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6日,晋察冀野战军四纵十旅准备展开一场关键性的战斗,目标是攻占云盘山。能否迅速攻克云盘山,对于整个石家庄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云盘山位于石家庄东北郊,是该地区唯一的制高点。只要占领了云盘山,攻占石家庄的战斗将变得相对容易许多。
云盘山的地形异常险要,它比石家庄市区高出15米,山顶只有约240平方米的平地。驻守在此的国民党军以山顶的一座庙为中心,修建了三层钢筋混凝土的坚固地堡。四纵十旅对此次战斗高度重视,特别派出了三十团三营来执行这项艰巨任务。由于旅长邱蔚在清风店战役中受伤,指挥云盘山攻防的重任落在了政委傅崇碧(1955年成为开国少将)的肩上。
此时,连长和营长们清楚,这场战斗非常严峻,因此他们深知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战斗的前夕,九营营长李德昌和教导员曹荫蒲亲自带队,潜行至敌人前沿60米的地方。他们对周围的地形和敌军布防进行了一次详细的侦察,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针对敌人固守的阵地,九营的指战员们集思广益,详细讨论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为战斗做了充足的准备。为了应对敌人的电网,他们甚至想办法找来了大量胶皮,在天还没亮之前,为战士们的大砍刀刀把包上胶皮。九连的爆破组则在接近敌人外壕的地方埋设了25公斤炸药,并精心准备了声东击西、暗渡陈仓等战术。
11月7日下午5点,随着四纵司令员曾思玉(1955年升任中将)的一声令下,三十团三营在傅崇碧的指挥下,正式发起了攻占云盘山的战斗。九连埋设的炸药成功爆破,炮兵的火力将敌人的防御工事摧毁,顺利开辟出一条缺口。突击队和梯子组迅速发起进攻,成功突破了云盘山的防线。
然而,敌方并未轻易屈服。被炮火摧毁的敌工事忽然重新开火,将九连的突击队压制在了外壕中。同时,一辆敌人的装甲火车沿环形铁路从内侧驶来,用炮火和机枪进行猛烈压制。夜幕降临,四纵的炮火因目标不明而失去准确性,攻势不得不暂时停止。
第一次进攻未能取得成功,傅崇碧认为主要问题出在没有充分组织好进攻。于是,连长邓长贤被撤职。然而,邓长贤并没有因此气馁。他主动找到傅崇碧,表达了自己希望再战一次的决心,并承诺这一次一定能拿下云盘山。
傅崇碧感受到了邓长贤的坚定决心,决定再次给他机会。虽然他被撤职,照理说应换其他人来领导突击,但傅崇碧认为邓长贤的态度值得肯定。于是他给出了新的指示:“光靠冲锋是行不通的,必须动脑子,要打活仗,而不是死仗。”
邓长贤接受了这个教训,决定加强步炮协同。他申请了炮击炮连四班的优秀炮手商进前来帮助。邓长贤与商进前共同分析了第一次攻击失败的原因,发现敌人的碉堡坚固,单靠炸药炸毁并不可靠,必须寻找其他更有效的方法。
“老商,能不能想办法从空中扔炸药包?”邓长贤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商进前愣了一下,但随即表示:“这个是可以尝试的。”接着,商进前开始忙碌起来,带领战士们将炸药包绑在木棒上,制作成大“棒槌”,然后将它们固定在迫击炮的炮弹上,进行加固改装。
通过商进前的精确调试,迫击炮班成功制作出这些特别的炮弹。第二次攻击开始时,改装过的迫击炮弹率先发力,每颗炮弹从天而降,精准地落在敌人坚固的碉堡上。加上地下炸药包的爆炸,敌人瞬间陷入混乱,防线轰然崩溃。
这次进攻体现了步炮协同的巨大威力,邓长贤带领九连战士们冲破敌人的防线,仅用了十分钟便完成了战斗。这场战斗异常迅速且精彩,敌人的防线几乎在一夜之间瓦解。
战后,敌方的俘虏中,一个大个子的重机枪手对邓长贤问道:“你们刚才使用的是什么新式武器?那些大炮弹慢悠悠地飞过来,掉下来的威力真大,我们在碉堡里最怕的就是这个。”邓长贤和战士们都大笑起来,原来敌人误以为我们的迫击炮抛射炸药包是新式武器。
在总结大会上,傅崇碧特别表扬了邓长贤,他称赞他不屈不挠、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傅崇碧强调,作为政委,他亲自督战,帮助被撤职的连长戴罪立功,最终带领大家取得了这场精彩的胜利。他的用人决策和赏罚分明的作风,也为此次胜利增添了不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