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的一天,罗厚福,曾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开国大校,病重至极。家人关切地询问他是否有任何未尽的心愿时,罗厚福虚弱地、断断续续地说道:希望能够重新调查1951年他因经商办厂而遭受处分的事情,这是他临终前唯一的心愿。
罗厚福去世后,许多曾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曾是他部下的人纷纷前来吊唁,深情地送别这位老战友。开国中将、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林维先更是悲痛欲绝,痛哭失声。其实,这已经是林维先第二次因罗厚福的事情而泪如雨下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深厚战友情谊,使得林维先如此动情呢?这个故事,得从过去的岁月说起。
在革命战争时期,林维先曾担任过罗厚福的通信员,而罗厚福则是他的上司。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既然连通信员都是开国中将,那么为什么罗厚福却仅被授予了开国大校军衔呢?
这就要讲到林维先第一次为罗厚福痛哭的原因了。1955年,军衔授予的消息传来,林维先得知罗厚福仅获得了大校军衔后,忍不住当场落泪,心中涌现出一股强烈的不公之感。因为谁都知道,罗厚福在土地革命时期便已经担任了师长,抗日战争期间更是新四军的旅长,后来还出任了新四军第5师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而与他同期任职旅长的周志坚,最终被授予了开国中将。从这些事例来看,给罗厚福授予大校军衔,显然是低了。
那么,为什么罗厚福这样一位资历深厚的将领,最终却只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呢?原因其实在于他曾因擅自经商办厂而受到了纪律处分,军衔因此受到影响。
1950年代初,湖北孝感解放后,罗厚福被任命为孝感军分区司令员。然而,孝感地区交通闭塞,物资匮乏,官兵们的生活极其困苦,甚至一些随军家属都出现了食物短缺的情况。罗厚福感到非常焦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找到了一些干部商量,希望大家能自愿集资办一个烟厂,缓解当前的困境。这个提议并没有强求任何人加入,原则上是赚了钱大家按比例分红,亏了则认赔。出于无奈,许多干部纷纷响应,参与到烟厂的建设中。经过不久的努力,烟厂终于投入了生产,而且生意相当不错,很多参与投资的干部因此度过了困难时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没参与投资的干部看到这些参与者逐渐改善了生活,也感到了一丝不满,开始将罗厚福经商办厂的事情上报给了军委。军委随后派人进行调查,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军队的关注。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也开始进行肃清各行各业的整顿,镇反运动也迅速展开,在烟厂中还发现了一个曾做过保长的工人,而此人恰恰是罗厚福安排进厂的。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罗厚福也因此被指责犯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错误,甚至遭到诬陷,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幸好,罗厚福曾经的上司李先念了解他的为人,知晓他当时的苦衷,积极为他奔走,力保他的清白。最终,罗厚福进行了几次深刻的自我检讨,才得以免去更严厉的处分。然而,即便如此,他的军衔仍被降级,从副军级降至了正师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军开始进行军衔授予工作,罗厚福的军衔问题再次引起了讨论。毕竟,罗厚福的资历远远超过了大校的标准,可由于过去的错误,他又被降级,最终军委决定按照他现有的职务级别授予他大校军衔。这个决定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许多同僚和下属的军衔要么是中将,要么是少将,甚至有的已经是上将,而他只不过是一个大校。不过,这一决定还是得到了组织的支持,是不可更改的。
不过,组织并没有因此忘记罗厚福的贡献和资历,他仍然被授予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这无疑是对他革命生涯的肯定。他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位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大校。而在1961年,他最终晋升为少将,顺利进入了开国将军的行列。
尽管如此,罗厚福始终对自己因1951年事件而降级的决定心存疑虑。他认为,当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困难的干部们渡过难关,并非出于经商谋取私利的动机。而安排那个曾做过保长的工人进入烟厂,也不过是因为这位工人在他游击战斗时期,曾多次向游击队提供过帮助。最终,这些都成为了罗厚福临终时最深的遗憾,期待组织能够重新调查此事,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