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功臣们总是面临“成则易,守则难”的挑战,特别是在面对君主的猜疑时,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飞鸟尽,良弓藏”的悲惨结局。与此同时,君主往往为了确保皇位的稳固,暗示这些功臣应该在适当时刻功成身退,保全彼此的君臣之情。
在明朝初期,正好有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臣子。他陪同皇帝朱元璋狩猎时,敏锐地察觉到朱元璋对他们这些功臣的疑虑。凭借着一个小小的举动,这位臣子消除了朱元璋的猜忌,最终安享晚年,得以富贵长寿。这个人就是陪伴朱元璋一起创业建国的大将汤和。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打猎始终是皇室贵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打猎不仅能够让皇帝放松身心,更是展现皇家威严、彰显皇室气派的重要仪式。古代的君主多为文武双全,乐于和亲近的臣子一同狩猎,朱元璋作为一位从草莽中崛起的开国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在某次秋猎活动中,朱元璋特意邀请了几位有显赫功绩的武将同行。能陪伴天子出猎,堪称无上荣誉,所有武将都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参与其中。正当众人兴致高昂之时,大家突然在山林间看到一只矫健的黑熊掠过。那黑熊身形灵活,毛发乌黑亮丽,看到这一幕,朱元璋心生喜悦,随即带领众臣开始追逐猎捕。
然而,这只黑熊极为机警,灵活的身影在树木丛中快速穿梭,朱元璋几次搭弓射箭都未能命中,顿时感到有些焦虑。就在此时,朱元璋转身对身边的臣子们说道:“你们都是随我打天下的功臣,是朕的左右臂膀。这次猎熊如同猎天下,你们也得帮朕一把。若是其中有谁能猎得这只熊,朕定重重赏赐。”
打猎本是随侍皇帝而已,众臣之前不敢表现得过于积极。听到朱元璋此番话后,大家纷纷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上前,以期能在朱元璋面前获得一份厚赏。
然而,在这种氛围下,有一位臣子却始终跟在朱元璋身后,并未参与猎熊。这位臣子便是与朱元璋关系非凡、同为开国功臣的汤和。见汤和如此举动,朱元璋不禁好奇,便问道:“爱卿为何不与众人一同去猎熊呢?”
汤和听到朱元璋的询问,骑在马上轻轻摇头,答道:“陛下,臣年事已高,无法与这些年轻人争斗。只求陛下能让我安静待着,亦无妨。”
朱元璋没有直接反驳汤和的答复,只是深邃地看了他一眼,便转身继续观看其他臣子的狩猎。而汤和则表面镇定,心中却暗自松了口气。
当秋猎结束后,汤和回到府中时,下属们不禁提出疑问:“大人今天为何不参与猎熊?别人或许无所谓,然而大人与陛下关系非凡,这样的举动是否失了面子?”
汤和听到下属的问话,只能无奈叹息:“自古君王无情,自从朱元璋登基,我们的兄弟情谊就已经被一层‘君臣’之锁所束缚了。”
与其他与朱元璋关系较深的功臣不同,汤和和朱元璋的关系尤为特殊。他们不仅是童年玩伴,朱元璋曾经在贫困时受到汤和的帮助。正因为如此,二人关系亲近非常。那时,汤和带着一些兄弟跟随郭子兴逐渐崭露头角。有一次,他得知朱元璋生活艰难,便写信邀请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麾下,可以说汤和是朱元璋登上高位的引路人。
然而,汤和并未因此对朱元璋心生优越感。即便朱元璋日后飞黄腾达,汤和也从未提过当年的恩情。朱元璋登基后封汤和为侯爵,也正是为了感念他当年的提携与多年征战中的辛劳。
然而,当兄弟关系转变为君臣关系后,许多事情便不再能仅凭感情来衡量,汤和早已意识到这一点。
“陛下让我们一起猎熊,其实并非单纯的娱乐。”汤和感慨道。
下属不解,汤和便解释道:“今天的猎熊,表面上看似君臣间的娱乐活动,但其实朱元璋是在试探我们。如果把‘熊’字拆解来看,就会发现它是‘能’字和四个点的组合。‘能’代表有才能的人,而四个点象征‘怨、贪、恨、愤’等情绪。朱元璋的意思是想看看我们这些功臣是否表面上有功,心中却暗藏不满和怨恨。”
不幸的是,几位兴致勃勃上前猎熊的臣子并未领会朱元璋的深意,只有汤和在第一时间看穿了朱元璋的用意,于是便以年迈为由推脱。而朱元璋也明白了汤和的心思,便不再追究其不参与狩猎的事,因为他已经从汤和的举动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事实证明,汤和这一小小的举动确实挽救了自己的前途。猎熊事件后不久,汤和上奏请求朱元璋允许他告老还乡,朱元璋欣然同意,还赐予他丰厚的金银。而当初为朱元璋兴致勃勃猎熊的几位臣子,后来纷纷遭遇贬职、处罚,只有汤和成功保全了自己。
汤和的主动退隐保全了自己的家族和性命,也保全了他与朱元璋之间儿时的深厚情谊。即便在汤和告老还乡后,朱元璋依然多次派人探望他,直至汤和因中风去世时,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二位老朋友的手紧紧相握,泪眼相对,这一幕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