的巅峰,却仍弥漫着繁华与虚妄的气息。大明宫的飞檐斗拱间,李林甫的权谋之网正悄然编织;平康坊的酒肆里,胡旋舞娘的彩袖拂过诗人们微醺的眼眉。就在这一年,三十三岁的杜甫,带着 “致君尧舜上” 的理想,从洛阳来到长安;而四十四岁的李白,刚经历了 “赐金放还” 的失意,正以 “天子呼来不上船” 的姿态醉卧长安市。

杜甫初见李白时,后者已是名动天下的 “诗仙”,其《蜀道难》《将进酒》等佳作早已传遍街巷。而杜甫此时虽已写下 “会当凌绝顶” 的少年意气,却尚未在诗坛崭露头角。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白初见杜甫,见其 “裘马清狂,眉宇间有沉郁之气”,便大笑道:“此子当为苍生代言!” 杜甫则望着眼前这位 “天子门前走马” 的狂傲诗人,心中涌起莫名的亲近 —— 那是一种对自由灵魂的向往,亦是对真正知己的惺惺相惜。

两人结伴同游梁宋(今河南商丘一带),在芒砀山的暮色中纵马,于汴水之畔击节而歌。这段时光被杜甫写入《遣怀》:“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他们登临平台,凭吊战国遗迹;夜宿荒村,醉卧于老树之下。李白的 “痛饮狂歌空度日” 与杜甫的 “致君尧舜上” 看似矛盾,却在对世俗礼教的反叛中达成了精神共鸣。正如闻一多所言:“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事。”

二、歧路分镳:理想主义者的不同归途

天宝四载(745 年),齐鲁大地的秋光中,杜甫与李白迎来了最后一次相聚。此时的李白,已彻底醉心于求仙问道,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写下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的奇幻想象;而杜甫却在泰山之巅写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目光始终凝视着人间烟火。

“赐金放还” 对李白而言,既是仕途的终结,更是精神的解放。他曾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宣称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却在翰林院看清了皇权的虚伪 —— 玄宗需要的不过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应制诗人,而非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的治世能臣。于是他转身走向山水,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喊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生命的热忱注入 “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壮阔想象。

与李白的洒脱不同,杜甫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天宝六载(747 年),他参加了那场臭名昭著的 “野无遗贤” 科举考试 —— 李林甫为粉饰太平,竟让所有考生落选。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悲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但他仍不愿放弃,转而干谒权贵,写下 “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的恳切诗句,却只换来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的屈辱。

三、长安乱局:一个时代的破溃与诗人的觉醒

天宝十一载(752 年),当杜甫在长安街头目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时,李白已在流放夜郎的途中写下 “千里江陵一日还”。盛世的泡沫正在破裂,而杜甫的诗笔,即将戳破这层华丽的帷幕。

那场所谓的 “求贤” 考试,不过是李林甫巩固权位的闹剧。据《资治通鉴》记载,时任集贤院学士的陈留才子张彖曾叹曰:“野无遗贤,李林甫乃遗贤耶?” 杜甫的落选,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盛唐由盛转衰的预兆 —— 当寒门士子上升通道被堵死,当 “致君尧舜” 的理想沦为权臣的玩物,这个帝国的根基已开始动摇。

天宝十四载(755 年),杜甫从长安赴奉先探亲,却传来 “幼子饿卒” 的噩耗。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泣血写道:“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这个曾经坚信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的青年,终于在现实的碾压下,将个人痛苦升华为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泪热” 的家国情怀。此时的李白,正在当涂病榻上绝笔《临终歌》,而杜甫即将带着 “朱门酒肉臭” 的悲愤,走进战火纷飞的乱世。

四、乱世诗圣:在烽烟中记录历史的良心

安史之乱的爆发,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盛唐的幻梦。潼关失守、长安沦陷,玄宗西逃蜀地,太子灵武自立 —— 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李白因参与永王东巡而流放夜郎,杜甫却以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的狼狈,完成了从诗人到 “诗圣” 的蜕变。

至德二载(757 年),杜甫被叛军押至长安,目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惨状,写下《春望》《哀江头》等泣血之作。当他冒险逃出长安,投奔肃宗时,沿途所见是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兵车行》)的征夫惨状,是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的人间悲剧。这些被称作 “诗史” 的作品,不再是个人情怀的抒发,而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的集体记忆。

乾元二年(759 年),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成都尹崔光远部将花敬定平叛后纵兵劫掠,甚至僭用天子礼乐。杜甫在《赠花卿》中写道:“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表面极写音乐之美,实则以 “天上有” 暗指礼制崩坏 —— 在儒家思想中,乐舞等级是皇权的象征,花敬定的 “僭越”,正是藩镇割据的前兆。末句 “人间能得几回闻”,看似赞叹,实为痛心疾首的反讽,如黄生《杜诗说》所言:“不必直斥其非,而刺意自见。”

