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9年蒋介石下密杀令,卢汉一字未改救下九十余人,让密令成了废纸
迪丽瓦拉
2025-09-08 07:05:13
0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的领导人卢汉在光复楼的广播中向全国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宣告:“云南起义了!”这一声明标志着云南人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纪元,正式迈入了自主决定命运的时代。

这一场没有任何血腥冲突的胜利,为新中国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章,成为了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云南人民纷纷庆祝这场改变命运的解放,视卢汉为英雄,感激他为他们带来的新生。

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曲折而惊险的历史,战乱中的斗争加深了卢汉的智慧和爱国情怀。那么,是什么促使卢汉下定决心彻底脱离蒋介石的统治,展开起义呢?他又是如何积蓄力量,敢于挑战当时的独裁政府?

尤为让人感兴趣的是,卢汉居然能在蒋介石的眼皮底下,巧妙地帮助九十多名有可能死于非命的人脱困,而这其中的复杂过程,实在值得深入探讨。

随着国内战争逐渐进入僵持阶段,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洗礼,国民党军队的气势已经大幅度削弱。“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不言而喻,红军推行的还政于民政策,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几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压倒性优势。面对颓势,许多地方军阀开始谋求自保,不再精力充沛地支撑蒋介石继续挣扎。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心头依然存有梦想——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蒋家王朝稳固下来。于是,他开始着手部署大西南战线,意图寻找机会反扑,并重新掌控政治局势。

在蒋介石的计划中,云南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里不仅位于四川的大后方,还有着连接边境的滇缅公路,关系到四川以及整个大后方的安全。因此,云南的稳定直接影响到整个西南区域的防线。

不过,蒋介石低估了云南的特殊地理和政治局势。虽然他精心策划,但云南远离南京的治理中心,地理条件和多民族的特殊性使得国民政府的实际控制力十分有限。在这里,真正的权力掌握者是云南的最高长官——龙云。

龙云,彝族出身,经过多次拼搏和激烈的斗争,最终牢牢控制了云南政权。在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云南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半独立的局面,南京政府难以有效应对来自全国范围的红军压力。因此,蒋介石对云南的控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争斗不断,一方面,蒋介石担心西南的桂系和川系势力崛起,削弱自己的地位,因此不得不拉拢各方力量;另一方面,龙云虽然在云南一统江山,但他仍然希望巩固自己在军中的权威,尽量避免树敌,因此他和蒋介石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双方表面上和气,实则暗藏各自的算计。

蒋介石甚至曾表示,龙云的野心并不在于中原,他只是希望继续维持自己在云南的地位,只要龙云愿意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他就不再干涉。龙云在关键时刻也屡屡表态支持蒋介石,比如在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期间,他坚定地站在了蒋介石一边,获得了蒋的深厚信任。

然而,尽管表面一派和谐,大家心照不宣,蒋介石一直对无法完全掌控云南心存不满。虽然他并没有立即对龙云采取行动,但始终在等待时机,准备展开攻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和龙云之间的表面和谐很快被战争的残酷现实打破。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撤退和四川的控制,蒋介石开始看到通过控制云南来加强西南防线的可能性。因此,他再次向龙云提出调整军政、归入中央的提议,然而龙云却一眼看穿了蒋的意图,以推行困难为由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提出取消云南税收,减轻压力。

蒋介石怒不可遏,尤其是龙云与红军的复杂关系,让他心生警惕。为了打破这一僵局,蒋介石决定动手,计划彻底摆脱龙云,重新掌控云南。

1945年10月,蒋介石任命卢汉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并强行将龙云调离军事职位。蒋介石的强硬手段让云南的局势迅速发生剧变,他成功地将云南政权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中。

相对于龙云的刚直,卢汉则显得更加谨慎与小心。得益于表哥龙云的庇护,卢汉在滇军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和高尚的威望,接任云南最高职位几乎轻而易举。尽管蒋介石扶植卢汉,但他依然在云南内部安排了大量心腹,随时监视卢汉的一举一动。

卢汉并非没有察觉蒋介石的意图。他早已看透了蒋的心思,认为所谓的统一与整顿不过是蒋介石为强化自己的控制所找的借口。他并不愿意为蒋介石的权力扩张效力。因此,卢汉一上任,便开始多次抵制蒋介石的政令。

他反对发行银元券,撤销了军师团和警务处,停止了征兵和征粮等一系列措施,这使得蒋介石感到颜面尽失,愤怒至极。卢汉并不甘心屈从蒋的控制,他知道,彻底摆脱蒋介石的控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彻底脱离。

于是,卢汉开始与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取得联系,同时与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及西南军政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人密谋,策划起义。

