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是备受尊敬的元帅,他在70年代曾肩负起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重任。有一次,他亲自召见了一位将军,希望他能够重新回到二炮担任司令员。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那位将军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表示需要一些时间来考虑。这是谁敢如此直接地与叶帅交谈?他就是向守志,来自四川宣汉的那位将军。
向守志自17岁起便投身革命,最初是许世友麾下的一名士兵。抗日战争期间,他加入了刘邓大军,之后又跟随秦基伟指挥作战。1955年,向守志被授予少将军衔。到了60年代,他经历了人生的低谷,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当时,军委已经决定任命他为二炮司令员,可是没人将这个决定告诉他,他久久未得知。这个时期的种种令人感慨,充满了不寻常的经历。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叶剑英负责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他多次询问向守志的下落,还亲自批示:向守志到底去哪里了?一定要查清楚情况,给他平反,落实相关政策。叶帅的关注与关怀终于促成了向守志的回归。1974年11月的一天,叶剑英让办公室人员打电话给向守志,通知他前往西山叶帅的家中。
当向守志接到电话后,他毫不犹豫地赶往西山,经过一道道门岗,终于抵达了叶帅的住所。叶剑英元帅坐在客厅,微笑着与他握手,和蔼地说道:“守志同志,我等你很久了。”向守志立刻站得笔直,向叶帅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心中充满感激:“叶副主席好,叶帅有什么指示?”那一刻,情感涌上心头,向守志几乎忍不住泪水。
叶剑英请他坐下,用带有广东梅县口音的语气说道:“你不必客气,虽然我没当过你的直接上司,但对你的经历我还是很清楚的。你曾在刘邓大军第九纵队担任过旅长,在第十五军担任过师长,后来又晋升为军长,还曾担任导弹学院院长,这些经历,在我军的高级干部中可不常见。” 向守志大概意识到了叶帅话中的含义,赶紧解释道:“我已经很久没涉及导弹部队的工作了,当时是因为林办的一通电话,我才未能去二炮。”
然而,叶剑英非常愤慨地表示:“二炮现在的状况非常糟糕,工作难以开展,经过反复考虑,军委决定让你回来继续担任司令员。今天请你来,一是为了向你阐明我们的意图,二是希望听听你对工作的看法。” 向守志感到十分震惊,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便推辞道:“叶帅,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工作了,对现在的许多情况尤其是新知识了解不多,恐怕不能胜任这项重任。我身体还可以,如果必须去二炮,我可以担任副职,协助主官工作。”
但叶剑英坚持认为,做二炮的军事主官,向守志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在战争年代,向守志从不曾有过任何拖延与犹豫。但今天,他显得如此犹豫不决,无法立即接受这个重任。叶帅深知向守志的性格,语气温和地说:“你不必马上做决定,先回去思考,是否接受这个任务,给我一个答复。”
临别时,叶剑英挥了挥手,招呼道:“守志,想好了就告诉我。” 向守志点点头,告辞而去。虽然平日里他性格果断,但这次他却花了整整四个月时间,才做出决定。
到了次年3月,军委终于给向守志打来电话,通知他:“叶帅已经决定,明天你就到二炮报到,工作安排已经决定。” 无论他是否准备好,军委的决定已经下达,向守志只能无条件服从。第二天,他前往二炮报到,成为了二炮历史上唯一两次担任司令员的将领。
两年后,向守志调任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员,1982年正式接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守卫着国家的大东南。1988年,向守志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