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章邯率20万大军投降项羽,为何面对刘邦却誓死不从?
迪丽瓦拉
2025-09-07 14:03:29
0

公元前 207 年,巨鹿战场的硝烟中,章邯这位秦朝最后的名将率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此举震惊天下。然而仅仅两年后,当刘邦兵临废丘城下时,章邯却选择以死明志,拒不投降。这一充满矛盾的选择背后,暗藏着权力博弈的残酷法则、个人命运的无奈挣扎,以及一位军人对尊严的终极守护。

一、从 “帝国柱石” 到 “败军之将”

章邯的崛起堪称秦末军事史上的奇迹。当陈胜吴广起义如星火燎原时,这位少府出身的文官临危受命,将骊山囚徒组建成军,竟连败周文、田荣、项梁等义军领袖。他的战术风格刚猛凌厉,尤其擅长利用地形与后勤压制对手,黄河下游的起义军几乎被他屠戮殆尽。史书称其 “所过残破,诸侯震恐”,他的名字成为秦朝最后的护身符。

然而,命运的转折始于巨鹿。章邯与王离会师后,将赵王歇围困于巨鹿孤城。他本以为黄河上游的赵国已是囊中之物,却忽略了黄河中游的刘邦与项羽。项羽破釜沉舟的突袭彻底打乱了秦军部署,王离的长城军全军覆没,章邯的粮道被切断,三十万诸侯联军如潮水般压来。此时的章邯,陷入了生平最艰难的抉择:战,则必败;降,则愧对秦朝。

二、投降项羽:无奈背后的生存逻辑

章邯的投降并非单纯的贪生怕死,而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赵高的阴影笼罩咸阳。当司马欣赴京求援时,赵高避而不见,暗示章邯 “胜则遭忌,败则处死”。这种政治绞杀让章邯明白,即便击败项羽,等待他的也将是赵高的屠刀。

项羽的劝降直击要害。项羽在信中指出,秦朝的功臣如白起、蒙恬皆不得善终,而 “天下苦秦久矣”,章邯若继续为暴秦卖命,终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此时的项羽已通过巨鹿之战树立起 “抗秦盟主” 的威望,其贵族身份与英雄气概对章邯形成强大吸引力。

二十万秦军的命运悬于一线。章邯深知,若继续顽抗,士兵将全部战死,而投降或许能为部下争取生机。然而,他未曾料到项羽会背信弃义,将二十万降卒坑杀于新安城南,这一惨剧成为他终身挥之不去的耻辱。

三、困守废丘:章邯的最后抵抗

项羽分封诸侯时,将章邯封为雍王,镇守关中要地。这看似是对降将的重用,实则暗藏制衡之术 —— 让章邯与旧部司马欣、董翳相互牵制,同时阻隔刘邦东进之路。然而,项羽低估了刘邦的野心与章邯的忠诚。

公元前 206 年,刘邦趁项羽平定齐地叛乱之机,暗度陈仓攻入关中。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望风而降,唯有章邯在废丘孤城苦苦支撑。他以残兵弱旅对抗汉军主力,凭借地形构筑防线,竟坚守十月之久。期间,刘邦数次遣使劝降,均遭章邯严词拒绝。他在给项羽的密信中写道:“臣唯以死报国,不负项王知遇之恩。”

四、不降刘邦的三重枷锁

章邯的选择,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对项羽的知遇之恩

项羽不计杀叔之仇(项梁死于章邯之手),反而将其封为雍王,这种气量让章邯深感愧疚与感激。在他眼中,项羽是终结暴秦的英雄,是值得效忠的 “明主”。而刘邦的草莽出身与投机作风,在章邯看来不过是乱世枭雄,无法与之共图大业。

对秦朝的绝望与自我救赎

章邯曾是秦朝的忠臣,但秦二世的昏聩、赵高的专权让他彻底寒心。投降项羽已让他背负 “叛国者” 的骂名,若再降刘邦,将彻底沦为 “三姓家奴”。他唯有以死明志,才能洗刷巨鹿投降的耻辱,维护军人的尊严。

