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代佛教的发展:寺院、僧人、译经、宗派的形成
迪丽瓦拉
2025-09-08 09:34:19
0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个时代,社会文化宽容开放,佛教政策日渐完善,佛教经典的翻译、佛教文献的创作以及各大佛教宗派的形成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随着印度佛教的衰退,唐朝成为了全球佛教传播的中心,佛教通过中国传向了四方。唐代佛教的发展可谓多方面并进,本节将从寺院、僧人、译经这三大基本方面,以及唐代佛教最显著的特征——宗派,进行概述。

自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建立白马寺起,中国寺院的历史便与佛教的传承息息相关。据《大宋僧史略》记载:“寺者,释名曰:‘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本是司名。西僧乍来,权止公司,移入别居,不忘其本,还标寺号,僧寺之名始于此也。”这里的“西僧”指的是摄摩腾与竺法兰,而“公司”则是指位于长安的鸿胪寺,“别居”则是指白马寺。可以看出,“寺”之名称源于这些早期佛教僧侣活动的场所。自此以后,历代沿用这一名称,佛教活动的中心地便被称作“寺”。

在汉魏时期,政府仅允许西域僧人建立寺院。西晋的司马炎曾下令“大宏佛寺,广树伽蓝”;南北朝时期,新的寺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步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寺庙网络。隋朝开皇初年,政府开始修复在北周时期被破坏的寺庙,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有僧行处,皆为立寺”,并在五岳及诸多名山之下建立了佛寺。此外,政府还发放寺庙名额,允许有能力者建立寺院。

唐代的寺庙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令人惊叹。唐朝实行“按州置寺,且有定数”的政策,即依据行政区划,规定每个州都应有一定数量的寺庙。最初,唐朝的寺庙建设并未依照严格的地理规划,而是随性而建,如白马寺、建初寺等。然而,随着政策的发展,“按州置寺”这一模式逐渐成熟。北魏时期便已开始实行这一制度,文成帝便命令:“今制诸州郡县,于众居之所,各听见佛图一区。”隋朝则进一步推行这一政策,至唐代,佛寺建设已显得更加有序。

到了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全国的寺庙已达3716所,至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佛寺数量进一步增至4000余所。唐代在寺庙建设方面的管理非常严格,例如,在武周载初元年(689年),武则天下令每个州都应设有“大云寺”,并通过明确的政策来保持寺庙数量的稳定。唐中宗在神龙元年(705年)时也规定每个州都应设置寺庙或观,且命名为“中兴”寺,进一步加强了寺庙建设的制度化。

唐代的寺庙建设不仅包括政府主导的“按州置寺”,还存在一些特别建造的寺庙。例如,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在广平山建立了观音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在战场上建立寺庙,以求保平安。唐玄宗时期,全国的寺庙数目达到了5358所,这一数字被视为唐代佛寺数量的“标准”。当时,政府对寺庙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了寺庙的数量与政府的管理能力相匹配。

唐代佛教寺庙数量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得益于“给额制”的推行。给额制是国家对寺庙进行命名并加以承认的制度,这一制度始于南北朝时期,经过隋代的发展,最终在唐代形成了完整的体制。唐代的“给额”不仅是对寺庙的正式承认,还承担了对寺庙数量和分布的调控作用,进一步避免了寺庙建设的无序扩张。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汉人并不允许出家。随着佛教的不断传入,僧人身份的管理逐渐由政府掌握。北魏时期,政府规定了严格的度僧标准,并由官方来管理度僧的数量。到了唐代,度僧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百姓欲出家需通过“给度”获得国家的认可。度牒即为国家颁发的文书凭证,是合法僧尼的象征。唐代的度僧制度有三种方式:试经、恩特、进纳。

“试经度僧”是唐代为了控制僧尼数量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根据这一制度,申请出家的僧侣需要经过考核,必须背诵经典并解释其中的义理,合格后才能获得度牒,成为合法的僧尼。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开始实施这一制度,考核内容包括《法华经》等经典的诵读与释义。唐代的试经标准逐年变化,从最初的经文篇幅要求,到后来的对佛教素养的更高要求,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出家考核体系。

“恩特度僧”是指皇帝特别恩准的度僧名额,通常出现在皇室重大节庆时,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皇帝会准许特定人员出家。这样的度僧方式通常不需要进行试经,更多是基于个人的道德修为和佛教修养,或者是高僧的请求。

“进纳度僧”则是一种以“卖度”为特征的度僧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收取费用来发放度牒。此种做法在唐代中期逐渐普及,尤其是在政府财政紧张时,成为了一项常见的手段。

唐代度僧制度的核心目的是调节僧尼数量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平衡,确保佛教僧团在数量上得到合理的控制,同时也保证了僧团的整体素质。这一制度不仅影响了唐代佛教的发展,也为后代的度僧制度提供了范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姚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承载家族记忆与历史重量的瑰宝——一枚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当十...
原创 地... “司令,这是刚才得到的情报,您看看…” 特务头子战战兢兢地将一沓文件递到罗广文面前。罗广文看着那一...
原创 不... 导读:应天王后述里朵让耶律尧光带兵前往阴山,并告诫他无论发生何事都不要回来,这一情节背后有着复杂的原...
南阳汉文化研究会首批文产融合发... 南阳汉文化研究会首批文产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现场 为促进南阳汉文化研究成果转化,有效进行文产...
博物馆里看雅安丨东汉铺首纹青铜... 东汉铺首纹青铜镬 古代的炊具有很多,如鼎、鬲、镬、釜等,每一件器物都是时光淬炼的结晶,镌刻着古人的生...
原创 大... 2013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三位老人站在一座老建筑前,合影留念。尽管他们的脸上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原创 华... 1945年,延安七大召开前后,薄政委提出建议,举行一次华北座谈会,以总结华北敌后抗战的工作。薄政委认...
广东茂名:邀您“闻香识电白” “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唯朽者始香矣。”——出自唐朝《国史异篡》,...
原创 1... 台湾的“独派”势力大概从上世纪40年代末形成,起初这个群体的组成极为复杂,内部包含了许多激进分子。从...
原创 1... 1941年12月25日,香港迎来了历史上最为黯淡的一天,这一天被后人称为“黑色圣诞节”。原本应该是充...
原创 被... 在南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一个被遗弃的民族——达曼族。经过长达百年的流浪,他们最终获得了中国国籍,并...
原创 1... 摄影师杜修贤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最后一位摄影记者。从1960年开始,他专门负责拍摄周恩来总理的活动,跟...
原创 唐... 咱们今天聊聊宋朝,宋朝啊,在历史上那也是相当有特色的一个朝代,经济、文化都很繁荣,可它的版图却一直让...
原创 衙... 在明朝洪武年间的一个除夕夜,京城的街头似乎别有一番宁静与祥和。大街小巷里的民众忙碌着,家家户户欢声笑...
原创 建... 1949年2月1日,为了加速解放西北的五个省份,中央军委将原本隶属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的部队,重新编...
原创 清...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在清朝灭亡之前,清廷设立了九位总督,分别负责全国各个重要区域的治理:东三...
原创 美...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前进,留下一段段耀眼的篇章。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记载,在时间的流转...
原创 顾... 从1947年3月起,蒋军开始了针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部署。此前,蒋军的两位重要将领刘峙和薛岳,...
原创 张...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临潼的华清池内,发生了一场震动世界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
原创 勃... 在冷战的阴霾下,一个名字深深地刻入了历史的篇章——勃列日涅夫。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主政了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