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在开始今天的泸州历史公开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三张有趣的照片。第一张是三道桥还未被埋藏前的样子;第二张则是最近因长五桥的建设,三道桥再次短暂露面,虽然它已经快要被埋回地下。或许未来它会永远消失,但谁知道几百年后,是否会被后人发掘,成为一段考古的新闻呢?即便被发现,那时的人们可能也无法理解,这里曾经有三道桥和二道桥。这个地点的码头曾是民国时期政要及其夫人们的登船地点,还有出川抗日的物资与远征军就从这里启程。或许应该在这里竖立一块石碑,铭刻这段历史,以警示我们永远不忘曾经的苦难与奋斗。
说到三道桥,就让我们不禁想到另一个地方——小关门。或许很多人对于小关门并不熟悉,甚至没有见过。其实,就连我,也没有机会亲眼见到。幸好,在清末时期,有位来自加拿大的传教士将因水土不服去世的亲友埋葬在这里,并在悼念时拍了一张照片,记录下了大关门、小关门以及瓮城的完整面貌。这也为我今天再次向大家介绍泸州的这座独特古关隘——龙透关提供了契机。
正如古人所言:“一龙横穿天地间,江阳城外第一关。谁人插旗绝狼烟,敢教日月换新篇。”我们将历史翻到蜀汉建立之前的东汉末年,那时群雄割据,刘备尚无实力与曹操、孙权抗衡。相比刘备的艰难日子,他的同宗兄弟刘璋的生活则相对安逸。刘璋的父亲刘焉身为汉室宗亲,历任多个官职,包括中郎、雒阳令、冀州刺史等。随着天下动荡,刘焉决定割据一方,向朝廷请命担任益州牧,并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治理。当时的益州富庶、土地肥沃,也成为他享受安稳生活的根基。刘璋虽然软弱无能,但受益于父亲建立的势力,这片土地依然能让他安享富贵。
然而,当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借着刘璋内臣的背叛,成功占据成都并建立蜀汉政权时,江阳郡的土地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于是,赵云便被派去“从外水上江阳”(《三国志》)。也有传说提到诸葛亮亲自来过泸州,这些传说虽然无法考证,但在民间,百姓却深信不疑。
因此,关于龙透关的最初由来有一则流传广泛的故事:据说是诸葛亮亲自指挥修建的古关隘。这个传说在后来的《大明一统志》《嘉靖四川总志》等史籍中也得到了记载。“龙透关,世传为诸葛亮所立”,这句话也在许多文献中有所体现。
然而,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在诸葛亮的时期,龙透关是否已经有这个名字,但可以确认的是,龙透关确实是泸州的一座古关隘。至于它为何得名,传说称由于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位于泸州忠山的咽喉位置,犹如一条巨龙穿越长江与沱江之间,才得此名。明朝时期,龙透关又被称为神臂关,虽然有人猜测是否与神臂城有关,但两者相距甚远,几乎没有关联。
回顾那张清末时期的照片,龙透关当时的雄伟与险峻,与今天相比差距极大。作为一座堡垒,它在历史上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1926至1927年间的泸顺起义中,龙透关成为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关键要地。这一切也说明,龙透关早已不再是泸州外围的关隘,它已经成为了泸州城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战火的平息,龙透关的刀光剑影早已不再。为了纪念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泸州市民于1991年自发集资,修建了泸州起义纪念碑,将这里打造成既有历史文化又融入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果你有时间,不妨亲自去参观一番,了解更多关于龙透关的历史背景,或是参观山下的陈列馆,品味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