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原有的苏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段旅程中参与的红军战士中,有许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居于重要地位,成为地方的领导干部,其中有一个我们今天要提到的传奇人物,刘明辉。
刘明辉于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石城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大革命运动的失败引发了家乡农民运动的高潮,年轻的刘明辉也义无反顾地参与了地方的农民运动,并于1930年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加入后,他活跃在家乡一带,秉持我党的指导思想,积极传播革命理念。1933年,他决心投身红军,为革命事业献身,年仅19岁的他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牺牲的道路。
在加入红军后,刘明辉迅速进入中央根据地,参与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他与红军主力一起踏上了艰难的长征旅程。在长征的初期,红军面临着重重的围堵与敌军的追击,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直到遵义会议召开,红军才逐渐扭转了局势。不久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但张国焘却试图分裂红军,刘明辉随红四方面军南下至川康地区。好在红四方面军最终意识到北上才是未来出路,1936年10月,刘明辉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为长征划上了胜利的句号。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刘明辉活跃在太行山区,参与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在我党的带领下,见证了中国人民在艰难条件下获得的抗战胜利。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刘明辉跟随第二野战军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战役结束后,他继续北上,进军西南地区,为解放这一战略要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南解放后,刘明辉参与了接管重庆的各项工作,并被任命为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在其任期内,他全力以赴,为维护重庆的社会治安与稳定、巩固新生政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54年,刘明辉被调任云南,随即担任云南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书记以及副省长等职务,见证了“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的特殊历史时期。他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特殊时期的开始使得刘明辉作为云南省的高级干部也遭遇了迫害,他被关押并暂停了工作。但是,刘明辉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在逆境中更为顽强。1968年,得益于上级的关心与支持,刘明辉重返工作岗位,出任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随着十年特殊时期的结束,刘明辉迎来了新的机遇,被重用为云南省委书记并兼任第一书记,1979年更被推选为云南省长。
刘明辉在云南省长任期内共度过四年,直到1983年卸任。在这段时间里,他引领了云南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大幅提升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为云南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卸任省长后,刘明辉继续担任云南人大常委会主任及中顾委委员等职务,老年的刘明辉居住在昆明,享受着退休生活,直到2010年因病去世,享年96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与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