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乱申遗的韩国没想到,中方成功当选主席,要从源头治理韩方坏毛病
迪丽瓦拉
2025-09-07 21:33:02
0

2025年5月19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0 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公约》第八届缔约国大会上,中国首次当选大会主席国。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激起层层波澜,尤其让近年来深陷 “乱申遗” 争议的韩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中国正式接过主席国的接力棒,一场围绕全球文化遗产保护规则的重塑之战,已悄然拉开帷幕。

信息来源:《中国基金报》

一、邻居家的“文化生意经”,你学得会吗?

说起我们的邻居韩国,在文化遗产申报这事儿上,那可真是“创意”无限,自从2005年“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在中国民间掀起轩然大波后,韩国似乎就爱上了这种“弯道超车”的感觉。

传统节日、家常便饭、手工技艺,但凡能跟文化沾点边的,都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去年,韩国有人声称中国朝鲜族的石锅拌饭是“文化侵犯”,随即将其“全州拌饭技术”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更甚,一家韩国食品公司竟然在美国申请了饺子的外观专利,似乎意图将饺子这道家常菜据为己有。

粗略估计,近二十年来,中韩两国在文化归属问题上已发生不下三十次争端,仅去年一年,双方就有五项申遗项目产生冲突,可谓是十分热闹。

韩国的“申遗大法”可不止是直接递交申请那么简单,有些操作,那叫一个“脑洞大开”。

比如,他们能把中国战国时期的铜镜用3D打印复制出来,再人为“做旧”,整出所谓的“千年锈迹”,摇身一变就成了“本土文物”。

说到“活态传承”,更是有一套,政府掏钱办速成培训班,包装一批“传承人”,再花大价钱请法国专业团队拍精美宣传片,把“社区参与”的氛围渲染得足足的。

评审团一看,感动得不行,于是,源自中国的文化元素,就这么一步步被“韩化”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把我们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七千年历史的榫卯技术,改头换面成了“大木匠与木结构建筑艺术”,还真就申遗成功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的申遗宣传片里,竟然出现了跟中国山西应县木塔斗拱结构相似度超过七成的画面,这操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信息来源:《北晚在线》

二、文化被“再创作”,咱的损失有多大?

申遗成功,带来的可是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据说,韩国相关产业因此年均增长了23个百分点,就拿安东河回村来说,那里的儒学书院申遗成功后,游客从一年十万人次暴增到八十万人次,真金白银哗哗地流。

为了提高成功率,韩国政府也是下了血本,甚至不惜重金请奥斯卡获奖团队来拍申遗片。

当年“阿里郎”申遗,宣传片里巧妙地穿插了朝鲜战争时期离散家属的镜头,主打一个“民族伤痛”,这感情牌打得,评审团能不被打动吗?

还不止这些,韩国还特别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比如联合柬埔寨、菲律宾、越南等国,一起给拔河项目申遗,人多力量大,胜算自然就高了。

这种模糊历史、挪用文化元素的做法,对中国来说,可不只是“有点不爽”那么简单。

这直接挑战了我们对自家文化的认知和主权感,想想看,我们的年轻人,耳濡目染的都是这些“再创作”的文化,久而久之,会不会对自己的根源文化产生困惑和疏离?

更深一层说,这也实实在在地削弱了中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自家宝贝被人“合法”地贴上别家标签,咱这文化大国的面子往哪儿搁?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三、新官上任三把火,先从规矩立起来

现在,中国当上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主席国,这可不是个虚名头。

理论上说,我们手里多了几张牌,可以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出。

头一条,就是得抓住制定规则的权力,给那些文化挪用的行为上上“紧箍咒”。

当了主席国,就有机会主导议程,推动国际社会把文化遗产保护的规矩定得更细、更严。

比如说,咱可以提议,以后申遗,必须把“文化财产的历史渊源证明”作为核心审查标准,申报国得拿出板上钉钉的历史证据,证明这东西确实是你家的,源头清清楚楚,没争议。

这招儿要是能成,那些想靠模糊文化起源、混淆视听来浑水摸鱼的,就没那么容易得逞了。

像韩国之前好几次,把自家的燃灯节、泡菜制作,甚至榫卯工艺,都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扯上关系。

如果规矩严了,申报项目必须有清晰无疑的历史归属证明,那这些“擦边球”就很难打了。

不仅如此,中国还可以推动建立一个联动机制,把“文化财产返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挂上钩。

那些存在归属争议的申遗项目,是不是可以先启动个跨国调查程序,把来龙去脉弄清楚再说?

