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二野的主力部队与第一、四野战军各一部联手,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发起了解放西南的战役。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成功解放了西南多个省份的广大地区。西南解放后,二野的许多干部都留在了当地,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其中,张霖之便是其中之一,他也为这片土地的重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霖之先后担任了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二机部副部长、煤炭工业部部长等职务,逐渐成长为一名正部级干部。然而,1966年,随着“十年浩劫”的到来,张霖之不仅遭到了政治冲击,还被迫害致死。那么,这位身世不凡的干部身上到底有哪些故事呢?
张霖之,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早年,张霖之在家乡的学校接受教育,他曾考入南宫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回到家乡当起了小学教员。1929年,他考入驻烟台的国民党陆军第21师军官教导队,同年年底,张霖之决定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1931年,张霖之回到家乡后,开始投身于秘密革命活动。当时的北方正处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国民党政府大肆迫害进步人士,国内的革命活动也几乎陷入低谷,不少革命同志因此遭到逮捕。然而,张霖之并没有被困境吓倒,他依然坚定地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思想,引导着一批进步青年走上正确的道路,也为壮大抗日力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张霖之被派往山东,担任了山东省委委员、组织部长等职务。1937年底,他以山东省委代表身份前往聊城,负责鲁西北地区的工作。期间,他积极贯彻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又联合抗日,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同时,张霖之还积极推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展敌后抗日力量,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军政干部,使得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迅速壮大。
1941年,张霖之调任冀鲁豫军区政委。那个时期,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难的阶段,日本侵略者加大了对各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力度。张霖之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与敌人智勇斗争,为抗日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解放战争期间,张霖之担任了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政委等职务,积极参与了陇海路战役、定陶战役、豫东战役以及淮海战役等重要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张霖之又随军参加了解放西南的战役。重庆解放后,张霖之留在了重庆,担任市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等职务,致力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并为城市的经济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张霖之被调到中央工作,先后担任了二机部副部长、三机部部长及电机制造工业部部长等职务。1957年,他调任煤炭工业部部长。在他担任煤炭工业部部长期间,张霖之为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崛起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任职的十年间,中国的煤炭产量由世界第十三位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张霖之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1966年,随着“十年浩劫”的爆发,张霖之不幸成为了这一政治运动的受害者,遭受了极大的身心摧残。1967年,他在遭遇长期迫害后不幸去世,年仅59岁。张霖之是“十年浩劫”中首位被迫害致死的部长级干部,这一事件令所有人心痛不已。在张霖之去世八年后,也就是1975年,中央恢复了他的一切名誉,为他恢复了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