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的明故宫,始建于明朝的早期,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走向衰败。在晚清时期,这座宫殿的初兴与明朝建国的辉煌并存,但随着清军入关,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变成了权贵们聚集和交易材料的场所。随着历史的演变,太平天国的军队搬走了大量建筑材料,湘军攻入南京时又焚毁了一部分,再加上外籍人士的不法掠夺及国民党高官的侵占,等到新中国成立时,明故宫的遗址仅剩断壁残垣,令人唏嘘。
现在,明故宫的重建规划已经公布整整11年,但由于各种原因,推进进展缓慢,至今只能以遗址的形式存在于钟山之畔。明故宫的遗址被中山东路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是昔日午门的旧址,现已改名为午朝门公园;北侧则是宫殿的遗址,被称作明故宫遗址公园。若将这两个区域结合在一起,方能勾勒出曾经辉煌的完整明故宫的轮廓。
坐落在最南端的午门如今可以攀登而上。与北京故宫的午门不同,南京故宫的午门上曾经也屹立着豪华的宫殿。时至今日,这里已经没有了宫殿的存在,连支撑宫殿大梁的柱子亦是无影无踪。现在眼前所剩下的,除了那古老的石柱础,也就是这些用于安放柱子的基础石块。人们很难想象,这些宏伟的石柱础曾支撑过多么巍峨的宫殿,过去的风采只能在想象中浮现。
穿过午门,我们便来到门洞,中央的门是皇帝与后妃专用的;左右的门则为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所用,只有那些品级较高的文官和武将才有资格从侧门进出,而低级官员则需要使用最边上的掖门,显得格外卑微。沿着这条通路向北行走,我们会穿越奉天门的遗址,眼前能见到许多侵袭过岁月仍存留着的石刻雕像,石雕韵味依然深邃而富有历史感。
走出正门,越过中山东路,便可以抵达宫殿区的南大殿。现在的南大殿已转型为一个展厅,热忱欢迎希望了解明故宫历史的游客前来参观,细细品味这段浓厚的历史文化。
继续向北行进,则来到了宫殿的遗址,当年辉煌的建筑只留下了一片长满青草的方形场地,其他一切均已荡然无存。那么,这些壮丽的宫殿又去向何处?要追溯至六百多年前的历史。
南京故宫乃是由开国元勋刘伯温设计并选定址,于公元1366年开始动工,短短两年后,明太祖朱元璋便居住于此。从那一年算起,明故宫迄今已历经655年的沧桑岁月。在公元1645年,清军入侵,南明灭亡,南京故宫被迫转变为八旗驻防城,遗址遭受了严重的损毁。
随着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他们并未选择旧有的南京故宫作为新的皇宫,而是在两江总督府的旧址上建造了另一座宫殿,并大量拆卸了明故宫的建筑材料。当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之际,南京故宫又遭遇了大火的肆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在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当时的国民党主席林森在修建自己的别墅过程中,又从这里拿走了大量建筑材料稀释遗址的完整性,还有一些外籍商人也不法带走了许多珍贵的石雕。当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便只剩废墟一片,殆尽风采。
如今,这片历史遗址以遗址公园的身份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仿佛能够透过它的轮廓,略窥大明盛世的辉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