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别再被孔明吊孝骗了,不是诸葛亮哭得好,计谋妙,而是周瑜境界高
迪丽瓦拉
2025-09-08 01:03:56
0

一、三国格局

《三国演义》在中国四大名著中,以其“格局之大”深受人们称道。细想其中,三国纷争,志在一统天下,若无大格局贯穿全剧,何来后续?

在这样宏伟的背景下,不论是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还是曹操横槊赋诗,亦或是刘备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都展现出了极为壮丽的气魄。即便如今有人将这些英雄事迹归结为阴谋的产物,也无法掩盖三国所展现的浩然气势。

如刘备带领百姓渡江,被批为以荆州百姓作肉盾,这样的说法简直荒谬至极。如果他真心想逃命,完全可以抛弃荆州百姓,带着团队骑快马远遁,何至于被曹操追击?实则是刘备考虑到百姓安全,步伐拖慢,才让曹操追了上来。

这不仅是《三国演义》的描写,连正史中也有类似记载。刘备到荆州时遭遇阻挡,诸葛亮曾劝他说:“如今形势紧急,若想保命,不如趁机攻占荆州。”而刘备的回答却是:“吾不忍也!”(出自《三国志》)

所以,在看三国的时候,沉迷于小技巧的解读虽然可以看到一些细微之处,但若从“大格局”出发去分析,方能看得更透彻。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吊孝”一幕,便是一例。

二、事件背景

《三国演义》中的一大成功创作,是通过巧妙安排让周瑜与诸葛亮这两位三国智者展开“终极对决”。在正史中,周瑜与诸葛亮的关系并不深,诸葛亮仅仅是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而赤壁之战的主角则是周瑜,刘备和孙权的角色更像是配角,诸葛亮根本没登上大舞台。

因此,《三国演义》便通过赋予诸葛亮大量戏份,弥补了这一空白。无论是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情节,都让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展现。两位智者的“瑜亮之争”,便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一大经典。

“瑜亮之争”所强调的,是团结的重要性。曹魏的强大让孙刘两国必须紧密联合,才能保全自己。东吴和蜀汉最聪明的人联手,给了敌人一种强大而团结的感觉。这就是“瑜亮之争”的主题——距离产生美,彼此之间互相欣赏。

然而,随着两国距离的拉近,双方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周瑜察觉到,诸葛亮不仅是蜀汉的智囊,且聪明到让人胆寒,若不除掉他,东吴就会面对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对手。于是,两人进入了“相爱相杀”的局面。

草船借箭是这种矛盾的顶点,诸葛亮巧妙揭穿了周瑜的“蒋干盗书”计划,这让周瑜愤怒不已,矛盾因此升级。周瑜感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夸赞有时比责骂更具威胁,周瑜虽被诸葛亮的才智折服,却因为形势所逼,只能忍气吞声,继续合作。随着两国矛盾的加剧,彼此间的裂痕已难以修复,最终陷入白热化阶段。

对于周瑜来说,这场争斗不仅仅是与诸葛亮的对决,更是关乎东吴与蜀汉未来命运的生死较量。而诸葛亮之所以对周瑜容忍,是因为蜀汉势单力薄,必须借助东吴之力才能自保。

若对此有所怀疑,看看赤壁之后,诸葛亮如何一见魏延便决意斩杀,也就明白了。这个决定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为了蜀汉的存亡。

理解了周瑜与诸葛亮的矛盾根源,我们便能理解为何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对周瑜展开了报复性的“孔明吊孝”,既是在为自己报仇,也是在修补孙刘联盟的关系,保障蜀汉的利益。

三、孔明吊孝的逻辑

周瑜的早逝,重塑了三国的格局。东吴作为一个相对孤立的力量,逐渐从积极进取的角色转变为主流。周瑜生前曾有意进取西川,推进“双雄并立”的战略,庞统的劝进,可以视为这一战略的简化版。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死亡与诸葛亮的智慧紧密相关,诸葛亮凭借聪明才智,在这场“瑜亮之争”中胜出。这意味着孙刘联盟的未来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周瑜去世后,东吴对诸葛亮的敌意愈加深重。若诸葛亮不做出积极回应,孙刘联盟势必破裂,这一局面对刘备集团极为不利。因此,诸葛亮选择冒死上演“孔明吊孝”,旨在修补两国之间的裂痕,避免联盟解体。

