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唠唠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一共有 26 个儿子,可奇怪了哈,居然没人敢跟朱标争太子之位,就连后来夺了侄子皇位的朱棣,在朱标活着的时候,也只能老老实实隐忍。这朱标到底有啥过人之处呢?别急,咱慢慢说。
先看身份,朱标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他母亲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那可是深入人心的规矩,就好比家里分东西,长子往往是优先的。朱元璋刚建立大明王朝,在洪武元年,就毫不犹豫地立朱标为皇太子。这就相当于在皇位继承这场比赛里,朱标一开场就站在了起跑线的最前端,其他皇子想超车,那可太难了。你想啊,要是有人敢挑战朱标这个嫡长子的地位,那就是在挑战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儿,得遭人唾弃。
再讲讲朱标身边的 “豪华天团”。朱元璋为了把朱标培养成合格的皇位接班人,那可下了血本。给朱标找的老师,那都是当时的名儒大咖,像宋濂,那学问没得说。这还不算,在文臣武将方面,朱元璋把朝堂上最厉害的人物都安排到朱标身边。文臣之首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猛将常遇春任太子少保,下面还有一大帮能臣武将忠心耿耿地辅佐。这阵容,简直就是全明星战队啊!而且,朱元璋出征或者出巡的时候,就放心地让朱标坐镇京师监国。这不仅是对朱标的信任,也是在给朱标积累治国经验,让大臣们都知道,这未来的皇帝就是朱标。有这么多厉害的人物支持,谁要是敢跟朱标争太子位,那不是自不量力嘛。
朱标这人,性格也特别好。他和朱元璋的暴虐性格截然不同,宅心仁厚,仁慈温和。这种性格,让他在群臣和老百姓当中都特别受欢迎。就拿胡惟庸案来说吧,当时牵连了好多朝中大臣,朱标的老师宋濂也因为孙子宋慎与胡惟庸有交往而受牵连,朱元璋都打算把宋濂杀了。结果呢,朱标和马皇后苦苦劝说,宋濂这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啊,朱元璋喜欢大开杀戒,朱标就劝他:“父皇杀人过滥,恐伤和气。” 朱元璋第二天还把一条长满刺的荆条丢在地上,让朱标用手去拿,想告诉他,自己杀人是在为他去除登基路上的阻碍。可朱标不认同,还说 “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从这些事儿就能看出来,朱标心地善良,而且有自己的主见。在大家眼里,他要是当了皇帝,肯定是个好皇帝,所以大家都支持他。
在皇子们心中,朱标还是个好大哥。他对弟弟们那是呵护有加,其他皇子犯错要被惩罚,他经常在父亲面前替兄弟们说情,让他们免于责难。就像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曾犯下过错,都是朱标从中调停,他们才免除罪责,得以返回藩地。有人告晋王谋反,也是朱标哭着为他求情,朱元璋才放过晋王。这样的大哥,哪个弟弟不敬重呢?所以,在众多皇子心中,朱标拥有很高的威望。大家对他这个太子大哥,那是心服口服。
咱再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朱棣,看着朱标拥有这么多优势,你敢轻易去挑战他吗?朱标身份正统,背后有强大的支持团队,性格好,在群臣和兄弟中威望又高,而且还有朱元璋这个严厉的老爹在背后撑腰。要是真去争太子位,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搞不好还得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朱棣那么聪明,肯定不会干这种傻事,所以只能选择隐忍。
可惜啊,天不遂人愿,朱标英年早逝。要是他没早死,顺利登基称帝,以他的能力和威望,说不定能开创出一番比朱棣 “永乐盛世” 更了不起的局面。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朱标的早逝,也为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好啦,今天关于朱元璋 26 子和朱标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觉得有意思的朋友,麻烦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祝您天天发财,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