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殿英炸开慈禧陵墓后,为何急着扒她裤子?原因:太值钱了!
迪丽瓦拉
2025-09-07 04:34:18
0

1928年,河北省遵化市发生了一件震动社会的大事——清东陵遭到盗掘。这个事件由大军阀孙殿英所引发,他不仅带领手下将清东陵破坏得不成样子,还将墓中珍贵的文物一抢而空,甚至连慈禧太后的内衣也没能幸免。这次盗墓行动,不仅令无数文物失踪,也让后人一直未能找到这些珍贵的遗物。

那么,孙殿英为何连一条内衣都不肯放过呢?这一切都要追溯到1949年。当时,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宋美龄急忙离开大陆,携带了一件神秘的物品——一颗罕见的夜明珠。这颗珠子不仅价值不菲,还背负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其来源竟然与慈禧太后的陵墓息息相关。夜明珠的流转,揭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并将我们带回了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和道德沦丧的特殊年代,这段历史的开端就要从孙殿英说起。

到了1947年,曾风光无限的军阀孙殿英已沦为阶下囚,身心疲惫地在战犯收容所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昔日的威风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鸦片带来的昏沉神志以及日益衰弱的身体。每当夜深人静,孙殿英便从噩梦中惊醒,口中不断自语:“对不起……对不起……”在他临终时,孙殿英终于向身边人倾诉,透露出自己一生中最悔恼的事情——就是盗掘慈禧的陵墓。他深感那次盗墓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如同烙印般无法抹去,每夜都梦见慈禧太后那可怕的面容,仿佛她在追讨他犯下的罪行。

让我们将时间回到1928年的初夏。孙殿英带领军队以“军事演习”为名,将清东陵周边严密封锁。此时的他已在心里酝酿了一项震天动地的计划——盗掘慈禧太后的陵墓。寻找陵墓入口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清东陵地形错综复杂,地宫结构巧妙,即便有当地向导的协助,孙殿英和他的手下们仍然花费了几天的时间才确认了入口的位置。确定了位置后,孙殿英命令士兵们用炸药轰开墓道。随着一声巨响,一条通向地下的通道展现眼前,孙殿英亲自带领一队精锐小心地沿着石阶步步深入。

进入主墓室后,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在微弱的烛光下,慈禧太后的棺椁依然巍然屹立,四周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珍贵陪葬品。最让他们震惊的是,当他们打开棺椁时,慈禧的尸体保存得异常完好,宛如沉睡一般。为何孙殿英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1928年,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孙殿英作为一名地方军阀,他的军队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孙殿英读到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盗墓的情节,这给了他启发,决定冒险采取这种方式解决财政困难。为了实施这一计划,孙殿英首先寻求了上司、奉系军阀首领徐源泉的默许,尽管徐源泉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却也没有加以反对,这无疑给了孙殿英很大的鼓舞。

需要提到的是,清东陵并非首次遭受盗掘和破坏。在此之前,已经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盗墓事件,这些前例也在某种程度上鼓舞了孙殿英的胆量。当棺椁打开的那一刻,现场顿时变得疯狂。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冲向珠宝堆,场面一度失控,甚至发生了三名军官为争抢宝物而厮杀致死的悲剧。看到这一幕,孙殿英意识到局面已经无法控制,于是迅速下令恢复秩序,并制定了严格的监视与清点制度,确保每个参与盗墓的人都不得私吞任何财物。

后来流传出的记录显示,慈禧陵墓中的随葬品极为丰富,其中包括大量黄金、白玉、珍珠以及无数精美的玉器、瓷器和珠宝,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颗神秘的夜明珠。盗墓结束后,孙殿英深知此事不容小觑,因此他设法与当时的一些政要达成协议,将部分盗得的财物分给他们,以求能得到高层的保护。然而,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并未能阻止消息的传播。盗墓事件很快传遍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波。各界纷纷谴责,认为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亵渎,是无法宽恕的罪行。

当时身在日本的溥仪得知此事后极为愤慨,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他对祖先的陵寝被盗感到无比屈辱,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发表声明表示强烈抗议。面对公众的压力,部分清朝遗老筹集资金,重新安葬了慈禧的遗体。然而,这次葬礼比起之前的奢华丧葬显得格外简陋,凸显出社会动荡中的无奈。

