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中,皇帝通常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让他们烦恼。然而,在宋朝,尽管皇帝享有巨大的权利,却始终面临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皇位的继承问题。
其他王朝的皇帝或许苦恼于选择哪一个儿子继位,但在宋朝,皇帝们的困扰则是,他们往往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这一问题令人不可思议。尽管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在身体上看似并无明显的遗传病迹象,但赵家后代的繁衍却异常稀少,几乎到了无法再稀有的地步。除此之外,还有四位皇帝没有留下后代,这对皇位的继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宗室中选拔继承人最多的朝代之一。
赵氏家族统治中国江山三百多年,按理来说,按照皇位继承制度进行的更替应该是常态,然而却未能持续太长时间。无论如何,血缘关系被认为是巩固皇权的基础,然而,宋朝却因为一系列无法延续的血脉问题,导致了不可避免的遗憾。
首先要提到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原本是后周世宗梁荣的最得力将领,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在“陈桥兵变”中成功登基成为帝王,开始了大宋的统治。在赵匡胤的治理下,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统一了南北,稳定了政权,并对唐代的制度进行了完善和创新,使得他在后代历史中享有了很高的声誉。赵匡胤治国有方,他并没有在上位后大肆清洗功臣,而是采取较为温和的手段,成功收回了兵权。然而,赵匡胤的突然去世仍然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当时他年仅五十出头,身形健壮,没有明显的慢性疾病,且并未有任何预兆。在和弟弟赵光义共饮之后,赵匡胤在第二天早晨突然猝死,这一事件至今仍是历史谜团。
赵匡胤去世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按照当时的继承制度,兄弟相继登基是常见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赵匡胤去世时,实际上他还有存活的儿子。赵家在初期并未拥有众多的后代,赵匡胤在位多年,才有四个儿子,而其中两人早逝。最终,赵匡胤生前唯一存活到成年且有后代的儿子赵德芳,也在二十三岁时因病去世。赵家子嗣的稀少问题从此成为了皇位继承的重大障碍。
赵光义继位后,拥有比哥哥更多的儿子,足足有九个。虽然他非常看重次子赵元僖,但命运不公,赵元僖不幸早逝,这使得赵光义对立太子之事变得愈加慎重,甚至一度不再考虑此事。直到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时,赵光义才开始重新考虑继承问题,最终将目光投向了三子赵元侃,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赵恒的继位相对顺利,他的治国也颇为出色。 然而,赵恒也面临了继位时的一大困扰——没有健康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赵恒的六个儿子中,四个在出生不久便去世,只有次子赵祐幸存下来。赵恒对赵祐宠爱有加,甚至在赵祐八岁时就封其为信国公。然而,赵祐最终未能活长,第二年便去世,令赵恒感到极大的痛苦和失望。长年无子之后,赵恒将希望寄托在了宗室的其他成员身上,直到几年后,他才迎来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这个儿子不仅顺利存活,而且最终继承了皇位。然而,从这一时刻起,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也进入了混乱的阶段。
宋仁宗赵祯则成为了大宋第一个没有后代的皇帝。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幼年时去世,令他痛苦不已。在此情况下,赵祯将目光转向了他父亲收养的皇兄赵允让的后代,将其子带入宫中抚养。赵允让是宋太宗的孙子,虽然这一做法在当时的传统中显得颇为混乱,但也成了后来宋英宗赵曙继位的契机。赵曙虽然子嗣不多,仅有四个儿子,但其中一个夭折,剩下的儿子都成长为成年,得以承继皇位。
然而,宋神宗赵顼是宋代第一次拥有大量子嗣的帝王,他的皇子共计十四个,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早夭,仅有六个儿子活到成年。虽然他早期的继位继承尚且顺利,但在长子赵煦继位时,却因自己的唯一儿子早逝,导致了继位的混乱局面,最后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的情况则更加复杂,他的一生中拥有三十余个儿子,但由于靖康之耻,他仅剩下一个儿子,宋高宗赵构。赵构继位后,虽也面临着儿子早夭的问题,但最终只得依靠宗室中的养子继位。然而,赵氏家族的皇位继承问题并未因此得到根本的解决,逐渐衍生出更为复杂的继承制度问题。
宋高宗赵构的儿子宋简宗赵旉仅活到三岁便去世,赵构也没有其他儿子,因此只能从宗室中再度选定继承人,最终选定了宋孝宗赵昚。赵昚的后代情况也同样不理想,他的儿子宋光宗赵惇只有两个儿子,且大部分早夭。赵光宗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次子宋宁宗赵扩,但宋宁宗的子嗣同样惨淡,九个儿子全都没有活下来。
赵家历代皇帝虽然拥有生育能力,但为何他们的后代几乎全都早逝,却始终没有定论。有历史学者认为,或许是诅咒,或许是家族基因的原因。如今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后者或许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