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远山
编辑|顾远山
智人是早期人类的代表。科学家们长期认为,人类的进化起源于非洲,直到约150万年前才离开这个大陆,首先迁徙至亚洲和欧洲的物种是直立人。著名的直立人化石包括爪哇人和北京人。
然而,最近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工作的科学家们,开始挑战这一传统理论。根据新的发现,可以推测,直立人可能至少经过或绕过了印度次大陆,尤其是考虑到它的进化显然发生在非洲,并且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也有直立人的骨骼化石被发现。
在格鲁吉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分别发现的170万、180万和19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表明直立人很可能在200万年前便已经迁移至亚洲,并很快在整个大陆扩展开来。此外,还有证据表明,甚至在直立人之前,可能就有更为原始的古人类在亚洲地区开始进化。
通过对30个民族的DNA样本进行分析,科学家推测,第一批来到印度的现代人类来自非洲,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并呈现多样化。尽管目前缺乏化石证据,相关工具的发现似乎指向了20万到4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就有人类的足迹,并且这些人类很可能与早期的古人类物种有所关联。
索安人是印度次大陆西瓦利克山脉地区一种旧石器时代下部的考古学文化。它与阿切利安文化大致同期,最早以巴基斯坦的索安山谷为命名地。
在索安山谷及周边区域,包括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西瓦里克地区,都发现了多处遗址。这些遗址的历史可追溯至50万至12.5万年前,主要的遗址包括阿迪亚拉、炯达拉、卡拉萨等。特别是在这些地方,石器和工具的类型显示出,它们代表了阿舍利时期至莫斯特时期的逐步演变。
在喜马偕尔邦的肖特拉,考古学家发现了手斧、劈刀以及一些已知的大约200万年历史的工具,而在索安河峡谷地区,还暴露出包含1400万年前羚羊、犀牛、鳄鱼、长颈鹿和其他哺乳动物化石的岩石层。这些化石的发现,表明那个时代的生态环境异常丰富,并且为研究早期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根据考古发现,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某些遗址,证明了在远古时代,人类已经在这些地区繁衍生息。尤其是在这些地方,出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并且一些人类生活的证据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约5万年前。
印度最早的现代人类证据出现在安得拉邦的杰瓦拉普兰,距今大约7万年。这些在杰瓦拉普兰发现的石器,尤其是在多巴火山超级爆发之前的7.5万年前,或许就是现代人类所制造的,但这一点至今仍存有争议。
根据PBS的报道,第一次迁徙离开非洲的现代人类大约出现在7万年前。那时,迁徙的群体逐步沿着印度的海岸线推进。由于当时的海平面较低,约比现在低200英尺,迁徙的路线通过已经沉没的陆桥成为可能。遗传学家通过DNA标记,识别出这些早期移民的后代,其中包括现代印度喀拉拉邦海岸的卡拉尔部落以及北至巴基斯坦海岸的部落。
这些部落至今仍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他们实行内婚制,外形特征独特,不属于印度教的种姓体系。许多部落依旧使用着与印度北部和南部主流语言截然不同的语言,延续着与其他族群差异显著的文化传统。
这段历史表明,在过去的旧石器时代,印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狩猎与采集阶段。这个阶段在时间上和文化特征上与欧洲及东亚的旧石器时代相当。大约在8千到1万年前,随着农业的兴起,一些地区开始逐步发展定居的农业社区。
到了公元前5万年,印度开始出现使用有组织的劳动力进行大规模工具生产的情况,并且完善的沟通网络开始运作,这也为更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
在今巴基斯坦的信德省与俾路支省的山脚下,考古学家发现了驯化动物、农业、永久性定居点以及轮式陶器等证据,证明这些地区的早期居民在公元前6000年已经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
随着气候的变暖,游牧民族开始在越来越大的定居点扎根,这些定居点逐渐发展成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到约1万年前,气候条件的改变使得这些文明迅速繁荣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些城市化社会。
这些证据表明,印度在史前时代已经建立起相当复杂的社会结构。尤其是在印度河流域,考古遗址如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遗址的出土,显示出古代印度文明的繁荣,它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兰以及埃及等文明有着紧密的文化联系,并且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这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