近期,一份多年前日本情报机关的秘密报告被披露,这为盗墓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原来,当时驻华的日本情报人员对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追踪和记录,报告中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例如,孙殿英在盗墓之前曾向一位风水大师咨询过,结果那位大师警告他盗掘慈禧陵墓必会招致报应。此外,报告还提到盗墓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些诡异的现象,如莫名其妙的声音和设备故障等,这些细节在当时的官方记录中都未曾披露。

孙殿英盗掘慈禧陵墓的事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社会问题,暴露了军阀混战时期法治与道德的缺失。在当时这种环境下,个别人的贪欲和私利最终使得这样的大逆不道之事发生。而慈禧奢华的陵寝也让后人深刻反思——尽管死后,她仍用金银珠宝装饰自己的陵墓,这种铺张浪费的做法,与民众疾苦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件事也促使人们开始重视文物的保护,随后的国民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法令,力图加强历史遗迹的保护。在面对巨大的财富诱惑时,人性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有些人铤而走险,有些人见利忘义,也有一些人坚守底线。这些故事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关于那颗神秘的夜明珠,其去向至今无人知晓。有传闻称,孙殿英曾将其送给宋美龄,以求得蒋介石的庇护,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宋美龄在离开大陆时携带了它。至于夜明珠的最终去向,仍然扑朔迷离。有说法称它最终流落到欧洲的拍卖行,也有传闻说它被某个神秘的收藏家所收藏。无论其最终落在何处,这颗珠子承载的历史和价值,仍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孙殿英盗掘慈禧陵墓的事件,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盗墓案,它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的乱象。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性、道德与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盛世,尊重历史与文化遗产。这颗流落他乡的夜明珠,或许正在默默见证这段历史,等待某一天重新回到故土,诉说它的传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外... 如果李鸿章是晚清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那么与他地位相当、并且几乎没有争议的,则是左宗棠——他是晚清最坚...
原创 5... 这是1958年,蒋介石和胡适在台北的一次合影。照片中,胡适一副放松的姿态,翘着二郎腿,面带微笑,神情...
原创 华... 1948年3月14日下午6点,洛阳城的枪炮声终于渐渐平息。在经历了长达七天七夜的惨烈激战后,华东野战...
穿越3000年时空!挖出一张商... 想象一下,3000多年前的中国,那是辉煌而神秘的商朝。那时的王室成员如何生活?他们是否也有我们今天日...
原创 1... 1955年,陈赓大将前往第41军视察工作。当天,当他来到张万年的办公室时,陈赓向他调侃道:“你是一个...
原创 弱...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在韩国驻扎,享受着丰盛的生活条件,令人羡慕。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甚至有美女陪伴,这...
原创 南... 在南宋末年那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时代,有一位将军的经历充满了戏剧性与争议,他就是吕文焕。咱今天就来唠...
“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是如... 近日,“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三十年?暨《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读者见面会”在北京图书大...
“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 ↑ 5月22日,在长沙博物馆,观众参观“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特展。 近期,“夜郎遗踪...
原创 江... 在民国那个新旧思想交替的年代,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许多思想进步的青年纷纷投入了反对传...
“苏轼无爪蜉”是个什么东东? 元丰五年(1082年),苏东坡在游览长江北段的赤壁矶后写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千古绝句...
原创 若... 日本:自然与历史交织下的危机与博弈 在东京湾深邃的海底,1974 年日本考古学家的一次重大发现,犹...
报名 | 潮州古城南门十巷藏着... “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你可知道,这句潮州人家喻户晓的俗语背后,藏着潮州古城南部十条名巷多少富商...
原创 日... 许多年前,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日军从未侵略过福建,因为他们根本不把福建当回事。”当时,我深信不疑...
如何看懂明代龙纹瓷器真假 朱元璋登基时百废待兴,但洪武二年景德镇烧造官窑之事还是提上了议事日程,只不过当时之需仅限于祭祀用器。...
使用率最高的荣耀典藏来了,国服... 这篇文章我们来看一下40位国服诸葛亮都选择用什么皮肤,这一次统计隐藏玩家8位,有效数据32。 第一名...
原创 若...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中原大地四分五裂,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在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纷纷崛起,争夺霸权。...
原创 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传来一声枪响,标志着日本正式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这一消息让全国上下义愤...
南非正发生白人灭绝?特朗普与南... 来源:视觉中国 时隔3个月,白宫再次出现领导人争吵的戏剧性画面。 美东时间5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
原创 关... 夜幕低垂,蜀汉边疆沉寂无声,偶尔传来马蹄踏地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寂静。在这片烽火连天的乱世,英雄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