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师为何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惨烈了
迪丽瓦拉
2025-09-07 03:02:42
0

在战国末期,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叫作“完璧归赵”。

讲的是,赵国上卿蔺相如与秦王秦昭襄王的故事。

从那个故事中我们得知,蔺相如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口才,两次粉碎了秦国的阴谋,为赵国赢得了尊严。

但课本上并没有讲接下来的故事,要知道秦国向来是虎狼之师,面对赵国蔺相如的羞辱,岂能善罢甘休?

另外,在“完璧归赵”的文章中,老师也没有讲后续的故事。那么,完璧归赵后又发生什么事了?为何说,赵国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蔺相如“完璧归赵”

和氏璧,原本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绝世美玉,后历经曲折流入赵国,成为赵国的镇国之宝。

那块玉璧不仅价值连城,更被视为国家尊严的象征。

当时秦国日益强大,秦王嬴稷(秦昭襄王)得知赵国拥有此宝后,便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那个提议表面上看似平等交易,实则暗藏玄机。

面对秦国的要求,赵国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秦国军力强盛,若断然拒绝,可能立即招致战争;但若答应交换,又担心秦国言而无信,最终既失去玉璧又得不到城池。

在群臣束手无策之际,大臣蔺相如主动请缨出使秦国,并立下誓言:“若秦国真将城池划给赵国,我便留下玉璧;若秦国不守信用,我定当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秦王在章台宫接见他。

当蔺相如献上和氏璧后,秦王欣喜若狂,只顾与妃嫔侍从传看把玩,绝口不提割让城池之事。

蔺相如看出秦王毫无诚意,便假称玉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

待取回玉璧后,他怒发冲冠,痛斥秦王失信,并威胁若强行夺璧,就将玉璧与自己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被其气势所慑,只得假意答应割城。

在割让城池的时候,秦昭襄王心不在焉,只是随便选了十五座城。

蔺相如心想:这个秦王肯定没打算割让城池,我还是把和氏璧送回去吧,大不了死在秦国。

蔺相如对秦王说:“和氏璧的转让是很严肃的事,请您沐浴斋戒五天,五天之后我再把和氏璧给您。”

秦昭襄王没办法,只好等了五天,然而蔺相如早就让人将和氏璧送回去了。

等到第五天的时候,秦王找蔺相如索要和氏璧,蔺相如自然是拿不出来,但是蔺相如也有话说。

蔺相如指责秦王:“你们秦国不守信用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每位国君都不讲信用,真的很难让人相信。”

接着,蔺相如告诉秦王,他已经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要是他还想要,就赶紧割让城池,待赵国收到城池后,自然恭敬地将和氏璧送回来。

要是不想割城池,那就永远也得不到。秦昭襄王听后勃然大怒。当下就要斩杀蔺相如,最后在群臣的劝说下,秦昭襄王才放了蔺相如。

要说到,秦昭襄王为何非要一块和氏璧呢?

其实,要和氏璧是真,也不完全是,他向赵国要和氏璧,不过是想试探一下赵国的实力,看他敢不敢与秦国为敌,有没有能臣为赵国坐镇。

秦赵两国“渑池会盟”

蔺相如完璧回赵后,秦昭襄王一时气不过,于是派兵攻打赵国。结果虽然攻下了赵国两座城池,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秦昭襄王眼看一时难以拿下赵国,直到再继续下去,必定两败俱伤,于是在谋臣的出谋划策下,又给赵王挖了个坑。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以要与赵国和谈为基础,邀请赵王一起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进行商议。

赵惠文王因畏惧秦国,起初不愿赴会,但在廉颇和蔺相如的建议下,决定前往,并由蔺相如陪同。

会盟期间,秦王试图在外交上压制赵国,先要求赵王弹瑟,并让史官记录“秦王令赵王鼓瑟”,以显示赵国的臣服姿态。

蔺相如见状,立即以牙还牙,逼迫秦王击缶(一种瓦罐乐器),并令赵国史官记下“秦王为赵王击缶”,成功维护了赵国的平等地位。

随后,秦国大臣又提出要赵国割让十五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则针锋相对,要求秦国以咸阳回赠,使秦国的外交攻势未能得逞。

最终,由于赵国在边境部署重兵,秦国不敢轻举妄动,双方暂时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了军事对峙。

渑池会盟,与完璧归赵一样,展现了蔺相如的外交智慧与勇气,但也为后来的秦赵关系埋下隐患。

秦国在稳住赵国后,得以全力攻楚,并在数年后再次对赵国发动战争,最终导致长平之战的爆发。

秦国的报复

自那两件事之后,秦国知道,有蔺相如的智谋与廉颇的勇武守护,赵国宛如铜墙铁壁,秦国纵有雄兵百万,也难以撼动分毫。

于是暂时停止了对赵国的谋划。

然而,秦昭襄王却是个生命力极为顽强之人。

赵惠文王驾崩之时,他尚且安好;蔺相如身染重病、生命垂危之际,他依旧精神矍铄。而秦国的野心一直都在,在等着一个合适的时机。

当秦昭襄王得知蔺相如病危后,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狠辣。

他深知,赵国的防线虽坚固,但若失去了蔺相如的智谋支撑,或许会有可乘之机。

于是,他果断下令,命白起率军出征赵国。赵国与秦国的军队在长平对峙,一场关乎赵国命运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此战,秦国是进攻方,赵国处于防守态势。