1945年8月15日,香港的报纸披露了云南即将起义的消息,尽管表面上称是龙云的计划,但卢汉的参与无可避免地被提及。消息曝光后,卢汉深知,自己面临的危机迫在眉睫。

接下来,蒋介石迅速采取了紧急措施。8月24日,他急忙飞往重庆,召集西南各省的主席举行会议。然而,卢汉迟迟未出现,蒋介石焦虑万分,决定派出亲信俞济时前往昆明劝说他赴会。卢汉一再推辞,甚至提出健康问题拒绝出席,令蒋介石更加烦躁。最终,蒋介石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措施,甚至威胁要让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作为人质来迫使卢汉按时赴会。

然而,卢汉在这一场险局中并没有轻易屈服。他发现自己有可能落入陷阱,仔细观察后,最终选择了不赴会。在深感压力之下,卢汉做出了决定,准备亲自前往重庆,以求化解当前的困局。

他早已做了周全的准备,万一事态有变,他的起义计划仍将如期进行。在这份深思熟虑的安排下,卢汉最终踏上了前往重庆的旅程,心中充满了复杂的矛盾和不安。

然而,蒋介石的态度却出乎意料地软化。当卢汉到达重庆后,蒋介石以极大的热情迎接,并与他进行长时间的会谈,提出了让卢汉继续担任云南的最高领导,提供军饷和支持,同时也要求他继续与解放军作斗争。卢汉表面上答应,内心却早已做出了决断。

这场复杂的政治斗争逐渐转变为卢汉的博弈,他用一系列巧妙的手段,成功让九十余名进步人士逃脱了蒋介石的控制,并最终实现了云南的和平解放。

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卢汉最终赢得了云南人民的尊敬和支持,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塑造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1937年3月,两个红军干部来到一户农民家里乞讨。一开门,他们便看到三个威武的汉子站在屋里,脸上横肉...
原创 平... 平江起义,是土地革命时期,彭德怀领导的一次重要工农武装起义,发生在1928年7月22日,地点在湖南省...
龙和凤都是公的,为啥结婚时却称... 最近有小伙伴问:龙和凤明明都是公的,为啥结婚却要说"龙凤呈祥"? 这事儿其实得从汉字的老底子说起。 ...
原创 白... 在民国时期,时势往往能塑造英雄。虽然这个时代充满了动荡和困苦,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英雄人物涌...
三国杀:聚气舞剑,控水化蝶,明... 享受生活,热爱桌游,大家好,我是小扩。 今天介绍《三国杀OL》的皮肤。OL这边不够意思啊,移动版和新...
原创 血... 周恩溥与周恩寿兄弟的抗战与奉献 本文所引用内容均来源于权威资料,文末已标明文献来源及相关截图,敬请...
原创 最... 1933年3月的一个清晨,红军在四川大巴山的木门场举办了扩红招兵活动。连长站在一群人面前,慷慨激昂地...
原创 他... 我国的开国将军们,大多数人常常被认为是战场上英勇作战的英雄。然而,事实上,许多开国将领并没有亲自上过...
原创 “... 赵氏家族的“孤儿”事件让他们在一度遭受灭顶之灾后,迅速从低谷中走出,最终崛起为晋国的诸侯。那么,是什...
原创 苏... 苏联都解体30多年了,俄罗斯怎么突然说它"还没死透"?最近普京的顾问在圣彼得堡国际法律论坛上抛出一颗...
原创 蒋... 在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击关注,这样便于随时查阅我们发布的优质文章,并与我们共同讨论、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鄂... 在红军的历史中,曾经有两支具有重要影响的红28军,它们分别是鄂豫皖红28军和陕北红28军。本文主要讲...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具有恢宏历史架构的作品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如诸葛亮、刘备、曹操等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角...
原创 1... 为了粉碎蒋军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江西苏区迅速发动了大规模动员,广泛征集青年工人和农民参军,旨在快速扩充...
华北东部 北齐至隋代 菩萨造型... 提要: 北朝晚期的中原北方东部地区出现了一类形体较大的立体圆雕菩萨,总体特征是面相圆润,体型修长,胸...
原创 东... 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长期以来人们的印象几乎总是集中在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上。然而,事实上,当时的中国...
原创 范... “绝不允许范汉杰获得特赦,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唯独他不行!” 这句话是1959年中央决定特赦战犯时,...
原创 开... 自古以来,中国的旧社会以“三教九流”文化闻名,不仅在国内传承千年,也为世界所知。 在革命战争的年代,...
原创 1... 1962年,约6万名中苏边境居民偷渡到苏联。苏联对这些外逃者“开绿灯”,而我国则选择默许不加干预。那...
张航分享:《穿越千年·梦回汉朝... 穿越千年·梦回汉朝 ——南阳市汉画馆藏汉画像石拓片精品展 洛阳古墓博物馆特展 张航分享 南阳市汉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