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朝实行分封制,四百年才出现叛乱,为何刘邦分封才五十年就乱了
迪丽瓦拉
2025-09-07 15:03:04
0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自带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以及周军组成的联军,对郑国发动了讨伐,这场战斗后来被称为“繻葛之战”。在这场战斗中,周桓王被敌人射中一箭,联军遭遇了惨败,这次失败让他面临了巨大的耻辱,丢尽了面子。

从“繻葛之战”开始,诸侯国的反叛逐渐成为一种惯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的统治开始走向衰败。从周朝建立到这一刻,尽管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自诩江山永固的周朝却一步步走向了灭亡的边缘。

到了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刘邦的后代终于尝到了分封制带来的恶果。自从高祖刘邦开始分封以来,不足五十年的时间,分封制度就为刘氏王朝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关于分封制的优缺点,后人争论了两千年,而历史则用血的代价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分封制的危害。继“七国之乱”之后,还有“八王之乱”和“靖难之役”,更有若干小政权因为分封制度而走向灭亡。

然而,我们不应轻视古人的制度安排。实际上,分封制在某些方面并非完全有害。有人甚至提出,若秦朝采纳分封制,秦末的农民起义或许就不会迅速蔓延。也有观点认为,“七国之乱”并非完全因为分封制的错误,毕竟周朝也持续了四百年,虽然最终反叛爆发,但它的存在时间还是相当长的,历史中难觅如此持久的政权。

然而,历史早已证明,分封制最终导致政权崩溃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周朝的诸侯们在四百年之后才发动反叛,但西汉的危机却在不到五十年内爆发。这表明,周朝经历的长期稳定并非分封制的成功,而是历史特殊条件下的偶然。

所谓的分封制,就是天子将土地分给诸侯,让他们帮助中央实现对地方的统治。分封的对象不仅包括王室的子弟,还涵盖了功臣、旧朝遗贵,以及归降的部落领袖。需要注意的是,周朝分封的土地大多并不属于周天子,而是分配给了东夷的齐国、淮河流域的淮夷、南方的蛮族以及西戎和北狄等地的诸侯。

简而言之,周天子似乎是在用“他人的土地”作为奖励,许多诸侯得到了不过是空头支票的承诺,而要实现这些承诺,他们往往还需要自己的努力。史书记载,商朝时天下有上千个方国或部落联盟,而周武王只分封了108个诸侯国。自西周建立到周厉王时期的二百年,周王室和诸侯们共同的目标是对外征战、扩张领土。这一时期,周朝的资源非常充足,周天子能够大量“开支票”,而诸侯们也共同对外作战,内部没有太多冲突。

但从周厉王以后,周朝的扩张逐渐停滞,内部分裂的矛盾逐步显现。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许多诸侯国开始相互兼并,内战不断。《周礼》规定,天下的土地所有权归天子,诸侯只能作为“职业经理人”来治理地方,理论上并没有权力兼并其他诸侯的领土。但由于利益的驱动,这一规定逐渐失去了效力,天子的威信因此开始减弱。尽管天子没有成为诸侯的直接目标,但“大地主”的身份已经名存实亡。

经历了二百年的发展,诸侯国之间逐渐形成了“寡头”化的局面,越来越多的诸侯开始寻求更高的政治地位,并向周天子发起挑战。周平王东迁标志着周朝正式进入了春秋时代,而郑庄公通过威逼周平王交换质子,将天子拉到了与诸侯平等的地位,天子的尊严被肆意践踏。

从“繻葛之战”起,郑庄公便成为了第一个代表诸侯宣告反叛的领袖,标志着诸侯争霸的时代来临,而周天子已成了历史的累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周朝分封制度的恶果之所以在四百年后才爆发,主要是因为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周朝的王室和诸侯们经历了二百年的“携手并肩”合作,诸侯国之间经过了二百年的不断兼并,完成了扩张与资源占领后,他们才最终将矛头指向周天子。

通过这些历史教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西周的分封制度一开始其实是为了填补内部的资源缺口。在古代的自然条件下,这一过程持续了二百年。而西汉的分封却没有外扩任务,诸侯国的利益不再与中央朝廷一致,反而是从朝廷中割取利益。

比如,许多诸侯国垄断了重要资源,导致一些诸侯国的财富甚至超过了朝廷本身。齐国与胶东国控制着盐,吴国掌握了铜矿。吴王刘濞带头造反的直接原因就是他拥有足够的财富来支持一支强大的军队。

