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重用赵高,是因为他的才干,不是因为别的。
有人说是因为赵高善于溜须拍马、阿谀逢迎,才仕途顺利,平步青云的,其实不然。
秦始皇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如果一开始就被小人蒙蔽,重用鸡鸣狗盗,只会出坏主意的人才,恐怕秦国也不会崛起,消灭六国。
事实上,秦始皇不但残暴,而且非常英明,为了称霸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如果赵高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投机钻营,绝对不会受到重用。
我们评价一个人,要依据史书,可是史书上司马迁并没有单独为赵高立传,其它地方也没有赵高太多记录,我们只能从史记其他人的传记找到有关赵高的片言只语,了解一下赵高这个人。
史书中,有赵高指鹿为马的记载,此人确实独断专行,有狼子野心。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受到二世的重用,影响一步步在扩大。当时的赵高可以权倾一时,产生了篡国夺权的野心;但那是权力让他利令智昏,并不能说在秦始皇任用他的时候他就是这样的人,至少他还没有得势,隐藏很深,缺点没有暴露出来 。
秦始皇又不是神仙,不能未卜先知,怎么知道他后来会变坏?世界上再伟大的人,也不敢保证他不会用错人,不敢保证此人不会变坏。
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他最初当过中车府令;后来当过郎中令;二世胡亥在位的时候担任了丞相,受封为安武侯。
赵高任郎中令,是在秦二世元年。《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元年“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也就是说,胡亥当皇帝之后,赵高才飞黄腾达。赵高平步青云,升职很快,第二年就荣升丞相,还受封安武侯。“赵高为丞相安武侯。”《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得宠是因为政敌李斯等失宠,这时候,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先后下狱,赵高出任丞相。
赵高出任郎中令以前,也就是二世元年以前的官职,是中车府令。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病重,为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
中车府令是太仆的属下,太仆是秦帝国主要部省的九卿之一,负责掌管帝国的车马交通,类似于今天的交通部长,下属有各类车府官署,苑马监令;中车府令专门负责皇帝出行事务,主要是车马调配,也要负责皇帝出行安保等方面的工作。
根据史料,赵高担任公车府令一职,是嬴政的推荐。
《史记》蒙恬列传说:“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临事不乱,坚忍执着。通于狱法,精通 法律 ”。
秦始皇就是主张依法治国的,赵高属于法律方面的佼佼者,当然会受到重用。
由此可见,赵高之所以受到秦王政赏识,是由于赵高有学问,业务能力强,主要是精通法律,办事干练,非常敬业,忠于职守。
《史书》又称赵高“精廉”,“敦于事。”
实事求是地说,秦朝关于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赵高是秦代法吏中的能吏,以通法行政之才干和品德得到举任。
赵高不但精通法律,而且书法方面造诣很深,是秦国的书法大家,他所著的《爰历篇》六章,被秦帝国官方列入识字课本,成为书法规范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赵高不但是个难得的法律人才,还是个书法高手,工作能力不错,所以他才得到秦始皇赏识!如果只会溜须拍马、没有真本事的话,在秦始皇这里会坐冷板凳的。