当时主帅是廉颇老将军,廉颇深知赵国此时的实力难以与秦国正面抗衡,于是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防守之中。

他精心布阵,加固营垒,严守关隘,使得秦国的进攻屡屡受挫。

白起率领的秦军虽骁勇善战,但在廉颇的严密防守下,三年间竟毫无进展,始终无法突破赵国的防线。

若廉颇能一直坚守下去,秦国最终定会因久攻不下而退兵。

后来,秦王实在等得有些焦躁,于是开始使用反间计,派人暗中潜入赵国,四处散布谣言,声称秦国最畏惧的并非廉颇,而是赵括。

赵王本就优柔寡断,听到那些谣言后,竟信以为真。他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决定将一直坚守在长平的廉颇换下,改用赵括为主帅。

甚至赵王还曾专门去询问过病榻上的蔺相如,蔺相如虽已病入膏肓,但他仍竭力劝谏,直言不可换将。

赵括的父亲赵奢虽是名将,但赵括从未真正上过战场,仅靠读兵书是难以应对如此复杂的战局的。

但是,面对气息奄奄的蔺相如,或许一心求胜的赵王未能听从蔺相如的忠告,一意孤行地将赵括推上了主帅的位置。

赵括上任后,便按照兵书上的阵法排兵布阵,却不知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兵书上的理论并不能完全照搬。

他的轻敌与冒进,给了白起可乘之机。白起趁机发动突袭,赵军瞬间陷入混乱。赵括虽试图挽回败局,但为时已晚。

最终,赵军四十多万主力部队在长平被白起全歼,赵国的精锐力量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沦为二流国家,与最弱的韩国相差无几。若非秦昭襄王有意阻止,白起或许早已将赵国吞并。

长平之战的惨败,让赵国朝野上下一片哀嚎,百姓们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蔺相如在病榻之上得知长平之战的结果后,心中悲愤交加。他一生为赵国殚精竭虑,却眼睁睁看着赵国陷入如此困境。

气火攻心之下,他的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在自己家中悄然离世。一代名臣,带着无尽的遗憾与悲愤,离开了那个世界。

读者们,关于“完璧归赵事后的故事”,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雍正王朝中:河南的巡抚田文镜,... 导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中央集权、皇权向中央延伸、乃至皇权对地方各级政府官员的控...
原创 八...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战败,退隐江湖,其部队被蒋介石收编。收编后的部队中,有一支被改编为26...
原创 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一次不可避免的冲突,几乎将整个世界拖入无尽的深渊。根据不完全统计,...
原创 宋... 1993年,纽约的寒冬让86岁的宋希濂在病榻上感受到刺骨的寒意,窗外飞舞的风雪勾起了他五十年前在怒江...
原创 陈... 有一次,陈再道特意去找杨得志,向他求证一件事。杨得志听后直接回答:“这是真的。”陈再道听完后,心里久...
原创 彭...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之前,甚至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没人能预料到会发生什么。连毛主席和彭老总自己都...
原创 清... 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战争始终伴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动荡与变革。从冷兵器的刀枪剑戟,到如今的热兵器、现代...
原创 东... 1948年3月,随着东北部队成立了5纵、11纵和12纵,野战纵队的数量已经增至12支。此时,各纵队的...
清朝这位高官的楷书,真的好漂亮... 前面小编发了一幅款署为嘉庆皇帝的行楷书作品题恽寿平十万图册,有书友留言说看着像是黄钺的书风,可能是黄...
原创 “... 在清代官场生态中,"师爷"这一特殊群体始终笼罩着神秘色彩。作为官员私人聘请的幕僚,他们既非朝廷命官,...
隋唐十八条好汉:四个真实存在四... 隋唐时期有十八条出名的好汉,其中真实存在的是第十四位使铁枪的大将来护儿、第十六位拿双锏的大将秦琼、第...
原创 非...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肥沃的土地与饥饿的民众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禁让人发问:非洲人连饭都吃不饱,为何还...
原创 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进行过一项广泛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6.1%的俄罗斯人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
在隋唐演义中,李元霸怕罗成是真... 李元霸,原名李玄霸,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第三子。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是真龙天子,自己儿子们也都不是省油...
原创 清...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这句诗般的描述道出了自然界的奇迹。最近,火热的电视剧《...
甘肃“问秦”二十年 探源秦人从... 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 5月18日,作为甘肃省 5.18国际博物馆日压轴展览,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
原创 被...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我军成功俘虏了许多国民党军官。然而,蒋介石在青岛召开的军事检讨会议上,却提出一...
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馆:彰显英雄... 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馆开馆以来,不断丰富展览内容、持续提升展馆文化氛围,成为珲春市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外地...
特刊丨走近瓦窑堡:转折关头,谁... 走近瓦窑堡:转折关头,谁主沉浮 ■解放军报记者 赵倩 瓦窑堡革命旧址。常浩浩 摄 视频:《用云端...
李元吉的老婆为什么愿意嫁给李世... 曾经的权力争斗有多残酷?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哥哥和弟弟都被他一举拿下,写下了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