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官员究竟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下班才是真的要了老命
迪丽瓦拉
2025-09-08 07:06:36
0

想象一下,凌晨三点,北京城还一片漆黑,你却不得不打着寒风出门上班。不仅天刚蒙蒙亮,路上还一不小心可能掉进护城河命丧黄泉。有人说古代官员只负责吃喝玩乐,可事实上,清朝官员的每一天都是“地狱开局”——不是在拼命准备“工作汇报”,就是在酒桌、应酬中煎熬。可是问题来了,真到了下班,他们到底是在享受人生,还是走进了官场的炼狱?

一提起清朝大臣,脑海里就容易浮现出《康熙王朝》里皇帝斥责、群臣噤若寒蝉的画面。有人认为,官员们最怕的就是早起上朝,站错队少不了腥风血雨。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其实对于清朝官员来说,下班才是真正的噩梦开始。表面上,朝堂凶险,实际上,下朝后的办公室政治才是见血封喉。有人拼死三更爬起来做功课,朝会上能安全下庄,却可能因为酒桌上的一句话,晚上就被拉下马。可见,真正考验清朝官员的不是皇家大殿,而是那一场又一场绵延不绝、似无终点的酒局和拜访。至于为什么连酒桌都能变成刀光剑影?咱们后面慢慢揭开这个迷雾重重的官场江湖。

剥开这一层层官场“壳”,你会发现,大部分清代大员的生活状态其实比我们现代的“996”还拼命。先说早朝。根据古籍记载,清朝的早朝差不多开始于凌晨五点,可大臣们得提前一个甚至两个时辰到宫门外候着。试想下,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凌晨三点打着寒风、摸黑翻大街去上班?穿越回去估计都能当“劳模”了。而那时候交通工具有限,三品以下的官员还不能坐车,连个公交都没有。打不到“马车”只能两条腿抡着走,碰上下雨下雪,连伞都没得打,赶路还得打闪电。

可折腾好不容易上了朝,你以为就轻松了?错。早朝最短两个小时,最长能熬一天。官员们要么跪在地上,要么站在大殿外受风吹日晒。皇帝发问,谁都得提心吊胆备好答案。有人为怕被问倒,前一晚恨不得通宵复习,根本无睡眠可言。但大家最怕的还不是脑袋掉,而是身体熬坏了。一旦在宫里“内急”打断了皇帝的议事进程,轻则被骂,重的甚至能掉头。这还没完,为了防止“走水漏气”,许多人索性不吃早饭,最多含根人参提神。

老百姓怎么看待这样的官员生活?大多数普通百姓以为当官也就图个捧铁饭碗混日子。实际上,恽毓鼎日记里多次吐槽日夜应酬酒局精疲力尽,天天参加“满月酒”,连皇帝祭祀都能错过。小老百姓一边看热闹,一边感叹:原来所谓高官厚禄,真不是那么好混的,怪不得不少文人理想早早破灭。

看上去,这群官员忙完早朝、熬完夜、走完风雨,总算在太阳落山后有时间喘口气了吧?表面一片平静,其实暗流涌动。这才是官场真正拉开帷幕的时候。上班只是“热身”,下班才是主场。吃饭喝酒、办事送礼、拜访上级、照顾亲友——哪一样都不能落。恽毓鼎在《澄斋日记》里说得特别真实,“连日酬应,筋疲力尽”,连坐着都觉得腰酸背痛。

也许你会想,有必要搞这么多形式主义吗?难道不能像现在公务员一样,560点打卡下班,各回各家?这些反对的声音其实从清朝就有。有些官员看透了这一切,像李光地坚持洁身自好,不肯拉帮结派,最后下场却是被联合排挤,落得被贬的命运。一大批儒雅官员只能在饭局和拜访里苦中作乐,想过安静日子简直比登天还难。

反方声音也很强烈。“人情世故”听起来光鲜,其实是耗费大家精力的无底洞。不光精力被掏空,健康一样出了大问题。有人吐槽熬夜多了伤身,酒局闲聊多了误事——哪有时间办正事?可惜,官场氛围早已根深蒂固,人人都想改变,最后发现谁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你以为这种“喝酒扯皮”的现象只是个人选择,不去就能置身事外了?真相让人大跌眼镜。最令人震惊的是,即便像曾国藩这样后来的浩然之士,年轻时在京城也被逼着天天跑局,连自律如他,都一度“酒局成性”。后来虽说下决心远离无用饭局,但一个人的努力根本改变不了官场吃人不吐骨头的生态。

伏笔这时候集中爆发:原来,清代官员下班后拼了命应酬交际,背后还隐藏着家族利益的巨大黑洞。在宗族和家天下传统下,官员们拼的是关系网而非能力。谁拜访多,谁“下功夫”大,谁就能稳坐钓鱼台,甚至决定子孙后代的命运。不少人一边喊苦,一边还得继续拼圈子、凑人情。各种繁文缛节,比如递名帖、节日拜访、婚丧嫁娶,都成了官员“业绩考核”的隐形部分。这才明白,所谓下班,只不过是官场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罢了。饭局如此,拜访更是不得不去。这一切加起来,比上班还苦,还累,还危险。

表面看,每天的酒局拜访像是朋友圈相集体放松时刻,其实风险却暗藏其中。一场饭局说错一句话,可能第二天就有“巡抚大人”递条子告你。一个拜访不到位,也许半个月后你就会被调到边疆“养马”。许多官员嘴上应承推掉酒局,真碰到权贵敲门,最后还是咬牙登门陪笑。

这一切的表面平静下,是更深一层的身心危机。恽毓鼎多次记录,频繁应酬让身体彻底垮掉,夜不能寐,久坐成疾,甚至半夜发烧、失眠头痛比比皆是。朋友之间的“人情债”越来越重,谁都知道这是不能少的活计,却没人能真放开。

新麻烦很快又来了——就是分歧越发加剧。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谁也不服气凭什么他混得好我混不好。于是背后的小团体、朋友圈、拉帮结派层出不穷,官员们之间的隔阂和戒心越来越深,哪怕只是喝个酒、拜个年,也常常怀揣戒备。而且时代越往后,这种人情压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如果说清朝官员靠酒桌“混事”、靠拜访“保位”,那倒简直太看得起他们了。倒不如说,当时的官场就像个庞大的车轮,你明知轮子上钉子扎得满满的,却还不得不往前推。不管你是老实人还是油滑鬼,总得进局里陪笑;不管你愿不愿应酬,推了三回还是得坐上那张“鬼味十足”的酒桌。干不干活不重要,会不会说话、能不能圆场,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要说这是“为人民服务”,那百姓怕是还不如个迎来送往的“名帖”实用。这清朝官员的下班,纯属是“苦情戏”现场,一点浪漫都没有。硬要说哪里好——好在所有人都一样苦,谁成功都靠熬,不看你有多能干,只掂你能不能喝,拜得起这堆“亲戚”。

那么,各位看官,你们觉得清朝官员拼酒桌、跑拜访,为的是升官发财,还是被制度裹挟“被动营业”?一边是官场生存必须靠圈子、靠人情,另一边却说“能力才是硬道理”。你会选择曾国藩的自省自新,还是官场“活到老应酬到老”?真有一天能靠真本事不靠“酒桌文化”出头天?大家怎么看,这种官场里的“应酬困兽”,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吗?欢迎评论区“抬杠”——你的观点,才是最有劲的爆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