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乱申遗的韩国没想到,中方成功当选主席,要从源头治理韩方坏毛病
迪丽瓦拉
2025-09-07 21:33:02
0

2025年5月19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0 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公约》第八届缔约国大会上,中国首次当选大会主席国。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激起层层波澜,尤其让近年来深陷 “乱申遗” 争议的韩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中国正式接过主席国的接力棒,一场围绕全球文化遗产保护规则的重塑之战,已悄然拉开帷幕。

信息来源:《中国基金报》

一、邻居家的“文化生意经”,你学得会吗?

说起我们的邻居韩国,在文化遗产申报这事儿上,那可真是“创意”无限,自从2005年“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在中国民间掀起轩然大波后,韩国似乎就爱上了这种“弯道超车”的感觉。

传统节日、家常便饭、手工技艺,但凡能跟文化沾点边的,都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去年,韩国有人声称中国朝鲜族的石锅拌饭是“文化侵犯”,随即将其“全州拌饭技术”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更甚,一家韩国食品公司竟然在美国申请了饺子的外观专利,似乎意图将饺子这道家常菜据为己有。

粗略估计,近二十年来,中韩两国在文化归属问题上已发生不下三十次争端,仅去年一年,双方就有五项申遗项目产生冲突,可谓是十分热闹。

韩国的“申遗大法”可不止是直接递交申请那么简单,有些操作,那叫一个“脑洞大开”。

比如,他们能把中国战国时期的铜镜用3D打印复制出来,再人为“做旧”,整出所谓的“千年锈迹”,摇身一变就成了“本土文物”。

说到“活态传承”,更是有一套,政府掏钱办速成培训班,包装一批“传承人”,再花大价钱请法国专业团队拍精美宣传片,把“社区参与”的氛围渲染得足足的。

评审团一看,感动得不行,于是,源自中国的文化元素,就这么一步步被“韩化”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把我们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七千年历史的榫卯技术,改头换面成了“大木匠与木结构建筑艺术”,还真就申遗成功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的申遗宣传片里,竟然出现了跟中国山西应县木塔斗拱结构相似度超过七成的画面,这操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信息来源:《北晚在线》

二、文化被“再创作”,咱的损失有多大?

申遗成功,带来的可是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据说,韩国相关产业因此年均增长了23个百分点,就拿安东河回村来说,那里的儒学书院申遗成功后,游客从一年十万人次暴增到八十万人次,真金白银哗哗地流。

为了提高成功率,韩国政府也是下了血本,甚至不惜重金请奥斯卡获奖团队来拍申遗片。

当年“阿里郎”申遗,宣传片里巧妙地穿插了朝鲜战争时期离散家属的镜头,主打一个“民族伤痛”,这感情牌打得,评审团能不被打动吗?

还不止这些,韩国还特别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比如联合柬埔寨、菲律宾、越南等国,一起给拔河项目申遗,人多力量大,胜算自然就高了。

这种模糊历史、挪用文化元素的做法,对中国来说,可不只是“有点不爽”那么简单。

这直接挑战了我们对自家文化的认知和主权感,想想看,我们的年轻人,耳濡目染的都是这些“再创作”的文化,久而久之,会不会对自己的根源文化产生困惑和疏离?

更深一层说,这也实实在在地削弱了中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自家宝贝被人“合法”地贴上别家标签,咱这文化大国的面子往哪儿搁?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三、新官上任三把火,先从规矩立起来

现在,中国当上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主席国,这可不是个虚名头。

理论上说,我们手里多了几张牌,可以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出。

头一条,就是得抓住制定规则的权力,给那些文化挪用的行为上上“紧箍咒”。

当了主席国,就有机会主导议程,推动国际社会把文化遗产保护的规矩定得更细、更严。

比如说,咱可以提议,以后申遗,必须把“文化财产的历史渊源证明”作为核心审查标准,申报国得拿出板上钉钉的历史证据,证明这东西确实是你家的,源头清清楚楚,没争议。

这招儿要是能成,那些想靠模糊文化起源、混淆视听来浑水摸鱼的,就没那么容易得逞了。

像韩国之前好几次,把自家的燃灯节、泡菜制作,甚至榫卯工艺,都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扯上关系。

如果规矩严了,申报项目必须有清晰无疑的历史归属证明,那这些“擦边球”就很难打了。

不仅如此,中国还可以推动建立一个联动机制,把“文化财产返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挂上钩。

那些存在归属争议的申遗项目,是不是可以先启动个跨国调查程序,把来龙去脉弄清楚再说?

四、技术亮剑,保卫咱的文化DNA

光有规矩还不够,还得有硬核手段,中国作为主席国,正好可以借这个平台,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应用。

你想想,区块链存证技术,那可是防篡改的好东西,还有文物溯源数据库,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都能查得明明白白,这些技术用好了,文化遗产的跨国追索和认证能力就能大大增强。

举个例子,韩国把跟咱中国自贡彩灯技艺相关的庆祝活动改名叫“燃灯节”去申遗。

咱就可以用技术手段,清清楚楚地展示它跟中国唐代灯会这些历史节俗的直接联系,把数字化证据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摆,看谁还敢硬拗?这种有图有真相的硬杠,比光动嘴皮子管用多了。

近年来,韩国那边又搞出个“K-共享文化”的概念,听着挺美好,但细品品,是不是有点想通过模糊文化边界来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意思?

对此,中国当主席国,就有责任推动《公约》,进一步明确“文化共享”和“文化挪用”到底有啥区别。

说白了,文化共享可以,但必须尊重历史真实,还得得到原属国的明确同意,想打着“共享”的旗号行“挪用”之实,门儿都没有!

五、文明的火种,不只为自家点亮

说到底,文化遗产这东西,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属于哪个国家或民族可以独占的“私房钱”。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更不容许被谁随随便便就“贴牌改造”或者“冒名认领”了,中国这次当上主席国,当然有为自己悠久灿烂的文化争取应有尊重和话语权的考量,这无可厚非。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中国也在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试图为这个领域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秩序。

咱可以借助主席国的身份和平台,把中国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上积累的那些成熟经验、成功案例好好向世界展示展示。

这不仅能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方案”的理解和信任,也能让他们更有底气去保护自家的宝贝。

这种示范效应一旦形成,一方面能间接削弱某些国家在争议性申遗项目上的所谓“道德合法性”,你做得不正,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各国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信心,毕竟,谁家的孩子谁不疼呢?

老祖宗留下的文明印记,不是谁嗓门大、谁会包装就能抢走的。

未来,那些靠着“抢注商标”、“修改简历”的手段来窃取他人文明成果的做法,理应受到更严格的审视和制约。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大家更应该手拉手,一起尊重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和多样性,共同守护好这份属于全人类的文明瑰宝,这不仅仅是为了回望历史,更是为了照亮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