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7年,东吴的聪明谋士鲁肃在家里去世了。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吴王宫里,孙权国王立刻赶去鲁肃家里吊唁。吊唁结束后,孙权国王还亲自给这位曾为东吴立下大功的老臣办了场隆重的葬礼,确保鲁肃能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
大家都知道鲁肃被誉为东吴的“头号智囊”,可他给人的感觉总是憨厚老实。那么,历史上的鲁肃究竟是个啥样的人呢?
【胸怀大志】
鲁肃来自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他们家在临淮郡是很有名望的书香门第。鲁肃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所以他是由慈祥的祖母一手抚养长大的。
鲁肃年轻的时候,既读书又练武,心里装着大梦想,是临淮郡那片地方出了名的优秀青年。中平元年,黄巾军起义了,张角他们带着人到处起义反抗。没多久,这事儿就传到了鲁肃的老家。鲁肃受到鼓舞,就在村子里组织起年轻人,一起练兵学武,打算将来在家乡也发动起义。
那时候,有个挺有名气的年轻才俊叫周瑜,在临淮郡附近当巢长,正为怎么筹集粮食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他的手下给他推荐了临淮郡的鲁肃,说鲁肃是个讲义气的大英雄。
周瑜听完消息,带着手下人去了临淮郡找鲁肃。他俩一见面就特别投缘,聊起了各自的抱负。鲁肃听说周瑜遇到了难题,二话不说就送了他满满一仓库粮食,帮周瑜解了个大急。打那以后,鲁肃和周瑜就成了铁哥们,互相帮忙。在周瑜的带领下,鲁肃离开了临淮郡,踏上了一段很了不起的奋斗之路。
【三国中最有城府之人——鲁肃】
鲁肃在三国里算是心思最深的一个,他平时不张扬,不炫耀,站位高,眼光也长远。
鲁肃告别老家后,接到了汉末乱世里的大军阀袁术的邀请。但他心里明白,袁术这家伙只看重自己的利益,不是个值得辅佐的好领导,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回绝了袁术。
不过袁术并不甘心,他派大军去阻拦鲁肃他们往南走,想逼鲁肃低头听话。但鲁肃可不吃这一套,他一边让手下摆开架势准备迎战,一边据理力争。袁术的手下知道自己理亏,又看到鲁肃他们一副拼死战斗的样子,只好带着人马撤退,放鲁肃他们走了。
《吴书》里头讲:鲁肃这人长得高大威猛,从小就有股子英雄气概,老爱琢磨些出奇制胜的招儿。眼看天下要大乱,他就去学剑术、骑马、射箭,还召集了一群小伙子,管他们吃喝,一起在南山里打猎练兵,悄悄地准备干大事。村里老一辈的人都摇头说:“鲁家这是要败落了啊,咋出了这么个疯小子!”后来,各地英雄好汉都冒了出来,中原乱成了一锅粥。鲁肃就跟手下人说:“中原乱了套,强盗土匪横行,淮水、泗水那边可不是能安稳过日子的地方。我听说江东那边地广人稀,百姓富裕,军队强大,咱们可以去那边避避难。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找这块宝地,看看局势怎么变?”手下人都愿意跟着。于是,鲁肃让老弱病残走在前头,身强力壮的在后面保护,一行男女三百多人就这么出发了。州里的追兵追了上来,鲁肃他们却不慌不忙,列好队,拉满弓,对追兵说:“你们也都是汉子,该明白大势所趋。现在天下大乱,立功的不一定有赏,不追的也不会受罚,干啥非得逼我们呢?”说着,他自己还举起盾牌,拉弓射箭,箭箭都射穿了靶子。追兵觉得鲁肃说得在理,又觉得自己打不过他们,就都掉头回去了。
袁绍最后的结局正如鲁肃所料,他打了败仗丢了性命,变成了军阀里让人瞧不起的家伙。
鲁肃甩掉袁术的追捕后,经好友周瑜介绍,加入了小霸王孙策的队伍。从那以后,鲁肃就成了孙家信赖的智囊,一直为孙氏一族出谋划策。
