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属民国政府,军统和中统会经常内斗?
迪丽瓦拉
2025-09-07 16:32:45
0

前几年抗战谍战片盛行,虽然有少数好剧如《潜伏》《风筝》等剧,但是大多数都是神剧,比如《麻雀》《局外人》等等。

不管是好剧还是神剧,都让老百姓对军统和中统有了一个宽泛的概念,就是这两个部门都是特务机构,但是让人不解的是,这两个部门却经常内斗,为什么不能谍情共享,进行合作呢?

这就要说到二者的归属和职能了,他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却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谓中统的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前身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下属的党务调查科,在全面抗战后的1938年完成改组。

从隶属关系来说,中统属于国民党组织部的部门,是国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所谓军统的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军统,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复兴社特务处,后来与军委会密查组、军委会调查统计局二处整合而成,也是在1938年完成改组。

从隶属关系来说,军统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是国民党军队系统的部门。

按理来说,国民政府中的中统和军统是分工相当明确的,中统负责党务,军统负责军务。

中统负责的是国民党党内事务,只要是对国民党产生威胁的,都是中统作战的对象,除了中共,也包括一些背叛国民党的如汪伪政权的人。

在抗战之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当时蒋介石为了加强对国民党的控制,大力扶持陈果夫和陈立夫两兄弟,由于中统拥有强大的基层党组织,影响力是相当强大的,蒋介石反共的时候曾经说过“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具体的执行部门就是中统,只要中统说你是共党,你就倒霉了。

但是二陈的影响力太大,也让蒋介石很头疼,比如国民党中有一些人跟二陈作对,二陈就利用中统的势力进行打压,轻则恐吓,重则死得不明不白。

等到抗战爆发后,由于大片国土沦丧,中统的基层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再也没有以前的威风。

而抗日大局当前,国民党的主要作战对象也由剿共变为抗日,在国共合作后,中统的存在感已经很弱了。相比之下,军统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军统本身就是为军事委员会服务的,在和平时期,军事委员会的地位就很高,而在抗日战争中,必然要采取军事管制措施,这个时候,大多数政府系统的官员,都是摆设,只有掌握枪杆子的人才算是掌权。

军统的作战对象,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主要也从事反共活动,为国军提供情报服务,全面抗战爆发后,军统除了刺探情报和反间谍工作,也以暗杀手段来对抗日军以及投降日本的汉奸。

相对于有点膨胀而不太听话的二陈,军统局的头子戴笠作为老蒋的学生,又是老蒋一手提拔起来的,对老蒋是言听计从,所以,在抗战阶段,军统局的地位不断凸显。

虽然,人们习惯于将中统与军统的区别总结为,中统负责党务,军统负责军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是有着相当大冲突的。

前面说了,老蒋前期扶持二陈兄弟的中统加强党务,但是二陈有点膨胀,不听话,引发老蒋的忌惮,后期扶持军统戴笠,实际上是有打压二陈的目的。

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老蒋希望中统与军统能够相辅相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这样的话,两者就能够互相牵制了。所以,老蒋在1938年对军统和中统进行的分工只是大致上明确了军队的事,军统来抓,党内的事,中统来抓。

但是在划分工作后,双方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交接仪式,都是把一些没有价值的情报交给对方,而把有用的留下来,实则是因为,职权划分不明确。比如,日本侵华实则是既对国民党的存亡产生了威胁,又是国军最直接的敌人,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进行谍情工作。

再比如而汪伪叛变人员也是双方共同的敌人,汪精卫投敌,在中统看来是叛党,在军统看来是汉奸。

汪伪政府建立后最热衷于吸收在沦陷区的中统成员来服务,比如汪伪76号特工总部的丁默邨和李士群都是之前中统成员,这种叛徒自然是中统应该管的事。但是他们又都是汉奸,都在军统的暗杀之列,之前军统曾在上海对国民党汉奸展开大规模暗杀计划,一度令日战区的国民党高官闻风丧胆,夜不能寐。