对名节的执着追求

章邯熟读史书,深知 “忠臣不事二主” 的古训。他在废丘城头目睹部下死伤惨重,却始终拒绝投降。当汉军水淹废丘时,他身着戎装,在雨中自刎而死。这一行为不仅是对项羽的忠诚,更是对自身名节的终极守护 —— 他要以 “殉道者” 的姿态,在历史上留下最后的印记。

五、章邯的悲剧

章邯的一生充满矛盾:他既是秦朝的掘墓人,又是项羽的殉道者;他曾为生存屈膝,最终却为尊严赴死。这种矛盾性,恰恰折射出秦末乱世的残酷法则 —— 在权力更迭的漩涡中,个人命运往往被时代洪流裹挟,难以自主。

项羽的战略失误加速了章邯的悲剧。他将章邯置于关中前线却不提供支援,最终导致三秦防线崩溃,自己也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而刘邦的隐忍与权谋则成为关键变量,他通过 “约法三章” 赢得民心,又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的奇袭改写战局。章邯的坚守,终究未能阻挡历史的车轮。

结语

章邯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忠诚与背叛、尊严与屈辱的史诗。他的选择或许不为后世理解,但其以死明志的决绝,却为乱世中的军人精神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巨鹿的黄沙与废丘的雨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名将的末路,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与新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一、引言 在国军众多将领中,王耀武无疑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相比于黄维稍显呆板、杜聿明有些僵硬,...
400年前的中国“背包客”:徐... 1607年的江南早春,杏花微雨沾湿了无锡徐家的青石板。二十二岁的徐霞客将墨迹未干的科举落第文书丢进火...
百余件青白瓷亮相景德镇 展宋代... 景德镇5月21日电 (李韵涵 程万海 余乐进)20日,“唯我青白——景德镇历代青白瓷文物修复展”在江...
原创 老... 在1955年,中共中央在北京的怀仁堂举办了一个庄重的授衔仪式,授予了开国元勋们新的军衔。陈庚将军荣升...
原创 陈...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有四大家族,其中包括“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以及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原创 唐... 公元737年,唐玄宗年届52岁,正值雄心壮志之时,却将目光投向了他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某日,他忽然...
原创 临... 大家好,我是小步,欢迎收听《七雄归一系列》之第22期。 上期我们介绍了长平之战的前两个阶段,讲述了赵...
原创 不... 在探讨缅北局势时,我们不可让果敢的问题淹没了我们的视野,更需关注那些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佤邦,尤其是与其...
原创 满... 如今,大多数满洲人已经改用了汉姓,这其中有许多人原本就来自汉族,而真正的满洲贵族或朝廷后裔却极为罕见...
隋唐英雄武力大揭秘!这10位猛... 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砸下来,四平山一百二十万大军瞬间人仰马翻。 李元霸站在尸山血海中,病鬼般的脸上写满...
刘备去世之前为何要说赵云不可重... 说起赵云,大家都想起他在长坂坡的英勇,想起他用全力护阿斗的忠心。 古诗也有云“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
原创 1... 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开国将帅以血与汗为代价拼搏而成的历史。从红军时代的枪林弹雨,到建国后的百战百胜,...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到... 在浙江绍兴上虞的群山之间,有座海拔仅58米的小山丘,却让李白、苏轼等文豪留下30余首诗词。这里就是成...
原创 “... 2022年5月,一场关于“毒教材”的风波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位家长偶然翻阅...
原创 连... 明朝因为“靖难之役”而发生了动荡,围绕着继位问题,尤其是朱标、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争论成为了焦点。这些...
原创 田... 商洛首个供销社在商南的诞生 文/田光庆 提到“供销社”,许多人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个时代的画...
楼宇部分不是文物!三问安徽凤阳... 5月19日, 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城鼓楼楼顶瓦片大面积滑落引发关注。(此前报道:) 为何竣工验收后没多...
原创 6...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方在朝鲜板门店正式签署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宣告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的结...
原创 被... 一、蜀汉五虎将压倒五子良将 《三国演义》中的蜀汉五虎将,以及正史中曹营的五子良将,虽然两者地位和背...
一见·从龙门石窟之行,感悟中华... 洛阳城南,伊水潺潺,苍峰屏峙,石窟生辉。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洛阳市考察了龙门石窟,了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