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九大总督中,直隶总督常常被认为最为重要,被尊称为“疆臣之首”,排在第二位的是两江总督,虽地位略低,但依然重要。然而,历史上也有两位两江总督,其地位和权力远超直隶总督,曾一度让直隶总督望尘莫及。
对于了解清代历史的人来说,尹继善这个名字是耳熟能详的。他的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雍正和乾隆两位帝王对他高度评价,而他任职期间民众也对他颇为尊敬,称其为“尹公”,足见其为政的成功和对百姓的影响。
尹继善身上有几项突出特点:首先,他的学历非常高。作为大学士尹泰的儿子,且出自满洲镶黄旗,尹继善竟然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堪称不凡。他的学识也广受推崇,乾隆帝曾表示,八旗子弟中学问最好的是鄂尔泰和尹继善,后者被认为是当时八旗文人的领军人物。其次,尹继善的运气极好。康熙六十年,他随雍亲王胤禛赴关外祭陵,在一场暴雨中暂住在尹继善家中。胤禛对他产生了深刻印象,并把他记在心里。雍正继位后,开设恩科,尹继善通过考试成为二甲进士,随后成为庶吉士。从此,尹继善的仕途一路高升,仅仅八年后,他便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最后,尹继善极具能力。他曾在云贵、川陕、两江等多个地方担任总督职务,工作勤勉,深得圣上宠信,尤其是在两江任职期间,他的政绩非常突出。
乾隆中期,尹继善的仕途达到巅峰。乾隆帝几乎将两江地区最重要的职务交给了他。据记载,尹继善曾一人兼任“文武九印”,即他一人同时担任了九个重要职务。这些职务包括两江总督、江宁将军、漕运总督、河道总督、江南提督、江苏巡抚、两淮盐政、江苏学政和安徽学政。这些职务,无论哪一个,都代表着巨大权力。虽然这些职务的任期较短,且后续有其他人接替,但乾隆帝能将如此重要的职务交给尹继善,足以证明对他极高的信任。
虽然有不少封疆大吏兼任多个职务,但在整个清代,能够同时兼任两江总督和江宁将军的,尹继善是唯一一位。江宁将军和两江总督本是两个独立的职务,朝廷设置这两个职位的初衷便是为了互相监督。特别是在汉人担任总督时,江宁将军的作用通常是对总督进行暗中的监督。而尹继善担任这两个职务,意味着他在实际控制江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事务,权力之大堪比直隶总督。
曾国藩的早期运气也非常不错,科举考试和官运都相当顺利,甚至有“十年七迁”的说法。然而,随着他组建湘军,曾国藩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咸丰帝始终未给他正式的职称,只是以侍郎的身份虚应故事。由于没有总督或巡抚的正式头衔,曾国藩在筹集军饷和指挥战争时困难重重。直到咸丰十年六月,原两江总督何桂清擅自离职,曾国藩才被任命为代理两江总督,并被授予钦差大臣职务,负责江南的军事事务。实际上,曾国藩若是属于旗人身份,或许在镇压太平天国后,他早就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在咸丰帝去世后,曾国藩的地位迅速上升。两宫太后和恭亲王的支持,使得曾国藩的政治势力逐渐庞大。到了同治元年,他被晋升为协办大学士,负责四省军务;同治三年攻占金陵后,他晋升为太子太保,并被封为一等侯爵;同治六年,再次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在清代历史中,担任两江总督并兼任大学士的并不罕见,但像曾国藩这样,既是钦差大臣,又拥有节制四省军务权的人,则是史上唯一。
钦差大臣本质上并非正式职务,而是带有皇权象征的差遣职务,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甚至可以在战时先行行动。而“节制四省军务”更是清朝朝廷极少给予地方官员的权力,通常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授予。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以此职务为依托,建立了庞大的湘军势力。到达巅峰时,曾国藩几乎控制了全国大部分的总督和巡抚,很多地方的官员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自曾国藩之后,湘、淮系的势力几乎牢牢控制了两江总督这一职务,其他门派的人难以稳坐此位。在同治时期,朝廷在选拔各省总督时,必定会征求曾国藩的意见。他的一句话,可能就决定了一个地方领导的去留。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曾国藩的权力已经无可匹敌。
在这段历史中,尽管尹继善和曾国藩都曾达到过顶峰,但若要从中选出一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御史认为曾国藩的地位和权力无疑更为强大。各位读者对此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