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段已经尘封的历史,时间回到几代之前。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是泰国的查克拉邦瑟王子,他出生于1883年,是当时的泰国国王拉玛五世的第40个(或许是第43个)孩子(拉五的孩子太多了,活下来的就有70多个)。查克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同凡响,他的生母是拉五的丽仁王后,和拉五后来的六世、七世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算是家庭关系复杂,但他却在这些孩子中被认为是最宠爱的一个。幸运的是,虽然家族关系复杂,但查克并未继承家族中可能存在的遗传病,这可算是他的幸运之一。
从小便倍受宠爱,查克在学生时代便远赴欧洲游学,并代表父王出席了多个重要的欧洲社交场合,例如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的葬礼、德国皇储威廉的婚礼、以及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等。1898年,他还前往了俄国圣彼得堡的军官学校,尽管同学们都比他年长,看上去像能当他父亲的模样,但查克却和当时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经常被邀请参加一些高端的宫廷聚会和慈善活动。
1905年,一次慈善舞会让卡特琳娜·德尼茨基正式走入了查克的视线。卡特琳娜出生于1886年,拥有一定的贵族血统,虽然家境优渥,但家庭关系较为复杂,她共有11个兄弟姐妹。那时她的父母早已去世,和同胞哥哥伊万一起从基辅前往圣彼得堡投靠她的教母,并在一所医学护理学校就读。教母身份显然不简单,否则卡特琳娜也不可能成为当时社交圈中备受瞩目的新星。
据说,查克第一次见到卡特琳娜便深深为之吸引,随即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某些资料显示,卡特琳娜答应了这个外表并不突出、来自泰国的王子的追求,不过或许她并没有将这段感情视为太过重要。当时正值日俄战争,卡特琳娜已决定毕业后立即前往前线支援,可能一去不复返,何况战争期间,她对“爱与不爱”似乎并不那么执着。
期间,查克给卡特琳娜写了许多情书,最终,卡特琳娜顺利从前线回来了,并因战功获得了三枚勋章,其中包括极为珍贵的圣乔治十字勋章,在日俄战争期间,这一荣誉仅授予了四名女性。查克见她平安归来,激动之下向卡特琳娜求婚,而卡特琳娜则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按照东正教仪式结婚;第二,查克必须承诺,只能有她一个妻子。对于这些要求,查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然而,东正教婚礼并不容易举行,俄国的神父拒绝为一位佛教徒举行婚礼。于是,他们辗转前往君士坦丁堡,才找到了一位相对开明的神父为他们主持了婚礼。然而,泰国方面的反应就没有那么宽容了。查克在给自己大舅子的信中提到,如果让父母知道他以泰国王子的身份在教堂举行婚礼,恐怕会引起一场不小的丑闻。于是,当查克单独回国向父母解释时,拉五国王坚决反对,他虽然没有否认查克的婚姻,但也明确表示,查克的王位继承权因此被取消。
卡特琳娜一度被隔离在新加坡待了十几天,随后才得以入境泰国,但在初期甚至无法进入王宫。直到两年后,王室的态度才逐渐软化,不仅恢复了查克的继承权,还给予了卡特琳娜王妃的头衔——尽管泰国的头衔体系较为复杂。
1908年,卡特琳娜为查克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孩子——朱拉。拉五看到孩子时欣喜若狂,认为他完全继承了泰国血统,王室对这对夫妻的态度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软化。随着拉五的去世,查克的哥哥拉六即位,但他没有子嗣,这使得查克继承王位的机会看似增加,但最终并没有发生。
不过,查克在拉六的统治时期,仍然在王室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卡特琳娜却渐渐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经历了两次流产后,她决定暂时离开泰国,独自前往中国、日本、加拿大等地散心。而此时的查克,似乎已经不再忠于对卡特琳娜的承诺,他悄悄与15岁的侄女查瓦利特有了情感纠葛——这个女孩是查克异母兄弟的庶女。
当卡特琳娜回到泰国后,她震惊地发现这一切。查克却以一句经典的渣男语录回应:“我最爱的人是你,但我想再娶一个。”经过长达七年的拉锯战,卡特琳娜终于决定与查克离婚。离婚后,她被迫离开泰国,但因为作为外国人的身份,卡特琳娜自然无法获得儿子的抚养权,也很难再见到他一面。
1919年,卡特琳娜正式与查克离婚,并独自前往上海投靠她的哥哥——担任中东铁路公司董事的伊万。查克则希望将侄女娶进门,但由于王室的原因,未能如愿,两人仅能保持同居关系。第二年,查克因肺炎去世,年仅37岁。卡特琳娜参加了他的葬礼,这也许是她与查克最后一次见面。
查克的去世对卡特琳娜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拉六随即大力支持她,给了她相当的遗产,也使得她和儿子的关系不再受到过多阻碍。她在上海迎来了第二段婚姻,与美国工程师哈里·斯通结婚。尽管这段婚姻并不美满,但卡特琳娜依然在上海帮助俄国侨民,并与哈里一起生活。后来,她决定搬到巴黎,不仅方便见儿子,还能与从俄国逃出来的亲戚们相聚。
至于她的儿子朱拉,他在英国度过了学生时代,先后在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并最终获得硕士学位。从外貌和智慧上看,朱拉继承了母亲的优秀基因。在1935年,拉玛七世退位后,关于王位继承的争议让朱拉一度被看作有可能接手。然而,由于其混血身份和年纪较轻,最终并未成为继承人。拉八即位后,朱拉便远离了王室,成为了一名自由作家,出版了多本书籍,并活跃在慈善事业中。
朱拉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平凡,他与英国女性伊丽莎白·亨特结婚,并育有一女娜丽莎。尽管朱拉与妻子曾约定不生孩子,但伊丽莎白在婚后的18年意外怀孕并生下了独生女娜丽莎。娜丽莎继承了母亲的姓氏,并成为一位作家,同时还经营着酒店。
卡特琳娜与朱拉最终很少有机会见面,她在1960年去世,享年74岁。朱拉则在1963年因食管癌去世,享年55岁。
这段历史故事给我们带来几个深刻的教训:首先,男人的言辞往往不可全信;其次,不要轻易陷入感情的漩涡;最后,近亲结婚的风险不可忽视,新基因的加入才有助于后代的健康和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