有了鲁肃的帮忙,孙策很快就在江东地区站稳了位置,成了汉末时期一个有头有脸的大军阀。可惜啊,这种好日子没过多久,孙策出去打猎时,就被人暗杀了。
孙策离世后,他的弟弟孙权接过了他的大旗,带着手下四处征战,不断扩大地盘。有了周瑜、鲁肃这些得力助手的帮忙,孙权慢慢地把江东的六郡八十一州都统一了起来,完成了父亲和哥哥没来得及实现的梦想。
公元208年的时候,曹操在占领了北方大片地方后,就开始打起了江东的主意。接着,他带了几十万大军,一路往南冲,想给江东来个武力吓唬。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想要不通过打仗就让敌人投降,所以他派了使者去江东,劝说吴国的国王孙权交出土地投降。在东吴的朝廷里,像张昭这样的一些老臣子都劝孙权要看清形势,最好向曹操投降,省得最后被抓起来。不过,在场的鲁肃却一直保持沉默,没有说自己的看法。
下朝以后,鲁肃单独去找孙权,跟他分析了投降曹操的好坏,提醒他别被曹操以后找麻烦。鲁肃这么一说,孙权立马就明白了,他马上叫上周瑜他们这些将军,集合士兵,赶紧加强防御建设。
后来,在紧接着发生的赤壁大战中,东吴上下团结一致,竟然用较少的兵力战胜了强大的曹操,让三国鼎立的形势早早地出现了。
周瑜过世后,鲁肃接过了东吴管理军事和政治的大权,当上了大都督。那时候,东吴和刘备为了争夺荆州这个地方闹得很僵。东吴的好多将领,特别是吕范,都建议孙权攻打刘备。但鲁肃不一样,他看得远,劝孙权把荆州先借给刘备,这样能让两边的联盟更牢靠。孙权想了好久,最后听了鲁肃的话,把荆州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两边的矛盾就化解了。
后来,刘备靠着强大的军队攻下了益州,接着鲁肃就亲自去找刘备那边最厉害的大将关羽,坚持要求刘备那边把荆州还回来。关羽呢,也不甘示弱,用他的气势和一番话跟鲁肃硬碰硬。这次见面虽然火药味十足,但效果却很明显。
没过多久,刘备那边因为顶不住四面八方的重压,只好跟东吴的孙权握手言和。他们商量好,以湘水作为分界线,把荆州一分为二,把江夏、长沙、桂阳这三个地方给了东吴,而蜀汉这边呢,就留下了南郡、武陵、零陵三郡。
鲁肃一辈子都在当和事佬,帮忙解决东吴和蜀汉之间的不和,让两边不打架,反而合作起来,手拉手一起对抗强大的曹魏。
那时候,东吴的吕蒙和张昭等人,因为鲁肃主张和平,就老在孙权面前说鲁肃的坏话。可鲁肃呢,就像没听见一样,根本不去理会。这样一来,孙权反而更加佩服鲁肃的为人了。
同时,鲁肃在朝堂上提出看法时,从不直接跟同事们吵架,他怕这样既伤了感情,又会让朝廷乱套。所以,他都是私下找吴王孙权聊自己的想法,而且只说事情,不指责任何人,这样一来,东吴的朝堂上就没发生过大家互相指责的情况。
建安二十二年时,鲁肃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候他46岁。鲁肃一走,吴王孙权心里特别难过。在孙权眼里,鲁肃就像是他的得力助手,非常重要的帮手。鲁肃的离去,让孙权觉得自己少了一个能帮他分担烦恼、解决问题的人。
鲁肃去世后,吕蒙接了他的班,当上了东吴的大将军。他和鲁肃的做法不一样,带着军队快速攻打荆州的西边三个地方,害得蜀汉的大将关羽丢了性命。吕蒙这么做,让三国鼎立的局面不再,蜀汉和东吴因此闹翻了。曹魏一看两家不和,就偷偷攒劲儿,后来趁机灭了蜀汉,让东吴只能躲在角落里,做最后的挣扎。
所以,咱们再瞧瞧鲁肃,才明白他真不愧为东吴的“头号智囊”。他外表挺憨厚,其实心里头精明着呢,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东吴能跟蜀汉、曹魏三分天下,鲁肃的功劳最大。他眼光独到,看得准形势,站得高,瞧得远。他掌管的东吴,地盘大了好多,经济、人口也嗖嗖往上涨。所以说啊,有人觉得鲁肃就是三国里头最有心计的人,没别人了。
上一篇:探秘非洲伊甸园:恩戈罗火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