孔明吊孝的举动,虽让周瑜死得不明不白,但却为蜀汉的生存争取了时间和空间。对诸葛亮而言,这是一场“自损八百”的胜利,实则是短期的成效,长期却难以维系。

四、周瑜的境界高

诸葛亮来到江东后的表演,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誉,甚至连鲁肃都感叹“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然而,孙权虽未戳破诸葛亮的伎俩,却并非看不出其中的端倪。

孙权未揭穿,表面上是为息事宁人,实际上则是为了保全孙刘联盟。赤壁虽败,曹操依然强大,孙权深知,若破裂联盟,东吴必然无路可走。因此,他选择宽容诸葛亮的表现,继续携手对抗曹操。

更重要的是,周瑜本身的境界极高。明知自己是被诸葛亮气死,周瑜仍选择宽容,甚至临终时推荐鲁肃接任。周瑜通过“既生瑜何生亮”,将自己与诸葛亮的恩怨限定在个人层面,避免让个人情绪影响国家大事。

周瑜这种深远的眼光与宽广的胸怀,为孙权留下了操作的空间,使得东吴局势得以平稳过渡。正因如此,周瑜虽有气量狭小之处,却始终能够公私分明,不为个人恩怨废国事。

这就是为何《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虽有许多人为其悲叹,却又恨不起来的原因。他的境界高,格局大,甚至为诸葛亮的表演创造了空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外... 如果李鸿章是晚清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那么与他地位相当、并且几乎没有争议的,则是左宗棠——他是晚清最坚...
原创 5... 这是1958年,蒋介石和胡适在台北的一次合影。照片中,胡适一副放松的姿态,翘着二郎腿,面带微笑,神情...
原创 华... 1948年3月14日下午6点,洛阳城的枪炮声终于渐渐平息。在经历了长达七天七夜的惨烈激战后,华东野战...
穿越3000年时空!挖出一张商... 想象一下,3000多年前的中国,那是辉煌而神秘的商朝。那时的王室成员如何生活?他们是否也有我们今天日...
原创 1... 1955年,陈赓大将前往第41军视察工作。当天,当他来到张万年的办公室时,陈赓向他调侃道:“你是一个...
原创 弱...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在韩国驻扎,享受着丰盛的生活条件,令人羡慕。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甚至有美女陪伴,这...
原创 南... 在南宋末年那风云变幻、战火纷飞的时代,有一位将军的经历充满了戏剧性与争议,他就是吕文焕。咱今天就来唠...
“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是如... 近日,“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为什么还能撑三十年?暨《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读者见面会”在北京图书大...
“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 ↑ 5月22日,在长沙博物馆,观众参观“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特展。 近期,“夜郎遗踪...
原创 江... 在民国那个新旧思想交替的年代,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许多思想进步的青年纷纷投入了反对传...
“苏轼无爪蜉”是个什么东东? 元丰五年(1082年),苏东坡在游览长江北段的赤壁矶后写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千古绝句...
原创 若... 日本:自然与历史交织下的危机与博弈 在东京湾深邃的海底,1974 年日本考古学家的一次重大发现,犹...
报名 | 潮州古城南门十巷藏着... “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你可知道,这句潮州人家喻户晓的俗语背后,藏着潮州古城南部十条名巷多少富商...
原创 日... 许多年前,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日军从未侵略过福建,因为他们根本不把福建当回事。”当时,我深信不疑...
如何看懂明代龙纹瓷器真假 朱元璋登基时百废待兴,但洪武二年景德镇烧造官窑之事还是提上了议事日程,只不过当时之需仅限于祭祀用器。...
使用率最高的荣耀典藏来了,国服... 这篇文章我们来看一下40位国服诸葛亮都选择用什么皮肤,这一次统计隐藏玩家8位,有效数据32。 第一名...
原创 若...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中原大地四分五裂,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在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纷纷崛起,争夺霸权。...
原创 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传来一声枪响,标志着日本正式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这一消息让全国上下义愤...
南非正发生白人灭绝?特朗普与南... 来源:视觉中国 时隔3个月,白宫再次出现领导人争吵的戏剧性画面。 美东时间5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
原创 关... 夜幕低垂,蜀汉边疆沉寂无声,偶尔传来马蹄踏地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寂静。在这片烽火连天的乱世,英雄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