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开发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满杜勒怀着沉重的心情步上了讲台。面对国际记者的注视,他宣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蒙古国开发银行因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濒临破产。这一消息无疑让人感到震惊,因为作为蒙古唯一的政策性银行,蒙古国开发银行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若它破产,意味着蒙古经济的崩溃已经迫在眉睫。
回顾历史,蒙古曾有过辉煌的时光。在上个世纪,蒙古一度是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1985年时,蒙古的年增长率高达17.29%。那时,蒙古的人均GDP已达到1139美元,远远超出我国当时仅为294.5美元的人均GDP。然而,经过短短三十年的变革,苏联解体后,蒙古的辉煌似乎变成了历史的幻影,随之而来的是日渐萎缩的经济。
提到蒙古,许多人或许会想起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但其实这个国家的根基却深藏在地底下。蒙古国土面积达到156.65万平方公里,其地下蕴藏着80多种矿物资源,其中45种矿物的潜在价值仅次于俄罗斯与美国,居全球第三位。石油、天然气、金、铀和铜等重要矿产资源更是位居世界前十。然而,尽管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蒙古却并未像中东一些富裕国家那样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资源的合理调配比资源本身更加重要,而蒙古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失误,导致其走到了如今的困境。
1990年代,苏联解体对蒙古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走出困境成为了国家的生死抉择。在北方的巨大邻国无暇顾及时,蒙古选择了投向美国的怀抱。然而,这个决定却带来了过度的西化,蒙古在1991年通过了“财产私有化法”,标志着市场化改革的开始。仅仅四年后,蒙古便成为一个“私有化完成的西方国家”,但这一“先进”的改革却为蒙古带来了无法回头的退步。
私有化过程中,曾经的国有企业纷纷变身为股份公司和私营企业。大量的国家财产被出售,外资涌入,国家垄断被拆除。然而,这一改革并未如预期般带来国家经济的繁荣,反而导致了大量财富流失,民众并未真正受益。曾经的国有资产,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全部流入了私人手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被严重削弱。
蒙古的经济一直过于依赖资源出口,而对第二产业的发展投入不足,这也让其未能实现经济的多元化。许多国家展现出的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国家应发挥大手调配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工业,但蒙古由于盲目跟风西化,错失了这一机会。私有化不仅未能打破依赖外部经济的束缚,反而削弱了国家在经济上的调控能力,导致其工业化道路越走越远。
在经历了这些改革的痛苦后,蒙古的经济并未恢复元气,反而出现了严重的倒退。1992年,蒙古的GDP相较1989年下降了23%,而1993年则进一步退步至27.5%。经济萎靡的背后,正是当时的盲目西化让蒙古失去了应有的发展机遇,导致国家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期。
进入21世纪,蒙古才开始尝试改变过度依赖资源出口的经济结构。然而,矿产资源出口依然占据了其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出口商品仍旧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依旧未能突破。即便如此,蒙古的资源仍未能成为其经济繁荣的驱动力,反而使其在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减弱时,经济急剧下滑。2014年,当中国矿产需求减少、美国的页岩油革命取得突破时,蒙古的经济如同一个空洞的壳,急剧萎缩。
2012年,蒙古出台的《战略领域外国投资协调法》对外资进行严格限制,进一步削弱了其经济活力。这一政策出台后,蒙古的外国投资急剧下降,国际资本的涌入受阻,国内经济进一步停滞。在这种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蒙古的经济开始急剧衰退,最终走向了债务危机的深渊。2015年,蒙古的外资流入暴跌85%,经济崩盘几乎不可避免。
2020年,蒙古经济继续恶化,GDP再度下降5.3%,国家负债进一步增加。为应对债务危机,蒙古政府甚至发行了5.8亿美元的债券向国民融资。然而,这种措施未能有效缓解危机,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即使国际社会曾多次向蒙古伸出援手,提供了大量贷款与捐助,但蒙古依旧未能摆脱困境。中国在1991年至2010年间曾为蒙古提供超过72亿人民币的无偿援助,然而这一切并未改变蒙古经济的根本问题。90年代的盲目西化改革,早已断送了蒙古工业化的希望。
蒙古的困境也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加剧,企业停摆、失业潮加剧,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尽管蒙古政府试图通过财政刺激来救市,但由于之前过度印钱的救市措施,其效果并不显著,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社会不满情绪也愈加激烈。
2022年,蒙古宣布进入全面节约状态,但这并未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2022年12月,数千名抗议者涌上街头,要求政府改善经济困境。这场抗议波及全国,最终导致政府的施政受到质疑。
如今,蒙古的经济体系仍然过于依赖单一资源出口,未能实现多元化发展。长期以来的盲目改革已让蒙古经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即便如此,蒙古的领导层依然试图寻求外部合作,尤其是与中国、日本等国的经贸合作,试图通过外部支援实现经济复兴。然而,经过三十年的摸索与调整,蒙古的经济改革仍未走出困境,未来的道路仍充满变数。
在这一复杂的局势下,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表示,蒙古正在寻求与日韩等国的合作,希望能加强双边贸易与经济伙伴关系。2023年3月,他在香港《南华早报》采访中提到,中国将是蒙古未来的重要贸易伙伴。虽然蒙古希望保持中立态度,避免站队,但它面临的经济挑战依旧需要外部支援和国内的深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