西汉时期的分封,完全成为了朝廷和诸侯之间尖锐对立的根源,而非像周朝那样是合作共赢的局面。汉景帝曾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说过:“当年先皇怎么就没封一两个诸侯到边境,这会儿朝廷倒成了他们的看门人。”这句台词揭示了西汉分封的另一大弊端:原本应该成为朝廷屏障的诸侯国,反而成了威胁朝廷的毒瘤。

早在汉文帝时期,济北王刘兴居就曾与匈奴勾结谋反;而在吴楚七国之乱时,赵王刘遂也曾与匈奴勾结。现实一再证明,西汉的分封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历史反复验证,建立在宗法基础上的分封制度,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的统治是不牢靠的,而依赖利益为纽带的分封制,尽管在某些历史时期曾起过作用,但最终因为利益冲突必然会导致崩溃。

历史的发展让人们最终达成共识:分封制度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而中央集权才是必然的道路。但问题随之而来,既然分封制最终败给了中央集权制,为什么最初会选择分封制呢?它究竟为何最终败给了中央集权?

分封制并非周武王凭空设想出来的,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时,实际上仅完成了新王朝的第一步,即打败了原先的盟主殷商王朝。那些原本臣服于殷商的大多数部落和部落联盟依旧没有被征服,光靠周部落联盟的力量远远不够。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周武王选择了分封制,通过分封来最大程度调动各大部落联盟的力量。分封制实际上是部落联盟的升级版,而非一个独立的政治体系。即便如此,周武王在有生之年并未完成统一的任务,这一责任最终落在了周公身上。周公完善了分封制,并创立了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形成了完整的《周礼》。

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得诸侯国发挥了作用,完成了周朝对天下的有效统治。于是,分封制成为了周朝的支柱之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分封制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比如,人口增加需要开荒、提高农业产量、修建水利和基础设施,这些工作只能通过中央集权来协调完成。分封制下的奴隶庄园生产模式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暴露出其局限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分封制对社会发展的阻碍愈发明显,冲突也变得愈加激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周朝实行分封制度还能维持八百年,而西汉仅仅几十年就面临严重的危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带给您更多独特的参与感,谢...
原来夷陵之战刘备战败另有隐情! 原来夷陵之战刘备战败另有隐情! 嘿,各位三国迷们!今天咱们要好好唠唠三国历史上那场超级有名的夷陵之战...
原创 孙... 在江东,孙策面临的对手主要分为三股力量。 第一股是东汉朝廷的官方势力,例如刘繇、王朗等人。尽管他们曾...
原创 唐... 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太子虽然地位显赫,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危职业。比如大家熟悉的太子李建成,就在玄武...
原创 历... 赵光义的历史揭秘 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生母为昭宪太后杜氏。原名赵匡义,为避开兄长赵匡胤的名...
原创 1... 红色传奇:百岁老红军冯自根的英雄人生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位老红军都堪称传奇人物,他们的生...
原创 伊... 伊斯兰征服指的是在7世纪,由穆罕默德领导的阿拉伯人民展开的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扩张行动。此次征服不仅在...
原创 决... 在2005年,一位记者曾问曾向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蒂贝茨:“你后悔在1945年丢下那颗在日本的...
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省博馆藏... 近日,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普庆社区联合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开展为期三天的“烈·火——东...
一年接待150万人次!秦汉馆火... 阳光讯(记者 缑青翠)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于2024年5月18日正式开馆。20...
干货收藏!一文读懂档案信息安全... 档案,作为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其价值核心在于附着于载体之上的档案信息。这些档案信息与档案载体相辅相成,...
原创 朝... 朝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封闭国家之一,社会保守,法律体系严格,任何违反法律或规定的行为都可能给朝鲜人带...
原创 日... 中国近代史中的北洋时期,常被视为国家最为动荡、弱势的时期。那个时候,各地的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人民百姓...
原创 1... 日军在中国的暴行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通过一张张历史照片,我们看到了日军的暴力行为,这些照片无情地...
原创 《... 《大舜》这部以中华上古圣王为题材的历史传奇剧,以一场震撼人心的史诗大结局,完美收官。这一切的高潮,在...
原创 课... 1、吕布,字奉先,生于今内蒙古包头市。《三国志》对其出身的记载相对简略,仅提到他因骁勇善战在并州一带...
原创 马... 头条中国史 一、三国猛将的排位分析 《三国演义》中,各大名将之间的单挑一直以来是个令人讨论不已的...
原创 领...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朝中的大臣们共同上表,请求封刘备为汉中王。在这份表奏中,参与的主要大臣...
原创 她...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初期,毛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瞬间使得山西昔阳的大寨村成为全...
原创 郑... 1948年10月26日下午,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第三纵队司令员郑维山接到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紧急电报: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