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有四大家族,其中包括“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以及陈果夫、陈立夫家族”。在这四大家族中,有一句话形容当时的政治格局——“蒋家天下陈家党”。这句话意味着蒋介石掌握了政权的实权,而陈果夫和陈立夫家族则牢牢控制着国民党的党务。从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政治力量分布。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人物,与陈果夫有着亲戚关系。他的名字叫做项致庄,曾经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军官。然而,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刻,项致庄却背叛了祖国,选择投敌,成为了汉奸。那项致庄的身上究竟隐藏了哪些故事?他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项致庄生于1894年,来自浙江杭州,是陈果夫的外甥。早年,他进入保定军校,成为第三期炮兵科的学员,在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军事理论教育。完成学业后,他南下广州,投身于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项致庄被调入该校,担任炮兵战术教官,负责教授学员们炮兵战术。
1926年,项致庄参加了北伐战争,并逐步在军中崭露头角。他先后担任了教导第一师炮兵团长和警卫军炮兵旅少将旅长等重要职务。到了1932年,警卫军炮兵旅进行改编,成为了炮兵第一旅,项致庄继续担任了该旅的旅长。在军旅生涯的早期,项致庄的事迹较为简略,但可以确认的是,他在炮兵战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也因此成为了国民党炮兵部队的资深将领之一。
项致庄的事业真正迎来飞黄腾达的时刻是在1933年。那年,陈果夫被调任江苏,担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作为陈果夫的外甥,项致庄也前往江苏投靠了舅舅。陈果夫提拔项致庄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因为陈家虽然在党务上有着重要地位,但在军事领域缺乏实权。因此,陈果夫希望通过项致庄这块“敲门砖”来进一步扩展其在军事方面的影响力。
在江苏,项致庄逐渐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江苏省中将保安处长、江苏禁烟委员会委员、江苏警政训练委员会委员、江苏军警干部所所长以及镇江警备司令等职务。就在这个期间,项致庄与大汉奸周佛海有了频繁的接触,两人因共同的政治观点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项致庄被任命为第三战区炮兵副总指挥。此时,项致庄经常与周佛海在镇江交流对抗战局势的看法,周佛海也不时发表一些“抗战必败”的言论,这对项致庄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周佛海的鼓动下,项致庄开始对抗日战争丧失信心,甚至萌生出背叛的想法。
1942年11月,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项致庄趁着前往浙江视察炮兵的机会,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岗位,来到上海。在周佛海的劝说下,他选择投靠日本,开始与汪伪政权勾结。得益于周佛海的庇护,项致庄很快便被提拔,担任了伪苏北绥靖公署主任以及苏北屯垦总署署长等职务,成为了手握实权的汉奸军官。
1944年,为了进一步控制浙江,周佛海安排项致庄前往浙江,担任伪浙江省省长兼民政厅厅长、杭州绥靖公署主任以及浙江省保安司令等职务。凭借周佛海的庇护,项致庄在浙江几乎肆无忌惮。某日,他在杭州观看戏剧时,与日军发生了冲突,结果打死了一名日军士兵。事件发生后,项致庄被调回江苏,担任伪江苏省省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项致庄被捕,并因汉奸罪被判处死刑。值得一提的是,陈果夫在此时极力为自己的外甥辩护,称项致庄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应该给予宽大处理。但最终,在陈诚等人的坚持下,项致庄还是被公开枪决,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