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谭震林当官后,被当面指责:动不动就叫我们想办法,还不如蒋介石
迪丽瓦拉
2025-09-07 19:33:05
0

当领导干部,除了常常批评别人,也要有接受别人批评的心理准备。有一次,某人直接批评谭震林说:“你还不如蒋介石!”谭震林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批评是无法避免的。从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到青少年时期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再到成年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面对上司、同事或下属的指责。这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一样,接受批评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批评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如细雨般温柔,有的如狂风暴雨般猛烈,也有的可能连痛感都没有。当然,还有一些批评,尽管内容尖锐,却让人听后感到暖心……

面对批评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批评的态度。对于不同形式的批评,每个人的反应各异。有的人激烈反应,有的人听后依旧我行我素,有的人则虚心接受并自我反省,也有的人则推卸责任,甚至掩饰错误。

正如有些人所说,最能反映一个人品格的,便是他如何面对批评。谭震林对批评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曾说:“对于上级的批评,要敢于承担;对于下级的批评,要耐心倾听,要做下级的‘出气筒’。”这不仅是谭震林的经验,也是他在领导岗位上积累的智慧。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到可不简单。让我们看看谭震林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昌维战役开始后,政治机关为了配合作战,起草了《昌维战役政治工作指示》和一份旨在瓦解敌军的电报。这份电报本是为了加速敌人投降,然而其措辞却存在问题。

这份电报提出对敌方人员采取“既往不咎”的宽大政策,表示“立功可获奖”等。然而,在电报发出的同时,兵团政治部将该内容印成传单,广泛传播。消息通过广播迅速传播开来,最终传到了中央。第二天,中央发来一封批评电报,严厉指出:这种对罪大恶极分子的宽容做法,违反了我党的政策,是一种欺骗行为。

兵团政治部接到批评电报后,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这样的中央批评在华野东线兵团几乎是前所未见的。此时,大家纷纷开始考虑追究责任的问题。毕竟,在战争年代,任何一个指令或错误的决定都可能导致巨大损失,责任关系到许多人的生死。因此,责任和权力是紧密相连的。消息一传出,兵团的干部们心情沉重,私下里议论纷纷,大家普遍认为,这次的处分必然会很严厉,或许会对相关人员做出党内处分。起草电报的同志们更是忧心忡忡,难以安睡。

兵团政治部主任谢有法深知责任重大,立即收回传单并停止了敌方广播,试图挽回局面。同时,他也准备向中央进行检讨。因为受到中央的批评,这件事在兵团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开会时也会提到。那天,兵团各部门的领导都在场,大家静默了一阵后,终于提到这份电报。

谢有法坦言:“这份电文是我们政治部起草的,我们没有考虑到会造成欺骗性的后果,我们犯了错误,需要向中央做检讨。”

此时,谭震林站了起来,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不必检讨了。电报是我签发的,我应该亲自向中央作检讨,不用由你们政治部负责。”

谭震林此时是华野的副政委兼东线兵团的政治委员,他的话语平静却沉重。

一些人认为:“这不应该是谭政委来写检讨,应该是责任人负责。”

谭震林淡然地回应:“是我签发的电报,那就是我的责任。”

很少有人知道,谭震林已经提前给中央写好了检讨,电报早已被递交到了中央领导的案头。他在检讨中没有一句责怪政治部的话,更没有推卸责任。对于他而言,这样的批评和责任承担显得轻松自然,反而让他的下属对他敬佩不已。谢有法等人深感谭震林的风度,曾在往后回忆中提到,谭震林的行为让他们肃然起敬。

这件事在东线兵团中传颂了许久,直到谭震林去世后,谢有法还时常提起这段往事。许多人都认为,这正是谭震林的领导艺术——对上级批评的态度和对下级批评的包容,展现了他高超的领导智慧。

谭震林的领导艺术不仅仅体现在面对上级批评时的态度,还体现在他如何听取下级的批评。

淮海决战期间,谭震林提出召开一次兵团前委扩大会议,进行总结和反思。“过去有什么经验教训,提出有什么问题的意见,我们都应该留下,不应带走。”谭震林这样说道。

或许他没有想到,这样的会议成了许多人表达意见的时刻。兵团卫生部长李蓝炎提出了许多不满,他列举了兵团自南下以来,频繁转移给卫生工作带来的困难。他大声说道:“你们领导总说有问题找卫生部,可我们能解决多少问题?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打大仗,问题谁来解决?我把话说清楚,出了问题,你们领导负责!”

李蓝炎的言辞逐渐变得尖锐,言语中充满了愤懑。与会人员忍不住开始小声议论,有人感叹:“老李的牢骚有点过头了。”

然而,谭震林依旧耐心倾听,默默记下每一个字。直到会议休息,李蓝炎才停下来说话。事后,有人去找李蓝炎提醒他不应如此指责领导。李蓝炎笑着回应:“这些日子太累了,难得有机会可以痛痛快快说出来,不说更憋得慌。”

谭震林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用心去理解李蓝炎的难处。“李蓝炎有他的困难和问题,他尽量解决,不麻烦我们领导。虽然他气话连连,但也能理解他。领导也是人,有时要让下级说出来,这样大家心里才会舒服。”

就这样,领导并没有因为接受下级的批评而丢面子,反而树立了更高的威信。这正是谭震林领导艺术的另一面。

同样,在另一场合中,一位老同志直接向谭震林提出了个人意见,批评他说:“你接待人时,态度不够得体。”这话一出口,顿时让会议室的气氛紧张起来。大家原本以为这位同志的批评是针对谭震林的工作问题,结果却是对他待人接物的方式提出了不满。

面对如此直接的批评,谭震林微笑着表示:“你说吧。”此时,批评者继续说道:“大家知道,我曾在国民党做过秘密工作。我见过蒋介石,见面时,他站起来敬礼,而谭政委却没有任何反应,我觉得你还不如蒋介石!”

这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不禁觉得过于尖刻。但谭震林依然平静地聆听,甚至没有想要辩解。对比这位同志曾经与蒋介石的接触和谭震林之间的差距,或许这位同志只是因为长时间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才产生了这样强烈的感受。

事后,谭震林与这位同志依旧保持良好关系,并没有因此产生任何不愉快。正如许多人所说:“这才是谭政委作为领导的风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经历,可以看出,谭震林不仅是一个有深远眼光的领导者,更是一个懂得如何面对批评,如何平衡下属的情绪,最终赢得大家尊重的领导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