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已经102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
迪丽瓦拉
2025-09-07 20:33:53
0

回顾近代百年历史征程,在那段峥嵘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然而,时间最是无情,光阴荏苒、岁月流转,战场的硝烟早就已经随风消散,曾经那些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帅们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目前仅有一位开国少将还健在。

虽然老将军已经102岁高龄,但身体依旧健朗。那么,这位老将军是谁呢?在他的戎马一生中,又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这位硕果仅存的开国将帅就是王扶之老将军。

王扶之1923年9月出生在山西省子洲县,世代贫农,五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他与父亲、祖父相依为命。因为家里日益贫困,为了生活下去,父亲带着他背井离乡,到延安的一户地主家打工。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幼的王扶之成了地主家的一个放牛娃,年龄稍大一些,就轮流去附近的富农家里去打工。王扶之的父亲深读书的重要性,于是求人把他送进了一家私塾,可是因为家里太穷,只读了三个月。

1935年,王扶之12岁,有一天,他正在给地主家干活,无意间看到不远处有支军队在帮老百姓干活耕地,他感到非常诧异。经过打听得知是红军,和那些旧军队完全不同,王扶之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萌生了参加红军的念头。

此时的王扶之才12岁,显然不符合参军的年龄,于是他谎称自己17岁。虽然王扶之的长相有些稚嫩,但一米六多的身高让他得以顺利蒙混过关,成为了红26军“少共营”的一员,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虽然说王扶之的年龄在部队里实际上是最小的,当时的条件又很艰苦,当时各种训练和学习,他从来没有叫苦喊累,全都坚持了下来。

参加红军才几个月,王扶之就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战斗,但他无所畏惧,拿着一根木制梭镖勇敢地冲锋,竟然在劳山战役中从敌人的手中夺下了一把真枪。

不久后,王扶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王扶之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他的真实年龄只有13岁。与此同时,王扶之凭借着勤奋好学掌握了测绘知识,从一个只上过三个月私塾的放牛娃,成为了红军队伍里的一名测绘员。

随着王扶之的军事地理知识不断增长,他已经成为了部队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团测绘股长、团通信参谋、副连长、师通信股长,并且跟随部队参加了平型关、张店、讨伐“顽固派”石友三等战役战斗。

在担任新四军第三师作战参谋时,因为师长黄克诚高度近视不能骑马,就由王扶之骑自行车带着黄克诚侦察和指挥战斗。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黄克诚就是坐在王扶之的自行车后座上,指挥粉碎了日寇的六次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王扶之在四野担任营长、师作战科长、副团长、团长,跟随部队从东北一路打到华南,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多场战役,先后荣立大功三次。

尤其是在攻克锦州和攻克天津的两场战斗中,王扶之当时分别担任主攻团的副团长、团长。

然而军功章都是由鲜血染红的,在王扶之的军旅生涯中曾多次受伤,其中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就是在朝鲜战场上。1950年,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5师343团团长的王扶之率领部队赴朝作战,先后参加多次战役。

1952年8月2日上午,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5师代师长的王扶之,正在和参谋们在坑道作战室里研究作战计划,一颗重磅炸弹在作战室顶部爆炸,“轰隆”一声巨响,把坑道炸塌了,王扶之将军等人被掩埋在了漆黑的坑道里。

王扶之将军当时失去知觉昏迷了过去,等苏醒之后,发现自己被碎石乱木压住,耳边嗡嗡作响。意识到自己还活着,王扶之将军急忙呼喊其他人的名字,可是只有2个人发出微弱的声音,其余5人都没有回应。

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王扶之将军依旧镇静自若,因为三人被埋的地方有点距离无法互相帮助,他一边扒开自己身上的石头、木头,一边鼓励还幸存的两人自救。在从土石中爬出来后,王扶之又急忙去帮助另外两人脱身。

坑道内的电话都被炸坏无法与外界联系求救,他们又试着敲打脸盆、水桶和外面联系,可是依然没用。而在坑道外面,115师的工兵连正冒着敌机的轰炸进行紧急营救,可是挖了20多个小时都没有找到王扶之他们。

第39军军长吴信泉在红军时期就是王扶之的老上级,他满含悲痛地向志愿军总部发出了一封王扶之等同志生还无望的电报,彭老总当时指示:就算是人牺牲了,也要把遗体找到,送回祖国安葬。

但大家都感到希望渺茫的时候,一名战士看到有两只苍蝇从一个洞里飞出来,向上级报告说:苍蝇能活,人就能活。115师政委于是命令加紧救援,终于在晚上11点多,把幸存的王扶之等三人救了出来,而此时距离爆炸已经过去了38个小时。

王扶之将军被送到医院治疗,身上的伤还没有痊愈,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从此以后,王扶之将军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终生不打苍蝇”。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从朝鲜回国后,王扶之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在1998年退休之后,王扶之依旧心系国家和人民,每天都在电视报纸上浏览新闻,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做贡献。

王扶之将军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开国将帅,虽然已经102岁高龄,但依旧精神矍铄,身子骨硬朗的很。我们衷心地祝愿王扶之老将军健康长寿。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多谋善战的勇将——王扶之 2021-08-2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