五、双星陨落:诗坛双璧的终极归宿

大历五年(770 年),五十八岁的杜甫在潭州往岳阳的舟中病逝。他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仍在倾诉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的忧思。而十年前,李白已在当涂醉卧,捞月而逝 —— 这个浪漫的传说,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他 “人生得意须尽欢” 的一生。

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的天真,到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的超脱,李白的月亮始终高悬在盛唐的夜空。他的诗是 “痛饮狂歌” 的解放宣言,是对一切世俗规训的蔑视。当杜甫在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中细数人间苦难时,李白的月光早已照亮了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最自由的角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犀利,“安得广厦千万间” 的呐喊,杜甫的诗笔始终紧贴着苦难的大地。他不是没有过 “会当凌绝顶” 的少年意气,只是当理想破灭,他选择成为 “穷年忧黎元” 的殉道者。正如冯至在《杜甫传》中所言:“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那座在风雨中飘摇的茅屋,早已成为中国文人 “兼济天下” 精神的象征。

六、跨越时空的对话:李杜诗篇万口传

当我们重读李杜诗篇,看到的不仅是两位诗人的人生轨迹,更是盛唐气象的一体两面 —— 李白是盛唐的浪漫 Projection(投射),杜甫是盛唐的现实 Reflection(反射)。前者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 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侠客梦,后者以 “致君尧舜上” 构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坐标系。

在当代,李白与杜甫的相遇从未停止:在《长安三万里》的光影中,在中小学课本的字里行间,在每一个为理想挣扎、为现实痛哭的灵魂深处。他们的诗,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 失意时,我们读 “长风破浪会有时”;困顿时,我们诵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对相差十一岁的忘年交,用各自的生命轨迹,共同书写了中华文明中最璀璨的诗篇。

当历史的烽烟散尽,洛阳的牡丹依旧盛开,长安的月光依然皎洁。在某个春日的清晨,我们仿佛仍能听见汴水之畔的吟啸 —— 那是李白的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也是杜甫的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们早已超越了个体的存在,成为中华文明中 “儒道互补” 的精神符号,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照亮着一代又一代追寻理想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解放战争中,为革命事业牺牲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不少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 在红军时期,最年轻的红军战将寻淮...
原创 美... 为什么美国能够击垮前苏联,但却难以战胜中国? 在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在其实力的巅峰期,军事力量一...
原创 中... 在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生老病死是无法逃避的命运。在我国古代,由于频繁的战乱和饥荒,许多人未能安享晚年...
原创 宋... 1949年6月,三野的23军军长陶勇率部参与了解放上海的战役,战后返回杭州驻防。当时,中央军委已决定...
原创 贵... 1903年4月,日本建筑学者伊东忠太在访问贵州安平县时,偶然发现安顺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他对此产生...
原创 欧...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段已经尘封的历史,时间回到几代之前。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是泰国的查克拉邦瑟王子,他出...
刘黑闼到底有多厉害,他杀了哪些... 这么说吧,巅峰时期的刘黑闼,也只有李世民能打败他,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唐将都不是刘黑闼的对手。 李神通...
原创 苏... 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大清洗”是苏联历史中一段非常黑暗且充满悲剧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成千上万的无辜民众...
原创 你... 慈禧太后,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在那个女人地位低微的封建社会里,慈禧凭借非凡的智慧与手腕,巧妙地一步...
原创 中... 虽然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那些曾经伤害过中国的国家,却并未真正向中国道歉和赔偿。更有...
原创 清...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一前一后离世,隆裕皇后肩上压得沉重的两座大山终于崩塌,41岁的她不...
原创 俄... 中国近代历史中,面临过众多的内外挑战,国家屡次陷入困境。国内的贫弱与外部的列强侵略,使得中国无力应对...
原创 上... 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在近代的繁荣崛起,是因为民国时期将首都迁至南京,这一论述未免太过简单化。实际上,从...
南明最后一位战略大师,差点让明... 随着1644年北京的陷落与满清的入关,大明朝两百余年的历史似乎即将划上句号。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大明王...
原创 泰... 当提到世界历史上最致命的船舶灾难时,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往往无可避免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即使在一百多年...
原创 明...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评选》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且波澜壮阔的朝代之一,历时近三百年,培养出了...
原创 斯...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剧变。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的继任者,在上台后不久便开始了对斯大林时代...
丈夫被大清皇帝打败,她选择入宫... 提起历史上有名的女人,你能想起谁?唐朝的武则天?还是清朝的慈禧太后?或者是有事的时候才想起来的钟无艳...
原创 朱... “朕问你,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面对朱元璋这个威严的提问,蒙古少女王氏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四个字。这...
原创 千... 李克用是唐朝末年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十三太保”中的父亲或义父。他出身于沙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