四、技术亮剑,保卫咱的文化DNA

光有规矩还不够,还得有硬核手段,中国作为主席国,正好可以借这个平台,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应用。

你想想,区块链存证技术,那可是防篡改的好东西,还有文物溯源数据库,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都能查得明明白白,这些技术用好了,文化遗产的跨国追索和认证能力就能大大增强。

举个例子,韩国把跟咱中国自贡彩灯技艺相关的庆祝活动改名叫“燃灯节”去申遗。

咱就可以用技术手段,清清楚楚地展示它跟中国唐代灯会这些历史节俗的直接联系,把数字化证据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摆,看谁还敢硬拗?这种有图有真相的硬杠,比光动嘴皮子管用多了。

近年来,韩国那边又搞出个“K-共享文化”的概念,听着挺美好,但细品品,是不是有点想通过模糊文化边界来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意思?

对此,中国当主席国,就有责任推动《公约》,进一步明确“文化共享”和“文化挪用”到底有啥区别。

说白了,文化共享可以,但必须尊重历史真实,还得得到原属国的明确同意,想打着“共享”的旗号行“挪用”之实,门儿都没有!

五、文明的火种,不只为自家点亮

说到底,文化遗产这东西,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属于哪个国家或民族可以独占的“私房钱”。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更不容许被谁随随便便就“贴牌改造”或者“冒名认领”了,中国这次当上主席国,当然有为自己悠久灿烂的文化争取应有尊重和话语权的考量,这无可厚非。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中国也在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试图为这个领域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秩序。

咱可以借助主席国的身份和平台,把中国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上积累的那些成熟经验、成功案例好好向世界展示展示。

这不仅能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方案”的理解和信任,也能让他们更有底气去保护自家的宝贝。

这种示范效应一旦形成,一方面能间接削弱某些国家在争议性申遗项目上的所谓“道德合法性”,你做得不正,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各国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信心,毕竟,谁家的孩子谁不疼呢?

老祖宗留下的文明印记,不是谁嗓门大、谁会包装就能抢走的。

未来,那些靠着“抢注商标”、“修改简历”的手段来窃取他人文明成果的做法,理应受到更严格的审视和制约。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大家更应该手拉手,一起尊重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和多样性,共同守护好这份属于全人类的文明瑰宝,这不仅仅是为了回望历史,更是为了照亮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魏... 太和元年十二月(公元228年1月),魏将孟达叛魏,但不到一个月,便被大将司马懿俘获并斩杀。随后,司马...
原创 武... 秦将白起,武安君,历史上广为人知。他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为秦国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功勋卓著。白...
原创 绕... 在战国末期,秦国迅速崛起,像一股猛烈的洪流,势如破竹,吞并了六国。函谷关作为秦国的天险,一直是阻挡各...
战国“子弹库帛书”漂泊海外79...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2025年5月18日凌晨3时55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处停机坪灯火通明。一架载有...
昏庸的纣王竟然剖开贵妃的肚子,... 昏庸的纣王竟然剖开贵妃的肚子,取出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下集更精彩 神话剧解说
原创 只... 魏蜀吴三国的国号,在历史上与其他朝代有所重叠,例如春秋战国时期也有魏国、吴国、蜀国等,因此后代为了区...
原创 日... 1944年3月30日,苏联与日本在莫斯科签署了一份重要协议,决定将北萨哈连(即北库页岛)上日本控制的...
新闻8点见丨“殷商”大展来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还有3天(5月19日),京城年度...
原创 宋... 中华五千年历史悠久,承载着无数文化瑰宝,而其中诗词与画作更是其中的瑰丽宝库。从《诗经》的诞生起,五万...
原创 美... 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强大?”这个问题下有超过4300条回答。其中,一些回答引起了...
原创 隋... 扫地焚香伴老仙,香气扑鼻的氛围传递着一种悠远的文化。这股清香,仿佛与古老的文明相伴随,正如中日两国文...
写作笔记:特朗普改革与新旧文明... 与20世纪初处于“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同,今日美国已将资本帝国主义送入末落阶段。这时的资本已不是通...
原创 岳... 如今提到宋朝,关于其政治和文化的评价常常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宋朝朝廷软弱无力...
原创 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作品开始呈现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玉皇大帝作为重要的角色之一,频繁出现...
原创 蒋... 民国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面临着饥饿与寒冷,难以看到未来的希望。人们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原创 斯... 文章改写版: 1953年3月5日,苏联官方宣布其领导人斯大林去世的消息。这一震撼的消息立刻在全球范...
原创 中... 1931年,中共中央临时领导机关在上海的决策层,在取得一些短期的军事胜利后,陷入了胜利的迷醉,提出应...
原创 张... 在1939年9月,彭雪枫率领近400名战士从竹沟出发,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活动。到1940年6月,他的队...
原创 中... 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常常听到“复兴”这两个字。所谓复兴,顾名思义就是在经历过衰退之后,再度焕发出强大的...
原创 1... 1949年,侯波在中南海开始了她的新职务,随后她亲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重要历史时刻,也拍摄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