为了夺取情报主动权,中统与军统进行了长时间的明争暗斗,比如抗战期间,陈立夫为了掌握地方秘密武装,中统第三组组长卢斌借助沈鸿烈的力量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但是军统得知后,竟然派人破坏中统的行动,还将卢斌及中统工作人员20多人暗杀,引发巨大轰动。

另外,号称军统四大金刚中的赵理君,被戴笠派到黄河渡口监视晋南到河南的通道,当时中统特工人员夹杂在渡河群众中搞情报活动,被军统特务发现后,直接打死投入黄河,连中统北京的河南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韦孝儒都遭到了赵理君的暗杀。

中统头子陈果夫忍无可忍,号召国民党全党展开对赵理君的严惩,并且提供证据表示赵理君是日本蓝衣社特务,是投降的日寇汉奸。

尽管戴笠极力否认赵理君为汉奸的事实,企图由军统内部来调查赵理君,但是老蒋迫于中统方面的压力,命令将赵理君于洛阳就地正法。

赵理君案可以说是军统与中统明争暗斗的冰山一角,即使后来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对军统和中统进行了再次重组,最后也没有摆脱二者敌对的关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一、蜀汉七大将 在蜀汉历史上,真正具有大将作用的只有七位,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四位重要将领。 首...
原创 蒋... 在暑期创作大赛中,蒋介石常常感到骄傲的是他所培养的黄埔军校学员大多数忠诚于他,成为他得力的助手和支持...
原创 古... 在如今的古代题材影视剧中,商品交换的场景里常常能看到白银的身影。无论是做成元宝形状的银条,还是一些零...
励双杰:家谱装订中的异见针眼数 另外如国家图书馆的鲍国强先生在《新入藏古籍札记》一文中,对针眼有特别详细的记载,如“《文选纂注》十二...
原创 诸... 在历史的长河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去世,无疑给蜀汉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紧随其后,刘禅做出了一个令所...
原创 蒋... 1948年11月,在徐州“剿总”司令部内,参谋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地图,地图上的红色箭头代表了解放军的进...
原创 红... 1942年冬,苏联科坎加采石场的寒风刺骨,雪花如针一般在空中飞舞,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正在用冻得发紫的...
原创 至... 回顾近代百年历史征程,在那段峥嵘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
原创 刘... 建国之后,周总理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通过陈毅评元帅一事,便可以窥见一斑。周总理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改变...
原创 玄... 一、引言 提起唐朝的魏征,许多人都知道他是那位敢于直言劝谏的忠诚大臣。他直言不讳地劝谏李世民,即...
原创 《... “我真的非常害怕死亡。”这是刘羡阳对陈平安深切的心声。为了保护陈平安,他被迫抛售了祖传的宝甲;而因拒...
原创 蒋... 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领兵25万向北进军中原,首次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由南至北统一的先例。5...
原创 5...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借助高考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有一个人却在面临这个机会时,做出了一个完...
原创 日...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洋馆里头,王羲之写的《丧乱帖》被稳稳当当地锁在防弹玻璃里头,展柜标签上明晃晃地写...
原创 她... “知青”是知识青年这一名称的缩写,同时也象征着一个特定的群体:从20世纪五十年代起,直到1976年,...
《史记》中的人物:小人物影响大... 有人说,皇皇二十四史,能够在里面露过一两次脸的,一定是某个时代牛人中的牛人,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大...
原创 陈...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由陈毅担任代军长。代字,通常意味着这个职务是...
被美国强占79年的“国宝”,终... 5月18日,应该是举国欢庆、自豪威武的日子。 因为,被老美强占了79年的“国宝”——“子弹库帛书”第...
探秘非洲伊甸园:恩戈罗火山口 在坦桑尼亚北部那片广袤无垠、野性与神秘交织的大地之上,隐匿着一处大自然用雄浑笔触绘就的杰作 —— 恩...
原创 清... 道光年间,皇后过生辰,按照宫廷惯例,皇帝应赠送贵重的礼物和相应的银两,作为对她的寿礼。然而,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